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44篇“ 格萨尔“的相关文章
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格萨尔》史诗
2025年
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及其口传实践是人类文化传承方式与民族记忆形成的一个珍贵且经典的案例。这部史诗包含着丰富的藏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发展变迁信息,其在传承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交往记忆”与“文化记忆”的相互交融。《格萨尔》史诗在传承中将说唱艺术融入生动丰富的群体日常生活交往与民族文化语境之中,从而建构了民族的共同记忆,成为藏民族的集体想象与文化认同的载体,进而也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内涵。
常俊玲
关键词:文化记忆
藏族非遗《格萨尔》英文译介研究
2025年
文章概述了《格萨尔》英译的百年历程,从早期外国学者的初步译介到21世纪高质量、多元化的翻译发展。通过分析罗宾·科恩曼译本的文化过滤处理和道格拉斯·潘尼克译本中诗性缺失与韵律不足的问题,揭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著诗意、韵律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以诗译诗、深度翻译和文化补偿等策略,旨在提升《格萨尔》英译的质量,促进藏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强调其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中的价值。
谢丽莎
关键词:《格萨尔》英译本翻译策略
把握基础、深刻认识、传承弘扬史诗《格萨尔
2025年
格萨尔王传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要做好格萨尔王传的保护传承弘扬,一要解决好对史诗产生特定历史阶段、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对活态史诗跨年代跨地域传唱驳杂现象、对现代观念与史诗既有思想冲突、对史诗价值的单一性简单化等五个基础认识问题;二要把握好格萨尔的空间基础、时间基础、内涵基础、形式基础、价值基础等五个基础定位问题;三要解决好当下保护传承弘扬所要突出的重点,即保护传承弘扬格萨尔恢宏的精神价值、格萨尔文化,要突出解决保护传承弘扬格萨尔的系统论问题,保护好格萨尔艺人这一史诗基本的承载者、体现者,进一步完善格萨尔学科体系建设。
丹珠昂奔
关键词:史诗格萨尔传承
四川甘孜格萨尔藏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5年
格萨尔藏戏作为四川甘孜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藏族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延续与进步正面临极度挑战。格萨尔藏戏的延续,不仅关乎艺术形态的留存,而且与藏族文化的维系、语言的传承、历史记忆的维护等多重层面密切相关。
李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记忆传统艺术形式艺术形态
格萨尔王》中通感隐喻翻译的体认阐释
2025年
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中的“同”与“模仿”源自具身体验相似性,“异”和“创造”源自认知差异性,翻译过程遵循“现实一认知一语言”的总体路径。研究以《格萨尔王》为例,探析通感隐喻英译策略,发现译者主要采取匹配性建构、异构性建构与消解性建构三种策略。具身体验一致时,译者通常进行匹配性建构;当具身体验存在较大差异时,译者则转向认知层面的异构性建构;当文化介入明显且意义转换较为困难时,译者则倾向于选择消解性建构。尽管体认翻译学未否定文化和语境的作用,但其对文化、语境与“体”“认”的关系阐释尚待深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融合文化与语境因素,以推进体认翻译学发展。
邵璐李平艳
关键词:通感隐喻体认《格萨尔王》英译
格萨尔》:作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的意涵阐释
2025年
“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格萨尔》为代表的我国多民族史诗作出的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话语表述和理论总结,其内涵博大而深邃,为我国史诗研究和学术思想领域提供了明确的话语指南。这一重要表述不仅是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对格萨尔史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和文明意涵所给予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而且是对这部史诗宏大、神圣而崇高的叙事风格,对于其跨境、跨民族、跨文化语境传播的宏伟格局,以及对于活态传承方式和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传承体系所作出的科学评价和客观论断。
诺布旺丹
关键词: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的植物叙事及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
格萨尔史诗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和黄河源一带广大地区的岭部落的口传历史,被誉为百科全书。其叙事中涉及大量植物,有些植物因在不同部本中多次出现,成为叙事意象;有些植物则因独特的内涵具有阐释意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关注史诗的植物叙事,可以发现,艾蒿、竹子、茶、松柏、莲花、稻米、青稞、小麦、黑豆等植物,是岭部落人们家园情怀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体现了汉藏民族构筑经济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有些也具有民俗文化或宗教寓意,是精神符号。而依托这些植物的物质共享和连带生成的心理世界的相通,体现了岭部落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所具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徐美恒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格萨尔》英译本对比研究
2025年
本文聚焦于《格萨尔》这一藏族民族史诗的英译本。通过对葛浩文和王国振两位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葛浩文译本注重准确性和文化传递,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同时浅化了文化现象的处理,以适应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王国振译本则更加注重深度和细节,通过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忠实呈现原文语义,并加入详尽的脚注与附录,帮助读者克服文化障碍。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译者主体性对翻译作品质量和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
张欣雨赵思怡周姝彤谢丽莎
关键词:《格萨尔》英译本译者主体性
新时代背景下《格萨尔》的传承教育与普及推广
2025年
格萨尔》作为藏族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承、教育及普及这一文化遗产,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探讨新时代下《格萨尔》传承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据此提出创新性的普及推广策略,以期促进其活态传承与广泛传播。
谢丽莎
关键词:《格萨尔》藏族史诗传承教育
德格地区格萨尔嘎尔羌姆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现状
2025年
格萨尔嘎尔羌姆舞蹈起源于德格佐钦寺。作为《格萨尔》史诗的表现形式之一,格萨尔嘎尔羌姆以格萨尔王和岭国文化为主题,以出场顺序和线路的符号为曲线图,借助视觉艺术呈现出格萨尔王及其他英雄形象,丰富了藏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在分析格萨尔嘎尔羌姆演出方式的独特性及其在德格地区的传承模式过程中,发现其艺术表现具有高度的文化适应性和传承价值。目前,格萨尔嘎尔羌姆的演出方式形成了地区性的独特范式,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发展的形式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
甲央齐珍
关键词:舞蹈表演历史渊源传承发展

相关作者

李连荣
作品数:42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 史诗 骏马
诺布旺丹
作品数:33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格萨尔》 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 伏藏 史诗
王治国
作品数:40被引量:149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格萨尔》 翻译 《格萨尔》史诗 民族志诗学 汉译
降边嘉措
作品数:33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格萨尔》 格萨尔 英雄史诗 史诗 翻译
丹珍草
作品数:37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 多样性 《格萨尔》史诗 格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