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3篇“ 树种选择“的相关文章
森林培育经营中树种选择与配置的优化策略探讨
2025年
在森林培育经营期间,树种选择与配置是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优化这一过程,不但能够大幅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够有力促进其经济效益与景观价值的整体提升。基于此,本文深度探讨了树种选择与配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并细致剖析了影响优化成效的诸多关键因素,像生态适应性、经济效益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等。为达成优化目的,本文还进一步给出了一连串的综合策略。其旨在为树种选择与配置给予科学指引,进而全方位推动森林培育经营的不断优化以及良性发展。
马晓庆
关键词:树种选择树种配置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分析
2025年
当前在生态环境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质量,需要各地区深刻意识到造林树种选择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造林树种选择工作,为造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方法以及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刘冰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
困难立地生态恢复树种选择的探究——以兴国县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为例
2025年
以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恢复树种选择试验。通过树种适应性筛选和分区施肥试验,营建试验示范林2.2 hm^(2)。结合2年的观测数据,初步筛选出碳桐、无患子、麻栎、枫香、木荷、湿地松、黄檀和山乌桕8种适宜该区域造林树种,并提出了相应造林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类的困难立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汤浩藩杨清心王华王有祥杨君吴巧花欧阳希罗坤水
关键词:生态恢复树种筛选松材线虫病
生态修复树种选择与森林培育策略
2025年
探讨了生态修复项目中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森林培育策略,概述了生态修复中树种选择的三大原则,包括立地条件匹配、物种适生适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吉首市的生态修复项目为案例,分析了树种选择的需求、确定、配置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森林培育策略,旨在为生态修复项目提供科学的树种选择和为森林培育作指导,实现生态修复的最大效益,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与可持续性。
黎群
关键词:生态修复树种选择
基于城乡绿化树种选择的枣庄市古树资源多样性特征研究
2025年
为探索古树资源在城乡绿化树种选择方面的应用,以2022年枣庄市古树资源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生长状况、分布、绿化价值等方面,深入分析枣庄市古树资源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枣庄市共有古树585株,隶属于19科35属40种,其中散生古树279株,古树群3个共306株;一级、二级、三级古树分别占比6.32%、27.01%、66.67%;82.39%古树为正常株;51.62%古树分布在景区,45.13%古树分布在村庄;多数树种适合作为行道树、庭荫树或防护林。基于统计分析结果,从古树资源利用角度,建议行道树类选择国槐、青檀、银杏等树种,遮荫树类选择皂荚、杜梨、花楸树等树种,防护树类选择毛白杨、侧柏、枫杨等树种,孤赏树类可选择黄连木、合欢、榔榆等树种
王荣芬刘伟申国胜
关键词:古树资源多样性树种选择城乡绿化
石羊河中游红崖山示范区不同沙障类型沙丘造林优势树种选择试验分析
2025年
通过对石羊河中游红崖山示范区不同沙障类型沙丘造林树种选择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沙障类型中定植的树种以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结构简单;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列为玉米秸秆沙障>芨芨草沙障>土工袋沙障>尼龙网沙障。沙丘造林长势最优树种为沙拐枣、其次为梭梭、霸王、沙木蓼、柽柳,沙冬青最差;不同沙障类型中树种在物种组成及生长指标方面存在差异;在0~20cm、20~40 cm、40~80 cm、80~100 cm土层范围内,梭梭和沙冬青的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2.85%、2.72%;其次是沙拐枣、柽柳、沙木蓼居中,分别为2.60%、2.43%、2.33%;霸王最低,为2.08%。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沙障植物结构简单,物种为灌木和小乔木,成活率为玉米秸秆>芨芨草>土工袋>尼龙网沙障。平均盖度在不同沙障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水分是梭梭和沙冬青最高,霸王最低。
杨兵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混交林树种选择
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树种选择与培育策略研究
2025年
于不同气候状况下,森林树种的择取及培育策略承载着关键的生态与经济价值。伴随气候变化的不断推进,气候要素对树种的分布态势、生长情形及其适应能力施加了深刻影响。故而,在渐趋变化的气候条件中科学地择取和培育适宜的树种,已然成为森林管理范畴内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此状,本研究着重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树种择取原则与培育策略。经由对气候适应性、生态适宜性以及生长潜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剖析,本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树种择取标准和培育技术。研究表明,树种的适应性不单受气候条件左右,还和土壤类别、水资源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紧密关联。由此,结合气候预测模型、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恢复的实际需求,能够切实优化树种择取与培育的路径,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石翠花
关键词:森林树种气候条件气候变化
森林培育中适应性树种选择对生态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森林退化问题全球性凸显,适应性树种选择对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适应性树种的理论基础、适应性、效益及实践挑战,以云南抚仙湖和兰州新区案例说明其重要性。文章强调适应性树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提出树种选择的生态适应性评估、混交复合造林实施、林分密度调节策略、速生与慢生树种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以及乡土树种优先选择等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指引。
吴健生万艳芬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
长株潭生态绿心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研究
2025年
对长株潭生态绿心区内不同类型林分和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PM_(2.5)和O_(3)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类型林分之间PM_(2.5)和O_(3)质量浓度的差异性,以期筛选出对复合污染物具有较强抗性的树种和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为“单峰单谷”型,而O_(3)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则呈“单峰”型。不同类型林分的PM_(2.5)质量浓度呈现出混交林高于纯林、针叶林高于阔叶林的变化趋势,其中阔叶混交林的最低;不同类型林分的O_(3)质量浓度则表现出落叶阔叶纯林的最高,其次是针叶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不同类型林分的PM_(2.5)与O_(3)质量浓度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为-0.247(P<0.05),这表明各类型林分的PM_(2.5)质量浓度和O_(3)质量浓度之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PM_(2.5)和O_(3)质量浓度的交互效应强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基于上述分析,筛选出11种对PM_(2.5)与O_(3)复合污染具有较强综合抗性能力的植物配置模式,分别为:杉木+香樟(5∶5)、毛竹+杉木+香樟(2∶4∶4)、马尾松+杉木(7∶3)、杉木、石栎、杜英、白花泡桐、青冈+枫香树(6∶4)、香樟+盐肤木(7∶3)、香樟、石楠。这些树种和配置模式的PM_(2.5)与O_(3)质量浓度之间的交互效应较强,因此也可作为湖南省PM_(2.5)与O_(3)复合污染协同控制的森林植物选择及森林优化配置的优选树种和类型。
朱鸿毅张珉张之浩张之浩李威李俊杨骏朱天然吴文文赵一宁裴男才罗佳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树种选择及养护技术
2025年
近些年园林绿化中行道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北方地区的实际,从观赏性树种、抗污染性树种、抗寒抗旱树种、防风固沙树种等方面对行道树的树种选择进行了阐述,并简单总结了后续的养护管理技术要点,以提高行道树的景观效果。
刘恒辰
关键词:园林绿化行道树养护

相关作者

杨章旗
作品数:362被引量:1,207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马尾松 种子园 马尾松人工林 湿地松 树种选择
黄永利
作品数:36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马尾松 种子园 树种选择 无性系 湿地松
张德顺
作品数:241被引量:1,115H指数:1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园林植物 小气候 生态修复 园林
陈红跃
作品数:168被引量:1,612H指数:2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林分改造 土壤养分 林分 生态公益林 风水林
马履一
作品数:461被引量:4,981H指数:3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红花玉兰 油松 油松人工林 长白落叶松 侧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