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7篇“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相关文章
构造抬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氦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2025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发现了东坪气田和马北气田等富氦气田,其氦气成因和来源尽管有初步探讨,但氦气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基于对柴北缘地区的系统采样及天然气样品组分和同位素测试,结合研究区的基底分布和构造特征等地质背景资料,总结了柴北缘地区富氦气藏的分布特征,深度剖析了富氦气藏与贫氦气藏的地质背景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柴北缘地区目前的在产气田中,东坪气田、尖北气田和马北气田的氦气平均含量大于0.1%,为富氦气田;牛东气田、昆特依气田和南八仙气田为贫氦气田。柴北缘地区富氦气田具有坐落在古老花岗岩基底之上、分布在深大断裂附近、气藏边底水活跃、经历了喜马拉雅期大幅度构造抬升和气藏的含气丰度较低等特征。构造抬升对柴北缘地区的氦气富集的控制作用表现在:(1)构造抬升作用形成的断裂系统为氦气的运移提供了高效通道;(2)构造抬升作用为深部含氦地质流体的向上运移提供了动力;(3)构造抬升作用为氦气沿古老储层横向运移并不断富集创造了条件。
陶刚秦胜飞齐雯李博周飞雷涛王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氦气构造抬升
柴达木盆地北缘小柴斜2井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2025年
在小柴斜2井1930~2350 m井段的大煤沟组三段−七段,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由下而上可以建立4个组合:①Cyathidites-Classopollis-Inaperturopollenites组合,井深2120~2350 m,大煤沟组三段,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的托阿尔期;②Cyathidites-Deltoidospora-Disaccites组合,井深2060~2120 m,大煤沟组四段−五段,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的阿林期−巴柔期;③Disaccites-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组合,井深2010~2060 m,大煤沟组六段,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期的巴通期;④Disaccites-Classopollis组合,井深1930~2010 m,大煤沟组七段,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的卡洛夫期。小柴斜2井早−中侏罗世古气候为亚热带−暖温带,干湿变化阶段性明显:早侏罗世晚期气候较干旱,中侏罗世早期气候潮湿,中期有向干旱转化的趋势,晚期气候干旱。基于岩性特征,认为本井大煤沟组三段上部−五段储集层发育,大煤沟组六、七段烃源岩发育。
贺振建张存霞刘俊民王大华胡亮
关键词:孢粉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俄博梁地区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2025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俄博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重要成矿带,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且地表覆盖严重,制约了矿产勘查效率。为破解勘查瓶颈并给该区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揭示该区多金属矿床的分布规律,基于1∶5万和1∶2.5万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测量数据,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元素离散特征评估,剔除离群数据后,定量分析了24种元素的丰度、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区内圈定8处1∶5万综合异常和39处1∶2.5万异常,识别出4类关键元素富集区:As、Sb、Ag、Au富集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Zn、Co、Ni、Cr、Cu、Li(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Th、La、Nb、Y、Sn、Mo、U(碱性花岗岩型铌钽矿)及W、Bi(高温热液型钨矿)。标准化方差表明,W(3.07)、Bi(2.05)、As(2.04)等元素局部富集显著,叠加变异强度达3.92~6.53。因子分析提取的4个主因子进一步验证了元素组合与成矿作用的关联性。最终划分出Au-Cu-稀有稀土和W-Au-Cu-Mo-Ba两类找矿靶区,其中西北部断层夹合部位发现7条金矿体,东部圈定5条铜镍矿化体。研究表明,俄博梁地区具备多类型矿床潜力,地球化学异常与构造-岩浆活动耦合性高,提出的靶区为后续勘查提供了精准方向。
王珩侯文强李元庆东玥昕
关键词:柴北缘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多金属成矿带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世中期以来的幕式造山作用——碎屑锆石的约束
