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篇“ 梁柱组合体“的相关文章
- GFRP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提高RC框架结构震后可恢复性,采用GFRP筋替代钢筋应用于混凝土梁柱结构中。以配箍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为变量对梁柱组合体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中共对8个GFRP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1个RC梁柱组合体进行了测试,比较了GFRP筋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对比分析了各梁柱组合体的滞回曲线、承载能力、残余位移、能量耗散以及钢筋的应变分布等。试验结果表明:GFRP梁柱顶点残余位移显著下降,较RC柱顶残余位移降低60%左右,但其耗能能力低于RC梁柱节点的;在往复荷载作用下,GFRP筋混凝土梁柱框架破坏符合“强柱弱梁”特征,能够承受较大侧向位移,其在达到5.5%位移角时仍未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GFRP筋梁柱组合体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纵筋利用率随着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综合考虑配箍率、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对GFRP筋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种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基于国内外相关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式能有效计算GFRP筋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 杨丹贾彬郭瑞
-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为研究基于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改进的新型配筋构造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4个梁柱组合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的受力纵筋和箍筋均采用HRB500钢筋,且为满足易施工性的要求,试件中的预制柱采用大直径大间距纵筋,叠合梁采用大肢距组合封闭箍,后浇梁柱节点区则采用了并箍等配筋构造。研究了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并分析了各变形成分对柱顶侧移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当层间侧移角为1/1 800时,梁端接缝即出现开裂;组合体均发生梁端接缝受弯破坏,且破坏集中在接缝较小范围内;柱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形状均较为饱满,耗能能力较好;位移延性系数为3.04~3.91,极限侧移角为1/38~1/33,具有较好的延性;破坏时,梁端接缝滑移产生的侧移占总侧移的7%~12%,设计时需予以考虑;按梁端接缝受弯承载力确定的水平极限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为0.83~0.89,仍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但对弯剪复合受力下梁端接缝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叠合梁和后浇节点区的配箍形式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及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梁腹接缝处配置附加抗剪纵筋可减小接缝滑移并提高试件的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配筋构造能保证装配式梁柱组合体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赵勇时林田春雨朱爱萍
- 关键词:梁柱组合体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空间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与恢复力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为研究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对8根足尺的HRC空间梁柱组合体进行了多维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主要设计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并筋根数和加载规则等。研究了空间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等,并基于试验建立了HRC空间梁柱组合体的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空间梁柱组合体在空间荷载作用下均出现了节点剪切破坏;提高轴压比能够增大梁端的峰值荷载,但同时组合体的延性降低,耗能能力减弱,刚度退化加重;三种加载规则中,加载规则1(主梁端和直交梁端同步加载)下试件的破坏特征与地震作用下节点的破坏特征吻合最好,但其承载能力和延性也最差;相对于单筋布置方式,并筋布置方式的组合体延性显著降低。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和捏缩效应的三折线定点指向型恢复力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为实际工程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 魏春明温志坡鞠彦忠王德弘
- 关键词:并筋抗震性能恢复力模型
- 配置HRB500ERC梁柱组合体在低轴压比下滞回性能
- 2018年
- 轴压比会对梁柱组合体节点的抗震性能带来影响。本文设计了6个配置高性能钢筋(HRB500E)的足尺低、中、高剪压比梁柱组合体试件,分别在低、中轴压比情况下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到各个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能系数以及刚度退化率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低剪压比情况下,低轴压比不利于核心区的保护,降低轴压比使得试件的破坏模式发生改变,高剪压比下的试件破坏模式一致;低轴压比时,试件的延性性能比中轴压比试件有所降低,但是随着剪压比的提升,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低轴压比下,低剪压比试件SP1由于梁纵筋的粘结滑移较为严重,导致能量耗散抗震性能表现较差,但中高剪压比试件SP2,SP3能量耗散性能好于中轴压比试件SP5,SP6。
- 朱大权李世贵袁矫张锐
- 关键词:梁柱组合体剪压比抗震性能
- 预应力高强密配箍筋装配式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 梁与柱的连接组合是框架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为了改善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梁与柱连接组合核心区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梁柱连接体系—装配式梁柱组合体。装配式梁柱组合体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和经济效...
- 姜昊天
- 关键词:预应力抗震性能
