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核心种质库“的相关文章
- 基于表型性状的丝瓜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 2025年
-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欢,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随着丝瓜种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丝瓜优异材料的筛选、保存难度日益增大。为了构建丝瓜核心种质库,剔除同质化严重的种质材料,提高丝瓜育种效率,本研究以丝瓜极具代表性的18个表型性状为指标,对244份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变异系数变化率、香农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等7项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8种不同抽样比例(5%~40%)、3种不同取样方法(随机聚类取样、分组聚类取样、优先聚类取样)的丝瓜候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发现:丝瓜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中香农指数最大的是叶宽,为3.0,最小的是种瓜长,为1.8。利用7个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发现最适宜的抽样比例为20%,最适宜的取样方式为分组聚类取样。利用该方法进行核心种质库构建,获得的初级核心种质包含51份丝瓜种质资源,占全部原始种质资源的20.90%,与原始种质对比,18个农艺性状中有13个性状与原种质的极大值、极小值完全一致,大部分性状的特征值与原种质相同或是差异较小,经T检验发现所有表型性状均值与原种质无显著差异,表明采用该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可为后期丝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也为提高丝瓜品种改良效率奠定基础。
- 张婷王雪艳郭勤卫韦静方萍萍谢利芬赵东风李朝森
- 关键词:丝瓜表型性状核心种质
- 闽楠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核心种质库构建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珍稀濒危保护树种闽楠群体的遗传结构,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为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5省(区)27个种源地218个闽楠家系425份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应用DateTrans1.0联合Popgene32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运用STRUCTURE 2.3.4软件对9个闽楠群体进行遗传类群划分。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通过对相关遗传参数的t检验验证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结果】依据种质来源地的地理分布,218个家系可分成9个群体;种质资源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均值、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2.159、0.224、0.477和0.84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群体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9个群体可划分为3个亚群;425份原始种质经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得到85份核心种质和340份保留种质,核心种质占原始种质的20%,其N_(a)、N_(e)、H_(o)、H_(e)、I和H保留率分别为92.318%、103.803%、116.652%、105.052%、103.341%和104.664%。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在保留原始种质库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去除遗传冗余,有利于闽楠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为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 张俊红王洋周生财吴小林吴仁超杨琪张毓婷童再康
- 关键词:闽楠SSR分子标记核心种质库
- 大球盖菇核心种质库构建及其基质降解能力分析
-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因其口感脆嫩,营养丰富,以农作物秸秆为生长基质,可利用冬闲田栽培等特点,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在我国栽培规模逐年扩大。本研究以42个大球盖菇菌株为研究对...
- 曾宇宇
- 关键词:大球盖菇分子标记转录组测序核心种质库
- 大白菜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 2023年
- 以168个大白菜种质材料为研究样本,采用SSR标记对供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供试群体的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115个标记平均扩增6.92个条带,6.15个为差异条带,多态比例为88.94%,扩增条带平均化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193,平均Nei’s多样指数为0.272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80;通过抽样以22.6%的比例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保留了44个材料,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保留率分别为108.8%、108.7%,多态性标记保留率为90.4%。
- 孙继峰周峰王寿民翟文廷刘波徐立功韩太利陶金先
- 关键词:大白菜SSR标记核心种质库
- 贵州禾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 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稻种资源,“禾”作为一类适应黔东南山区林间深谷荫蔽、深烂冷浸等特殊自然生境的地方稻种,具有地域性强、品质佳、抗逆性强等特点,育种利用价值高。随着高产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以及人们对禾种...
- 毛名义
- 关键词:种质资源表型性状核心种质
- 茅苍术种质资源表型评价及核心种质库初步构建
- 苍术是一味常用的大宗药材,其基源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 和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 目前,野生苍术资源...
- 李美恋
- 关键词:苍术抗病性核心种质
- 基于农艺性状鹰嘴豆抗旱核心种质库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运用多年田间试验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0份抗旱性表现优异种质为参试材料,结合田间抗旱鉴定构建鹰嘴豆抗旱核心资源库,为鹰嘴豆抗旱种质利用提供基础材料。【方法】比较随机取样、位点优先取样、偏离度取样策略及取样比例,采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以及变异系数变化率评价各核心子集农艺性状的变异保有量,筛选构建抗旱核心库。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鹰嘴豆抗旱种质核心库。【结果】采用的位点优先取样方法40%取样比例下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在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并且检验种质各性状的均值与原种质符合率均大于96.33%,变异系数符合率大于97.25%,优于其它2种取样策略。主成分分析4个主成分包含各质量性状85%以上遗传多样性信息,确定构建的40份核心种质资源能够代表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结论】位点优先取样策略下,40%的取样比例所建立的鹰嘴豆抗旱核心种质资源库可以代表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聂石辉王仙彭琳季良
