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桑叶品质“的相关文章
桑叶发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桑叶品质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桑叶发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发酵桑叶品质,以得到优良发酵菌株,推动发酵桑叶在畜禽生产中替代豆粕等蛋白质饲料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在对候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菌株进行桑叶发酵,并对发酵桑叶的营养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候选菌株中乳酸片球菌(PA)、戊糖片球菌(PP)和敏捷乳杆菌(LA)对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有广谱抑菌效果,4株芽孢杆菌有较强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能力,11株菌对酸、温度、胆盐和人工胃肠液均具有耐受能力。经PA、PP、唾液乳杆菌(LS)、加氏乳杆菌(LG)和枯草芽孢杆菌1(BS1)发酵后桑叶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桑叶(P<0.05);经凝结芽孢杆菌(BC)和枯草芽孢杆菌2(BS2)发酵后桑叶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未发酵桑叶以及PP和LS发酵组(P<0.05);经PA和PP发酵后桑叶的pH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乳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株乳酸菌发酵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合分析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发酵桑叶品质,选取的优良菌株为PA、PP、LS、LA、LR9、BS1和BL作为桑叶发酵菌株。
李金转李桂明张皓森阳田恬蒋晓晗张日俊斯大勇
关键词:桑叶生物学特性发酵品质
多指标正交试验探究炮制工艺对蜜炙桑叶品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炮制过程中蜜炙工艺对蜜炙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指标正交试验,考察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和加蜜量对蜜炙桑叶中总酚、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美拉德反应副产物丙烯酰胺、5-羟甲基糠醛(5-HMF)生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综合上述指标,发现烘制温度175℃、烘制时间55 min、加蜜量30%为最佳工艺,且该工艺下未检出丙烯酰胺和5-HMF。然而,蜜炙工艺造成生桑叶中原本的酚酸和黄酮类物质降解,并产生新的未知物质,这些物质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活性。结论蜜炙工艺在考察条件下未生成有害美拉德反应产物,较为安全,新生成物质可作为蜜炙桑叶潜在的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
王润丰俞燕芳王军文黄金枝闵艳艳陈紫梅陈宇欢
关键词:总酚黄酮美拉德反应
不同经霜时间霜桑叶品质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对7个桑树品种霜桑叶不同经霜时间(5 d、10 d、15 d)21个指标的测定,探究桑树叶片经霜过程中营养品质、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经霜时间霜桑叶品质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霜5 d时,霜桑叶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较高;经霜10 d时,霜桑叶可溶性糖含量、绿原酸含量和单宁含量较高;经霜15 d时,霜桑叶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黄酮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较高。氨基酸含量、黄酮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在经霜期内随经霜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对2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了6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962%,能够较好地体现霜桑叶品质的大部分信息;通过建立主成分综合模型计算样品综合得分,确定经霜时间对桑叶多酚含量、绿原酸含量、总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CAT活性、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等7个霜桑叶品质指标的影响最大。本研究为霜桑叶适时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丽文海朝张凌峰杨凝薇李红姣
关键词:桑叶品质主成分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桑叶及炮制品中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没食子酸的含量,考察鲜品、干品及蒸制、盐炙和蜜炙等炮制方法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Symmetry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上述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9%~102.08%,RSD为2.01%~2.40%。干品与鲜品桑叶中4个成分含量相当,与鲜品及干品桑叶比较,蒸制、盐炙和蜜炙桑叶中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没食子酸含量均降低,槲皮素含量均升高,4个成分总量均降低。结论:HPLC法可同时测定桑叶中4个成分含量。蒸制、盐炙和蜜炙桑叶中成分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炮制后桑叶功效呈对应关系。
田海英李文娟张鑫鑫李瑞燕
关键词:桑叶HPLC
90份桑树种质资源桑叶品质的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筛选出适合桑叶多化元开发利用的桑资源品种,选取90份核心桑树种质的桑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总多糖和总蛋白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基于CRITIC客观赋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0份桑资源中,桑叶多糖质量比为7.21~27.37 mg/g,蛋白质质量比为68.54~324.72 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介于0.14~10.09 mg/g(VC当量)之间,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介于0.20~2.01 mg/g(VC当量)之间。经CRITIC客观赋值法加权得分评价后,筛选出阿克苏白桑、湘7920、湘456、黄鲁桑、嘉陵30号等优势桑资源品种,其中阿克苏白桑和嘉陵30号叶片的多糖和蛋白含量俱高,可作为多糖和蛋白类药食产品开发原料来源。
