搜索到683 篇“ 梅毒血清诊断 “的相关文章
胎儿对梅毒 螺旋体抗原IgM应答的分子分析——对改进先天性梅毒 血清 诊断 的作用 1990年 先天性梅毒 仍是美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对先天性梅毒 有几十年的经验,但在病例定义,诊断 的评价,治疗和随访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因为我们的结果不能准确地鉴定受染而无症状的婴儿.在这种情况下,诊断 上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对母亲的IgG 岑衍华关键词:先天性梅毒 血清 梅毒螺旋体 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 筛查试验阳性人口学特征分析及假阳性献血者召回检测 2025年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 筛查阳性人口学特征及假阳性献血者回归献血队伍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 筛查阳性人群746例人口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告知、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合格,经献血者本人同意,进入归队流程。结果检测296898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共筛查梅毒 抗体阳性标本746例,阳性率为0.3%;梅毒 抗体阳性标本中,以男性、>35~45岁、A型和O型血型、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初次献血者为主(男性占53.6%,>35~45岁占34.0%,A型和O型分别占30.2%、36.9%,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43.7%,初次献血者占81.6%)。召回对象共14例,其中11例被成功召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 抗体阴性占比为85.7%(12/14),本次召回成功率为78.6%(11/14)。结论为避免梅毒 通过输血传播,采供血机构应当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发展定期献血者队伍。同时,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召回方案,降低合格献血者的流失,有效保证血液安全。 吴娅娅 张锋 杨杰 陈晓燕关键词:供血者 梅毒血清诊断 假阳性反应 性别因素 2016—2022年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 筛查及归队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梅毒 螺旋体抗体筛查及其结果呈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为制定相应人群招募与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梅毒 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抗-TP-ELISA)对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血液筛查;统计分析单、双试剂呈反应性构成比以及单试剂梅毒 抗体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资料;随机选择2022年部分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作梅毒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2016—2022年广州地区共筛查无偿献血者1842945份,抗-TP-ELISA呈反应性共5029份(0.27%),双试剂呈反应性3804份(0.21%),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0.06%),逐年呈递减趋势(P<0.05);单试剂呈反应性1195份标本中,“首次献血者”共236份(19.7%),复查合格归队后再次献血的102份(8.5%),占“首次献血者”的43.2%(102/236)。“固定献血者”共231份,其中复查归队并再次献血的64份(64/1195,5.4%),占“固定献血者”的27.7%(64/231);抗-TP-ELISA呈反应性标本186份进行TPPA的确证阳性率为91.9%(171/186),其中172份A、B双试剂均呈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的有168份(97.7%,168/172),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共14份中有3例为TPPA阳性,单双试剂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6—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筛查中TP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供血机构应关注抗-TP-ELISA单试剂呈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问题,为献血者提供精准服务。 郑剑婷 黄伯泉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无偿献血者 归队 梅毒 螺旋体抗体检测联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在梅毒 血清 学检测中的临床价值2024年 目的分析梅毒 螺旋体抗体检测(TPAB)联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梅毒 血清 学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就诊的150例高度疑似梅毒 患者,分别给予TPAB、RPR检查,将梅毒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诊断 金标准,比较TPAB、RPR、TPAB+RPR诊断 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析。结果TPPA检测阳性、阴性者分别116例、34例;TPAB+RPR诊断 准确率(97.3%)、灵敏度(99.1%)均高于TPAB(90.7%、88.0%)、RPR(91.4%、88.8%)(P<0.05),TPAB+RPR诊断 特异度(91.2%)与TPAB(88.2%)、RPR(8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B与TPPA对比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3;RPR与TPPA对比无一致性,Kappa值为0.297;TPAB+RPR与TPPA对比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33。结论TPAB、RPR联合可提高梅毒 诊断 准确率、灵敏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雷云飞 张婷 宋影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南宁市147例隐性梅毒 患者中早期感染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2024年 目的评估隐性梅毒 报告病例中早期感染情况,并探讨早期隐性梅毒 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收集2022年4-8月南宁市6家医疗机构的初诊隐性梅毒 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和病史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筛选出早期隐性梅毒 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隐性梅毒 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 价值。结果共纳入147例隐性梅毒 患者,男94例,女53例,年龄18~88岁,其中早期隐性梅毒 89例(60.5%)。早期隐性梅毒 组年龄(32.43±13.61)岁,明显低于晚期隐性梅毒 组[(50.45±15.80)岁,P<0.001],两组间婚姻状况、血清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TRUST)滴度的对数转换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间性别、非婚性伴数、配偶或性伴梅毒 诊疗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OR=0.922,95%CI:0.877~0.969,P=0.001)和血清 TRUST滴度(OR=1.900,95%CI:1.427~2.530,P<0.001)与早期隐性梅毒 相关。年龄、血清 TRUST滴度预测早期隐性梅毒 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和0.825,修正后最佳界值分别为36岁和滴度1∶8。结论隐性梅毒 报告病例中以早期隐性梅毒 为主,年龄≤36岁且血清 TRUST滴度≥1∶8可能提示早期隐性梅毒 。 