- 关键词:鹰嘴豆抗旱性农艺性状核心库
- 山药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提高山药育种效率。【方法】利用12对SSR引物对55份山药种质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法构建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结果】12对引物在55份山药种质中扩增出128个位点,多态位点率为98.43%,单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4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0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650,单个材料扩增条带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172;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0.898;经6次抽样,发现除多态位点率较抽样前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变化较小,抽样比例30%多态位点率为93.75%,代表性较高,确定为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结论】55份山药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抽样30%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可有效代表原始群体。
- 杨帆张艳芳王锦华赵圆赵令敏张晓蒙张勇霍秀文
- 关键词:山药SSR核心种质库种质资源
- 基于SSR标记与化学成分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核心种质库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利用筛选出十堰的天师栗中高多态性SSR位点评价天师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合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核心种质库。方法收集十堰地区114份天师栗种质资源,以七叶树基因组为参考,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筛选出高多态性SSR位点,对天师栗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HPLC测定不同种质干燥娑罗子中七叶皂苷的含量。采用最小距离逐步聚类取样策略(LDSS),根据遗传多样性保留程度初步筛选出核心种质,并对该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T检验,选择与原种质差异不显著的核心种质为最佳核心种质。结果筛选出13对高多态性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分化较小,存在着较大的基因流,114份种质资源未分为不同的亚群,周家坝和辽叶居群间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且周家坝居群娑罗子中的七叶皂苷A及七叶皂苷B含量普遍较高。最终筛选出的核心种质共23份,占总种质资源的20.17%,其中周家坝12份样本、辽叶6份样本、普龄5份样本。结论将SSR分子标记与主要有效药用成分结合,采用LDSS取样策略构建十堰地区天师栗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的保存与管理天师栗种质资源,也为当地天师栗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研究等提供了研究基础。
- 刘志格叶利春熊超刘义飞郑国华石召华胡志刚许攀施川张景景
- 关键词:娑罗子SSR核心种质库
- 基于SNP分子标记的221份荔枝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库构建被引量:10
- 2022年
- 以221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品系)为研究样本,采用SNP分子标记对供试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荔枝核心种质库并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19对SNP引物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均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2.0,Shannon s信息指数为0.236~0.692,观测杂合度为0.081~0.561,期望杂合度为0.119~0.499,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12~0.374;根据果实成熟期,供试样本分为晚熟、中熟、早熟和特早熟4个品种(品系)群体,其中,早熟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晚熟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供试样本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贡献率为85%,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贡献率分别为10%和5%;不同群体间的果实成熟时间相差越大,其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越大,其中,晚熟品种(品系)群体与中熟、早熟和特早熟品种(品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依次增大,遗传距离分别为0.014、0.091和0.352。遗传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通过遗传结构分析,供试样本被分为2组,a组包含181份样本,主要为中熟和晚熟品种(品系)以及极少量的早熟品种(品系);b组包含40份样本,包括所有特早熟品种(品系)、大部分早熟品种(品系)、少部分中熟品种(品系)及极少部分晚熟品种(品系);a组和b组的绝大部分样本分别对应聚类分析的Ⅲ组及Ⅰ组和Ⅱ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荔枝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均与果实成熟期相关。按照不同取样比例构建核心种质库,以20%取样比例构建的核心种质库〔包含44份品种(品系)〕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 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的保留率最高,分别为100%、100%、106%、103%和107%;经检验,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充分体现原有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全�
- 黄小凤韦阳连袁叶余金昌袁志永王伟山
- 关键词:荔枝核心种质库
相关作者
- 高昱

- 作品数:10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百合 核心种质库 核心种质 种质资源 吴茱萸碱
- 熊玉珍

- 作品数:26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稻种资源 东乡野生稻 SSR标记 核心种质库
- 黄秦军

- 作品数:122被引量:84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杨树 美洲黑杨 欧洲黑杨 欧美杨 黑杨
- 束爱萍

- 作品数:43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SSR标记 微卫星标记 双季稻 黄栀子
- 王记林

- 作品数:37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基因 分子标记 育种 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