2025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山系的隆升作用是青藏高原北向扩展过程的一部分。本次对柴达木北缘埃姆尼克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观测、地震剖面解释和碎屑锆石测年工作。埃姆尼克山地区普遍发育两个角度不整合面,其一为上油砂山组和下覆地层不整合,其二为更新统同下覆地层的不整合。采自埃姆尼克山南北两侧上油砂山组下部碎屑锆石年龄表明,埃姆尼克山在上油砂山组沉积时已不作为阻挡源汇系统的隆起构造,沉积物源来自东昆仑山而非柴北缘-祁连地区,表明埃姆尼克山发育快速夷平作用。本文提出柴北缘地区中新世中期以来的变形作用具幕式特征,两幕造山作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第四纪早期。
肖永军刘俊民孙波杨帅刘燕红刘燕红陈乾威肖安成肖安成于永利毛黎光
关键词: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榴辉岩部分熔融热力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体为例
2025年
地壳深熔作用是高级变质岩石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山带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之一。榴辉岩作为研究大陆俯冲、超高压变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其部分熔融与地壳生长、板片折返过程以及俯冲隧道中元素的迁移与分配等具有紧密联系。柴北缘构造带锡铁山地体退变榴辉岩中普遍保留了代表深熔作用的原位和源区钠质浅色体,为研究超高压榴辉岩的深熔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锡铁山地体榴辉岩中的浅色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浅色体的结晶年龄为425.3±5.9 Ma(MSWD=0.74)。通过对锡铁山地体榴辉岩的深熔过程开展岩石热力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结合区域上榴辉岩退变P-T轨迹获得了赋存于榴辉岩中的钠质浅色体平衡结晶的温压条件为794~797℃,1.227~1.071 GPa。锡铁山地体榴辉岩初始部分熔融发生在退变过程中的榴辉岩相阶段(~780℃,~1.954 GPa),熔融机制为在近升温降压过程中,以绿辉石主导,少量多硅白云母及黝帘石参与的脱水熔融。整个部分熔融过程中榴辉岩可产生约8%~9%体积熔体,满足熔体迁移的最低要求,表明锡铁山地体榴辉岩可能对于该区内的同折返花岗岩的源区有少量贡献。
蒋晓聪李传志于胜尧彭银彪蒋兴洲高翔宇王林涛
关键词:深熔作用
柴达木盆地北缘英东地区铀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英东铀矿点位于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的英东地区,是近年来铀矿“新区、新类型、新层系”三新找矿中新发现的一个砂岩型铀矿点。铀矿化赋存于上新统上油砂山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受“层间氧化渗入+油气还原渗出”界面控制;矿石偏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钒钾铀矿,分布在石英、长石、角闪石、钛铁矿、黄铁矿、有机质及黏土矿物的边部和裂隙中;铀矿物中U^(6+)/U^(4+)比值为0.91,U^(4+)含量稍微偏高,表明其成矿环境偏还原;铀石是沥青铀矿经过后期油气还原蚀变作用形成的,钒钾铀矿是由早期形成的铀石被现代水氧化形成的,表明其成矿作用持续至今。
陈擎陈云杰陈斌邵恒博张胜龙李强
关键词:铀矿物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宙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评述被引量:2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欧龙布鲁克微板块发育了一套元古宙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以往被称为全吉群,不整合覆于变质结晶基底之上,伏于寒武系之下。这套地层在全吉山、石灰沟及欧龙布鲁克山等地区的多个剖面出露良好,但在石灰沟、欧龙布鲁克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而全吉山地区保存的沉积序列相对最为完整。前人对于全吉群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时代长期存在不同认识。在《中国地层表(2014)》中,全吉群包括麻黄沟组至皱节山组,其中麻黄沟组、枯柏木组和石英梁组属南华系,而红藻山组、黑土坡组、红铁沟组和皱节山组属震旦系。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方面的证据表明,红藻山组及其下伏地层沉积于古元古代晚期到中元古代早期(距今约17~16亿年),代表了该时期的一套裂谷盆地沉积物,而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和皱节山组则沉积于新元古代中晚期(晚于距今7.5亿年)。考虑到这两套地层之间存在着8~9亿年的沉积间断,本文支持将全吉群进行重新定义,厘定后的全吉群仅包含麻黄沟组、枯柏木组、石英梁组和红藻山组,上覆新元古代地层(黑土坡组、红铁沟组和皱节山组)则不做群一级别的划分。
吴承羲孙云鹏欧阳晴李光金周传明庞科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元古宙