- 布置阻尼器的现浇与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为研究安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的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试件抗震性能的差异,对这两种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两者的破坏模式、滞回耗能性能、承载能力、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节点核心区钢筋应变和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改变了预制试件的受力模式,使其梁端塑性铰外移,减缓和控制了节点核心区裂缝开展,保护了节点;减震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塑性变形能力强,刚度和承载力退化曲线也较为平缓,提高节点抗震能力;预制试件抗震性能与现浇试件基本相同,实现了阻尼器改善预制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目标。
- 吴从晓周云张超邓雪松赖伟山
- 关键词:梁柱组合体消能减震抗震性能
- 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局部FRC增强的梁柱组合体破坏机制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在预期损伤部位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对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设计了5个带有翼缘板的不同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值的梁柱组合体,其中4个试件的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材料增强,1个试件全部采用普通混凝土。通过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机理、变形和耗能性能以及承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相比,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梁柱组合体的峰值荷载提高了13%,极限层间侧移角增大了17%,总耗能提高了40%,抗损伤能力明显提高;考虑梁两侧各6倍板厚翼缘宽度内钢筋对梁端弯矩的影响,当柱梁端受弯承载力比为1.2时,可基本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当比值为1.4时,可完全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
- 梁兴文陆婷婷张正邓明科胡翱翔
- 关键词:梁柱组合体纤维增强混凝土强柱弱梁翼缘宽度
- 配置HRB500E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HRB500E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高强抗震钢筋,目前国内对其工程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配置HRB500E的钢筋砼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还缺乏相关的试验研究,因此,本文参照现行相关规范设计了4个钢筋砼梁柱组合体足尺试件,其中2个配置HRB500E,另2个配置HRB335,并对这些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配置HRB500E的试件在裂缝发展、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耗能、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方面与等体积配置HRB335的试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置HRB500E的钢筋砼梁柱组合体与配置HRB335的钢筋砼梁柱组合体存在着类似的破坏现象,同时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延性。但配置HRB500E的钢筋砼梁柱组合体有更高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 马健彭运动高飞王思启
- 关键词: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
- 薄柔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的关键连接部位,其连接性能决定着整体框架的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薄柔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应力分布、位移反应及承载力,分析节点各部件塑性渐变的全过程以及破坏模式,针对端板半刚性连接的梁柱节点形式,对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连接组合体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了4个构造不同的梁柱组合体,研究各连接组件板域的应变分布,试件各控制点的屈服次序为:梁翼缘处的横向系杆,梁端部受拉翼缘,柱翼缘,与梁受拉翼缘焊接的端板。分析了端板厚度、加劲板、背垫板对梁柱组合体承载力、刚度及延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端板厚度的增加及设置背垫板,组合体的承载力提高,端板厚度及设置背垫板对组合体的刚度影响很大,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型钢梁外伸端板连接组合体的延性满足规范要求。
- 赵根田王聊杨冯超
-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 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研究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框架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所处的枢纽位置和受力形态的复杂性,使其研究长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框架梁柱边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而言只有单侧梁约束,因此在地...
- 赵黄娟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剪承载力抗震性能
相关作者
- 朱兰影

-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桁架梁 轻钢 钢筋混凝土框架 梁柱组合体 拟静力试验
- 傅剑平

- 作品数:137被引量:817H指数:17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钢筋混凝土 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 剪力墙 梁柱节点
- 李学平

- 作品数:24被引量:4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方钢管混凝土柱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抗震性能 连接节点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
- 蒋朝文

- 作品数:3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梁柱组合体 细晶高强钢筋 钢筋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梁柱组合件
- 张继文

- 作品数:215被引量:7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预应力 FRP筋 CFRP筋 高速铁路 CF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