邹湘月李章保李霞叶添梅邵元元米雅兰艾均文李飞鸣
关键词:桑叶多糖蛋白质抗氧化活性
杀青方法和冷冻超微粉碎处理对桑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桑叶传统的食用方式包括制茶、泡水(煲汤)、清炒等,利用方式较单一且受到季节限制。为了有效利用桑叶特别是不可直接食用的桑叶,拓展和延长桑叶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加工业中的用途和生产周期,首先研究了微波和漂烫2种杀青方法对桑叶品质的影响。从感官实验、功能成分(粗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脱氧野尻霉素、多酚、叶绿素)变化对桑叶杀青方法进行了比较。其次研究了桑叶粉制备、冷冻超微粉碎对桑叶粉理化性质(粒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和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杀青方法显著影响桑叶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成分。冷冻超微粉碎处理显著降低桑叶粉的粒径;提高桑叶粉膨胀率,降低桑叶粉的持水力;利于桑叶粉中的功能成分溶出。经过冷冻超微粉碎处理之后的桑叶粉颗粒细腻均匀、无颗粒感,可以作为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剂和着色剂按需添加在水、油、粉(米粉、面粉等)等介质中。
熊慧薇闵华幸胜平付晓记刘光宪李菁李朝智朱建航
关键词:桑叶杀青
陕西4个主栽品种桑叶品质评价被引量:7
2022年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云英苷含量最高;湖桑197中水分、灰分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亮度值L^(*)、绿度值a^(*)都为最高;707中粗蛋白、DNJ、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小叶桑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Fe^(3+)还原能力,黄度值b^(*)、色泽饱和度C^(*)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色泽品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含量,Fe^(3+)还原能力,a^(*)、b^(*)、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NJ和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等(P<0.05)。综合评价后筛选出小叶桑作为优质药食用桑种质资源叶进行开发利用。
崔梦迪王军陈丹黄爱云康淑芳关东徐怀德
关键词:桑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杀青方式桑叶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22年
为系统评价不同杀青工艺对桑叶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漂烫、微波和蒸汽3种杀青方式对桑芽和霜桑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桑叶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绿原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高;蒸汽杀青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白藜芦醇含量、黄酮含量、多酚含量、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和螯合金属离子能力最高。大部分叶片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将不同杀青方式对桑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到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508%,能较好地解释自变量。根据3个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得出霜桑叶品质显著高于桑芽,其中蒸汽杀青处理的白玉王霜桑叶、桂109号霜桑叶和微波杀青处理的白玉王霜桑叶的综合得分值位于前3。最终确定螯合金属离子能力、可溶性糖含量、铁还原能力、绿原酸含量、MDA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等6项指标可作为评价不同杀青方式对桑叶品质影响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得出,蒸汽杀青最适合作为桑叶茶开发的杀青方式,为桑叶提质加工和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海朝张溪芸李红姣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桑叶杀青
桑树不同倍性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
以2个不同倍性桑树杂交亲本和组合后代群体为材料,通过对桑叶中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结果表明:2个组合所有杂交后代...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唐翠明
关键词:桑树杂交后代桑叶品质
不同倍性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被引量:2
2018年
旨在揭示桑树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特性,为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以桑树2个不同倍性杂交亲本和组合后代群体为材料,对其桑叶中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不同性状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水分和灰分含量性状遗传相对稳定,而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等变异系数较大。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桑叶营养物质含量均值均小于相应亲本均值,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值均高于相应亲本均值。对桑树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王振江唐翠明戴凡炜肖更生罗国庆
关键词:桑树不同倍性杂交后代桑叶品质

相关作者

唐翠明
作品数:295被引量:747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桑树 选育 果桑 家蚕 果桑品种
黄盖群
作品数:182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桑树 果桑 桑椹 桑树品种 蚕桑产业
戴凡炜
作品数:115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桑树 桑叶 果桑 青枯菌 青枯病
王振江
作品数:188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桑树 果桑 桑椹 青枯病 果桑品种
罗国庆
作品数:353被引量:74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桑树 家蚕 选育 果桑 蚕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