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8篇“ 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章
桉树人工林营建及抚育管理技术探讨
2025年
桉树作为我国速生经济树种之一,其人工林营建及抚育管理技术对提升木出材量、干形和硬度等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合桉树人工林主要种植区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相关理论研究,从人工林营建的立地选择、地清理、整地施基肥、密度设计、苗木选择等方面总结了营的关键技术,并对人工林营建后抚育管理中的全砍杂灌、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出有效措施,旨在为桉树人工林营建及抚育管理技术的科学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营建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
吴创杰李凡李霞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营建技术抚育管理
维都桉树人工林抚育管理措施探究
2025年
维都场作为广西重要的业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广泛种植桉树,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桉树的生长质量和抗逆性,保障场的可持续发展,从维都桉树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桉树和成的不同抚育需求,归纳总结出包括及时补植、除草除杂、松土扩坎、幼追肥、病虫防治等在内的桉树抚育管理策略,以及除草割灌、成追肥、伐前抚育、间伐管理等在内的桉树抚育管理策略。
刘广平
关键词:桉树抚育管理幼林抚育成林抚育
一种桉树人工林下保水保肥固碳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桉树人工林下保水保肥固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10月份至11月份之间对凋落物清理;次年1月份施入复合肥再翻一次土,除去杂草,整平;(2)种子处理好后,次年2月至3月之间在桉树播种紫金牛种子;紫...
李艳琼苏宇罗树凯陈婉颖刘尚博熊咏梅
桉树人工林土壤退化现状及可持续改良对策研究
2025年
桉树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其人工林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的板结紧实化、结构破坏和水土流失;化学性质方面的土壤酸化、养分流失和有机质降低;生态功能方面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微生物活性下降和抗逆性减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生态功能恢复和经营管理优化等综合治理措施,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孔祥懿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退化
降雨类型对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外降雨特征,探究外降雨类型,阐明降雨类型对生态公益型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分配的影响,为森生态水文研究和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相距6 km的两桉树人工林外降雨、内穿透雨和树干流,发现降雨类型对降雨分配有显著影响。[结果](1)研究期两分降雨总量及分配情况相似,均为穿透雨最多(56%~58%),其次为冠截留(41%~44%),树干流最少(0.4%~0.8%)。外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分钟雨强(I_(30))与次降雨分配相关性最强,平均相关系数超0.68。(2)采用聚类方法外降雨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降雨,分别代表中雨、大雨、暴雨和小雨,外同类降雨在两种龄间无显著差异(Ⅳ型除外)。(3)4种降雨类型中,暴雨的滞后效应和冠截留率最低,中雨和大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小雨的树干流量/率、穿透雨量/率及冠截留量最低,而大雨和暴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中雨更易在两龄间产生降雨分配差异。[结论]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在部分降雨类型间产生差异,与降雨分配特征指标有关;而龄只对中雨的降雨分配施加影响。
黄新会陈奇伯于福科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滇中高原
不同来源桉树人工林叶片性状与分蓄积量研究
2025年
[目的]揭示不同桉树(Eucalyptusspp.)分叶片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良种选育和造优良苗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八桂种苗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DH32-29种苗的分(BG)和其他生产单位培育的尾巨桉DH32-29分(NBG)为研究对象,设置典型样地,开展分调查和叶片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5个地区BG分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等叶片性状均高于NBG分;天峨、桂平、象州及右江区BG与NBG分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差异显著(P<0.05);5个地区BG与NBG分叶宽、叶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在龄相同的情况下,天峨、桂平、象州和横州BG分单株材积显著高于NBG分(P<0.05);桂平、象州和横州的BG分蓄积量、年均蓄积量均高于NBG分;不同叶片性状与年均蓄积量的相关关系紧密,但不同性状间存在差异。[结论]BG分叶片性状和年均蓄积量优于NBG分,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分蓄积量。
陈金磊许峻模温远光周晓果黄勇杰孙冬婧陈秋海温俊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叶片性状
桉树育种研究在桉树人工林改良中的应用和发展
2025年
与常规树木相比,桉树成长时间更短,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桉树不但具有较高的生长发育速度,还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应多种气候环境。由于其较高的硬度,直的纹理,均匀的组织结构,使其成为建筑,装饰,家具制造等工业的理想用材。目前市场对桉木板材需求量很大,尤其是胶合板、地板、纸浆等,对其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基于上述优点,加强桉树育种研究在桉树人工林改良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对此展开研究分析,以期促进桉树人工林改良技术长久发展。
覃海梅张雪宜
一种桉树人工林废弃物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桉树人工林废弃物生物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收集桉树人工林废弃物,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用水清洗后,自然晾晒8h,然后在60℃~80℃下烘至含水率为15%,然后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破碎后的桉树人工林废弃物;...
徐广平沈育伊滕秋梅黄科朝张德楠孙英杰石浩
测土配方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2025年
以高峰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通过设置施肥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碳磷比和氮磷比。纯化肥处理在提供磷素养分方面更为有效,但可能导致土壤其他养分的不平衡。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土壤养分性质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强调了测土配方施肥在改善土壤养分失衡、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优势,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期影响及优化施肥措施。
刘小春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
海南热带雨国家公园不同海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
2025年
为探究海南热带雨国家公园不同海拔梯度上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以五指山片区不同海拔(500、700、900 m)的典型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同海拔天然次生作为对照。研究表明:(1)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全磷(TP)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变化范围分别为13.16~13.58、0.93~1.15、0.17~0.19 g/kg,SOC、TP含量低于天然次生,并且SOC、TN、TP含量低于全国森平均值。(2)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237.46~398.26、23.04~30.74、4.77~9.59 mg/kg,且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同海拔天然次生均无显著差异。(3)桉树人工林土壤MBC/MBN、MBC/MBP、MBN/MBP均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9.05~13.17、24.73~80.99、2.76~6.60。500 m处桉树人工林MBC/MBP、MBN/MBP与天然次生有显著差异。(4)不同海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熵碳(qMBC)、微生物熵氮(qMBN)、微生物熵磷(qMBP)的变幅为1.89%~3.34%、2.90%~3.23%、1.33%~5.41%。qMBC随海拔升高逐渐上升,而qMBP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桉树人工林土壤qMBC、qMBP高于天然次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海拔梯度显著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与同海拔的天然次生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碳、磷含量的匮乏,但提高了土壤碳、磷向微生物量碳、磷的转化效率。基于此,海南热带雨国家公园的桉树人工林应采取保留处理,在后续的管理中应注重碳、磷元素养分的影响。
张学丰余雪标余慧霖黄海陈海辉张建龙陈佳欣韦建杏
关键词:海拔桉树人工林

相关作者

唐健
作品数:281被引量:6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桉树 桉树人工林 油茶 土壤 专用肥
曹继钊
作品数:243被引量:777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桉树 专用肥 桉树人工林 油茶 肥料
温远光
作品数:248被引量:3,445H指数:3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桉树 生物量 人工林 桉树人工林 杉木
余雪标
作品数:133被引量:1,080H指数:18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桉树 桉树人工林 人工林 刚果12号桉 间作
宋贤冲
作品数:234被引量:490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桉树 土壤 全树 桉树人工林 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