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6篇“ 栖息环境“的相关文章
- 保护生物栖息环境 构建绿色和谐家园 丽水市积极推动瓯江流域生态廊道建设
- 2024年
- 绿水青山共为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统筹区域内山脉、河流、海岸、森林、湿地、农田、道路等要素,联结不同生态斑块的重要桥梁生态廊道,更是成为万物共生、源头活水、林海氤氲、生机盎然的瓯江源头区域激活绿色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丽水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定位,大力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在修复生态廊道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建设水生生物廊道、哺乳动物生态廊道,连接城、镇、村、山、水、林、田、湖生态廊道等措施,丽水市实现瓯江干支流横向、纵向连通,维护生物扩散、迁移、繁衍等活动,恢复大鲵、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450公顷,打通水环境生态廊道4.4公里,成功保护了河流、森林等关键的生物栖息地,进一步加强生态单元间联系。
- 王若昕涂夏丽
- 关键词:和谐家园栖息环境生命共同体生态廊道
- 江苏近海夏季小黄鱼资源密度与栖息环境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为研究江苏近海夏季小黄鱼的栖息分布特征,根据2022年8月江苏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叶绿素a浓度以及饵料因子等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密度与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近海夏季小黄鱼平均资源密度为15.03kg·km^(-2),其主要分布在吕泗渔场的外侧海域和海州湾渔场的中部海域;小黄鱼出现概率主要受水深、叶绿素a的影响,其中水深、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40.8%、10.2%;其资源密度大小主要受水深、叶绿素a、底层盐度以及矛尾虾虎鱼丰度的影响,偏差解释率最大的变量为底层盐度(19.4%)。研究表明,江苏近海夏季小黄鱼资源密度与其自身的生理习性、海洋环境以及饵料因子的分布密切相关。
- 朱海晨汤建华吴磊施金金闫欣王储庆王燕平葛慧
- 关键词:小黄鱼资源密度栖息环境
-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鸟类种群组成及年际变化——探索朱鹮潜在的适宜栖息环境
- 2024年
- 鸟类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具有快速认知的功能,所以鸟类生态种群结构常被作为栖息地品质评价与变化的重要指标,并且对理解生态系统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择了从2015~2023年在江苏省盐城国家珍禽保护区中的南北实验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研究了7年来南北实验区的鸟类种群构成、数量以及多样性的变动。结果表明累计记录了南实验区鸟类402866只,隶属于11目20科122种;北实验区鸟类79873只,隶属于10目21科108种,鸻形目在其中占据着绝对数量优势。在多样性与均匀度方面南北实验区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结果表明了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实验区的鸟类资源丰富。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历史上盐城湿地曾是朱鹮的分布区域,现再引入朱鹮在盐城沿海湿地能否适应生存,可通过研究盐城珍禽保护区南北实验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以上)鸟类种群数量及多样性增加来综合分析评估。该研究一是对于鸟类的物种保护和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二是探索此地区生境是否适宜朱鹮栖息。
- 王凯红阮韵李洪磊李春荣
- 江苏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
- 《江苏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一书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近岸和外侧海域水文、水质、沉积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种类和时空分布。对小黄鱼、银鲳、鮸、带鱼、灰鲳、蓝点马鲛、大黄鱼和海鳗8个主要经济品种的渔业方式、...
- 汤建华
- 不同栖息环境对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肠道微生物是动物机体内最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参与机体营养吸收、代谢调节及免疫功能,在维持生物体健康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不同栖息环境下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在宿主能量代谢、营养平衡、食物消化等功能作用,对其种群保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鲜少有研究聚焦于不同栖息环境特别是在圈养条件下黑叶猴由于食物的变化,从而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改变及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目前尚不清楚。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分别来自野外环境(5只)和圈养环境(4只)下的黑叶猴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黑叶猴肠道内核心微生物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野生黑叶猴独有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大于圈养组,不同栖息环境下的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物种组成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野外环境与圈养环境中的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独立性检验发现,野外环境与圈养环境中的黑叶猴肠道微生物中出现极显著差异的为甲烷菌门(Methanobacteriota)(P<0.01)。在功能作用上,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大部分基因与新陈代谢及基因与遗传信息处理相关,且野外环境与圈养环境黑叶猴中在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嘧啶代谢、丙酸代谢等相关途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通过调节FOX2基因的表达提升了黑叶猴在圈养环境下生成乙酰基辅酶A的能力。研究揭示了贵州省野外环境和圈养环境对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功能的影响,有助于科学评估�
- 娄熙源孙雪刘讯李剑峰张超吴安康钱长江冉景丞张雪孙悦
- 关键词:黑叶猴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
-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个体生长、体内微塑料沉积特性及其与潜在栖息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 赵懋林
- 一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遮光板
- 本申请涉及一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遮光板,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本装置包括浇筑在公路护栏外路肩上的基础平台,基础平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U形安装槽,U形安装槽的开口朝上,U形安装槽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杆...
- 李守林张晓峰伍玉容赵亮张峻峰蔡万鹏李元郭树银赵京
- BIM技术在大熊猫城市栖息环境营造中的应用
- 2023年
- 本文以打造大熊猫城市栖息地为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在城市中模拟大熊猫野外环境丰荣为基本出发点,以数字化建造手段为实现途径,从大熊猫栖息地场地应用、植被种植环境等方面对城市栖息环境营造进行研究,实现了数字化场地、AI衍生式设计、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升级,指导修正城市栖息地设计方案及现场施工,有效提高了设计、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节约项目成本,保障项目工期。该项目是BIM技术与大熊猫生态环境营造深度融合应用,对后续类似动物城市栖息地打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邓力铭罗利王佳林冯明友
- 关键词:BIM技术
- 长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
- 本书主要基于2020年和2021年度的长岛毗邻海域野外调查数据,阐明了长岛毗邻海域的水文化学环境、基础生产力、鱼卵子稚鱼及其生态特征、底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与资源动态变化、底层食物网结构等,为认识海岛毗邻水域生态系统,了解...
- 单秀娟
- 野生大鲵自然栖息环境研究
-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IUCN极危物种。近年来,由于人为捕捞和生态环境压力急剧增加,导致大鲵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进而造成其数目急剧降低,因此,开展大鲵保护研究是十分必要与急迫的。本研究在对我国主要大鲵栖息地的环境资料进...
- 赵京壮
- 关键词:认知及态度生境评价生境选择
相关作者
- 宋利明

- 作品数:141被引量:36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延绳钓 大眼金枪鱼 黄鳍金枪鱼 金枪鱼 金枪鱼延绳钓
- 刘艳菊

- 作品数:99被引量:5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麋鹿 植物净化 植物 苯 重金属
- 杨峥

- 作品数:37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 研究主题:麋鹿 大气颗粒物 染毒 颗粒物 栖息环境
- 张树苗

- 作品数:69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 研究主题:麋鹿 半散养 生境 种群 健康
- 白加德

- 作品数:123被引量:37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 研究主题:麋鹿 麋鹿角 博物馆 鹿科动物 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