陈娜娜 李峥 张杰 李世慎 李伟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年龄因素 梅毒 血清 固定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3)被引量:5 2023年 梅毒 血清 固定是指梅毒 患者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非梅毒 螺旋体抗原血清 试验持续不转阴的一种特殊血清 学现象。梅毒 血清 固定的正确判断在临床上事关过度治疗和/或相对治疗不足。为进一步认识梅毒 血清 固定并建立和完善梅毒 血清 固定临床管理方案,解决临床医生对梅毒 血清 固定的疑惑,减轻梅毒 血清 固定人群的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研讨,在梅毒 血清 固定的定义、流行病学、可能的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 周平玉 徐金华 王千秋关键词: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血清固定 应用回归方程设置迈瑞CL-6000i化学发光系统检测梅毒 螺旋体抗体的灰区范围 2023年 目的应用回归方程计算迈瑞CL-6000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系统检测梅毒 螺旋体抗体(TP-Ab)的灰区范围。方法选取广元市中心区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通过迈瑞CL-6000i化学发光系统进行TP-Ab检测的患者数据441份,以同期进行的TP-Ab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1例患者中TP-Ab阳性患者413例[临界值指数(COI)≥1.00],阴性患者28例(COI<1.00)。以TP-Ab化学发光值为自变量,以阳性预测概率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最优拟合模型为三次曲线模型,回归方程为Y=0.001X3-0.026X2+0.289X-0.017,调整后R2=0.983。通过该公式计算当阳性预测概率Y等于0.95时,化学发光COI值为5.474,以此为灰区上限。当COI≤5.474时,以COI≥1.00为阳性,TP-Ab诊断 梅毒 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37.7%,诊断 效率为65.4%,假阳性率高达62.3%。结论应用回归方程设置CLIA法(迈瑞CL-6000i)检测TP-Ab的COI值灰区范围为1~5.474,当COI值≤5.474时,敏感度较高,特异度欠佳,假阳性出现的可能性大,建议行TPPA或者其他梅毒 螺旋体血清 学试验进行辅助判断,避免误诊。 杨丽萍 伍阳 刘华乙 陈冬梅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参考值 423例一期梅毒 患者治疗后血清 学转归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一期梅毒 患者治疗后血清 学转归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23例一期梅毒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驱梅治疗2年后的血清 学转归情况,分析治疗后非梅毒 螺旋体(Tp)血清 学试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423例患者中392例(92.67%)患者治疗2年后非Tp血清 学试验转阴,达到血清 学治愈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驱梅治疗方案与非Tp血清 学试验能否转阴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性伴数量、感染途径、梅毒 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治疗前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滴度、治疗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吉海反应与非Tp血清 学试验能否转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一期梅毒 患者治疗后血清 学治愈率高,其血清 学转归结果与驱梅治疗方案有关,正规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是获得血清 学痊愈的关键。 王娜 杨春俊 王静关键词:梅毒 一期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脑脊液检测及头孢曲松和水剂青霉素的治疗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脑脊液(CSF)检查结果,探讨头孢曲松、水剂青霉素对非神经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145例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进行CSF检查,并将排除神经梅毒 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头孢曲松和水剂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45例梅毒 患者中,19例确诊为神经梅毒 ,10例诊断 为疑似神经梅毒 。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TRUST)≥1∶8的患者较血TRUST<1∶8的患者脑脊液梅毒 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升高的概率更高,更容易出现神经梅毒 或者疑似神经梅毒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神经梅毒 的血清 固定患者,治疗3个月后水剂青霉素组(58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曲松组(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5)。确诊或疑似神经梅毒 患者(29例)水剂青霉素治疗后的好转率和总有效率高于非神经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4,5.376,P<0.05)。结论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建议行CSF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尤其是TRUST≥1∶8的患者,非神经梅毒 血清 固定患者更建议予头孢曲松治疗。 陈韡 李子海 闫宁 华云晖 蒋洁瑶 于晓云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神经梅毒 脑脊髓液 头孢曲松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对早期梅毒 血清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结果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 对血清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试验(RPR/TRUST)转阴率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 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分析患者RPR/TRUST转阴率。结果共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1160例梅毒 患者,联合组585例,单用组575例。结果显示,联合组血清 RPR/TRUST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组[OR=3.70,95%CI(2.71,5.06),P<0.001]。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OR=3.68,95%CI(2.26,5.98),P<0.001]、6个月[OR=3.11,95%CI(2.26,4.27),P<0.001]及12个月时[OR=4.35,95%CI(2.81,6.73),P<0.001]RPR/TRUST转阴率均高于单用组。结论与苄星青霉素相比,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 能更有效地促进血清 RPR/TRUST转阴。 卢改会 李涛 刘学伟关键词:梅毒 头孢曲松 梅毒血清诊断 META分析
相关作者
毕超 作品数:77 被引量:27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研究主题:淋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PPNG 慢性荨麻疹 梅毒 黄进梅 作品数:117 被引量:489 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研究主题:淋球菌 性病实验室 沙眼衣原体 基因分型 实验室 曹文苓 作品数:112 被引量:431 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研究主题:淋球菌 耐药性 最低抑菌浓度 抗生素耐药性 PPNG 林路洋 作品数:67 被引量:225 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研究主题:淋球菌 梅毒 生殖器疱疹 最低抑菌浓度 耐药性 梁艳华 作品数:87 被引量:380 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研究主题:淋球菌 梅毒 最低抑菌浓度 脑脊液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