柴达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目标层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预测被引量:2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处柴北缘坳陷构造带,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文章基于铀矿地质条件,综合利用测井、能谱测量、活性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方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CSAMT),总结目标层岩石物性、区内放射性特征,且选择典型剖面进行CSAMT实测,针对柴北缘铀成矿环境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目的层上干柴沟组骨架砂体发育较好,泥-砂-泥三元结构反映清晰,岩石物性变化明显,目的层灰色还原砂体(细砂岩、粗砂岩)中铀背景值高;典型剖面特征显示,区内呈现高铀、高钍、低钾的放射性特征,而铀矿化所赋存的目标砂体一般呈中高阻特征。文章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推断,区内电性剖面上中高阻电性层和地表目的层放射性异常之间、铀异常带局部膨大部位为找矿的有利部位,为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赵旭时志浩郗昭陈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特征找矿预测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性被引量:2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构成了柴达木盆地北部和祁连山的边界断裂,研究其第四纪晚期古地震活动对于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地震复发周期、地震危险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考察、遥感解译、探槽开挖及OSL地质测年、古地震期次分析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古地震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探槽剖面共揭露了5次比较可靠的古地震事件,发震时间分别为:事件E1距今约60 a;事件E23.1±0.3~3.4±0.3 ka;事件E37.5±0.3~8.1±0.3 ka;事件E410.1±0.4~11.4±0.4 ka;事件E512.1±0.4~12.8±0.4 ka。利用古地震逐次限定法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阿木尼克山段)地震复发周期为2.6~3.4 ka。阿木尼克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60年前,锡铁山段最新离逝时间为3.1±0.3 ka,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未来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大于阿木尼克山段。该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的古地震期次、复发间隔等,对地震预报预测及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姚生海盖海龙殷翔刘炜张加庆张占贤
关键词:古地震复发间隔
高精度磁测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三角顶金矿床找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三角顶金矿床位于柴北缘结合带滩间山岩浆弧,是区域造山型金矿成矿事件响应的产物;研究区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火山岩组,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硅质岩等;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岩体中发育辉绿岩脉、石英脉等;基性—酸性岩中磁性由强变弱,其中辉长岩、二长花岗岩磁化率最高分别为8815.6×10^(-6)×4π·SI、5992.4×10^(-6)×4π·SI,可能由磁铁矿化、黄铁矿化引起强磁化率;磁异常呈锯齿状不规则跳跃,强度中等,梯度变化大,幅值为-733~820 nT;高精度磁法测量对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等地质体有较好的分辨效果,经高精度磁法探测出局部异常呈串珠状分布,沿异常轴部存在断裂构造。经部分工程验证,在区内圈定构造蚀变带12条、金矿体7条、金矿化体40余条,M18-2异常与区内化探异常、深部工程验证等找矿信息相吻合,为区内进一步金矿找矿方向提供了依据。
周豪李善平王亚栋逯永卓张鑫利封建平
关键词:金矿床石英脉型高精度磁测

相关作者

肖安成
作品数:124被引量:1,377H指数:2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 盆地
陈丹玲
作品数:118被引量:1,186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北秦岭 柴北缘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榴辉岩
汪立群
作品数:44被引量:516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海油田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北缘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杨经绥
作品数:455被引量:5,589H指数:5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蛇绿岩 地幔橄榄岩 铬铁矿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榴辉岩
陈世悦
作品数:328被引量:3,231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渤海湾盆地 凹陷 东营凹陷 孔二段 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