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篇“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相关文章
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采用桂枝麻黄各半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实施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瘙痒程度,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较好。
王娣
关键词:寒冷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医证候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典名方桂枝麻黄各半的古代文献分析及关键信息考证被引量:1
2024年
桂枝麻黄各半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被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中。通过搜集桂枝麻黄各半的相关古代文献,分析和考证方剂源流与组成、药物基原与炮制、剂量与煎服法、方义功效与主治等,共获取桂枝麻黄各半古代文献数据186条,涉及中医古籍108部。桂枝麻黄各半共6种异名方。其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大枣、杏仁7味药物组成;其药物基原与炮制基本清晰;结合现代临床常用剂量,每次服用剂量:桂枝7.67 g、白芍4.60 g、生姜4.60 g、甘草4.60 g、麻黄4.60 g、大枣4.00 g、苦杏仁2.60 g。煎服法:以水1000 mL,先煮麻黄15 min,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60 mL,温服120 mL;该方由桂枝麻黄合方而成,其功效为发散风寒、调和营卫;其历代主治病证在《伤寒论》原书主治上有延伸拓展,传统主治涉及太阳、厥阴、阳明、少阴病证。除风寒感冒外有头痛、口苦、咽干、腹满、喘、妇人热入血室、身痒如虫行皮中、痘疹、厥证、无脉等病证。现代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各种皮肤病;肾衰竭、糖尿病并发瘙痒等。
刘师言娄峄杭吴纪东陈仁寿
关键词:经典名方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探讨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经随机数字法分成甲氧那明组(39例)与各半组(39例)。甲氧那明组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此基础上,各半组增加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各半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咳嗽1.72±0.35分)、次症(咽痒、咳痰0.85±0.23分、0.76±0.19分)评分和总分(3.69±1.07分)显著低于甲氧那明组(2.52±0.52分、1.42±0.33分、1.43±0.42分、5.76±1.16分)(P<0.05)。各半组总有效率(97.44%,38/39)显著高于甲氧那明组(76.92%,30/39)(P<0.05)。治疗后各半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甲氧那明组(P<0.05)。各半组治疗后WBC[(5.02±1.16)×109/L]、CRP(1.85±0.52mg/L)、IL-6(6.24±1.63pg/L)、D-D(1.35±0.24mg/ml)、PCT(0.62±0.18ng/mL)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甲氧那明组(P<0.05)。结论 联合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咳嗽症状消退,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疗效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安全可靠。
梁丽新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西医呼吸道感染常规疗法
桂枝麻黄各半联合苏子降气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桂枝麻黄各半联合苏子降气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衡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患者11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依巴斯汀+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麻黄各半联合苏子降气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态反应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白三烯(leukotriene,L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35]、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丰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3.6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IgE、LT、IL-4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35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普拉梭菌、柔嫩梭菌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联合苏子降气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疗效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能减轻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夏立君周颖冯晓娜梁同静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苏子降气汤变态反应肠道菌群
以“圆运动”思想探析桂枝麻黄各半被引量:4
2022年
从气机圆运动及荣卫圆运动出发,强调中气圆运动的关键性,探析桂枝麻黄各半所体现的"圆运动"思想。根据《伤寒论》中关于桂枝麻黄各半的条文分析,从病因病机探讨该方于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失圆",从组方规律探讨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复圆"。桂枝麻黄各半的方药组成中以辛温主升与苦寒主降使升降相合,泄卫气与敛荣气并行使荣卫交合,调补中气使轴转轮行,整体上调轮之升降以运轴之旋转,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圆运动"思想促使仲景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得以升华,为后世医家临床应用仲景经方提供思路。
田天杨继王强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圆运动病因病机组方规律
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94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气道炎症介质[神经激肽受体A(NKA)、神经激肽受体B(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干缓解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KA、NKB、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咳嗽相关症状,改善机体气道炎症介质水平,不良反应少。
曾丽
关键词:咳嗽呼吸道感染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评价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s cough,PI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7月本院PI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桂枝麻黄各半,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NKA)、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68.0%(3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0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咽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04、6.30、9.03、9.71,P<0.01)。研究组治疗后NKA[(86.08±18.21)ng/L比(137.68±28.29)ng/L,t=10.85]、SP[(54.23±11.28)ng/L比(71.75±15.34)ng/L,t=6.51]、NKB[(96.15±20.19)ng/L比(149.84±30.22)ng/L,t=10.45]、CGRP[(62.93±18.35)ng/L比(89.59±23.25)ng/L,t=6.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研究组为10.0%(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27)。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辅助桂枝麻黄各半治疗PIC,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KA、SP、NKB、CGRP水平有关。
王国臣林月华谢东钟昌宝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呼吸道感染咳嗽中西医结合疗法
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2022年
分析研究桂枝麻黄各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而实验组则在这一基础下同时服用桂枝麻黄各半。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0d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佳。结论 仅仅依靠西医疗法难以帮助患者痊愈,结合桂枝麻黄各半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王超红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西医疗法呼吸道感染咳嗽
桂枝麻黄各半古今源流及应用探析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文献源流及应用梳理,对桂枝麻黄各半古今应用思路进行总结,提出以宗《伤寒论》将本方仅用于皮肤病者为旧论;依据张仲景用方思路,结合今人临床实践,揭示该方适应证为:病位在表与肌肉间或偏向于表,病况处于麻黄桂枝之间的多种病症。
黄栋芳叶放
关键词: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源流
桂枝麻黄各半皮肤科验案举隅
2021年
桂枝麻黄各半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3条,原文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
张存龙
关键词:阴阳俱虚发热恶寒桂枝麻黄各半汤验案举隅皮肤科

相关作者

黎敬波
作品数:106被引量:48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黄帝内经》 《内经》 证候 中医 辨证论治
盛丹
作品数:13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血清肌酐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2
周海虹
作品数:68被引量:433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均匀设计 益气化痰方 茵陈蒿汤 栀子苷
熊兴江
作品数:204被引量:2,01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研究主题:方证对应 高血压病 方证 经方 冠心病心绞痛
杨洪涛
作品数:525被引量:2,121H指数:2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腹膜透析 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