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6篇“ 柴达木盆地东部“的相关文章
- 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凹陷新近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 2025年
- 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凹陷是砂岩型铀矿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以新近系狮子沟组和上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沉积相特征与演化,对于铀矿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对岩相组合和沉积建造开展详细观察,识别出区内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相类型,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的连通性,为铀矿富集提供有利沉积环境。新的认识有助于了解柴东地区狮子沟组和上油砂山组砂体的时空展布,为下一步找矿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 钟灵贺锋贺锋李西得赵兴齐田明明李西得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沉积相新近系砂岩型铀矿
-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古生代以来的热历史重建
- 重建沉积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预测和评价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逐渐闭合,东昆仑—柴达木弧与巴彦喀尔地体发生碰撞拼合,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周缘造山带内发育快速冷却剥露事件;由...
- 钟畅
- 关键词:热历史柴达木盆地东部晚古生代镜质体反射率
-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铀成矿环境及矿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物化探测量、岩矿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区内的铀矿化特征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油砂山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泥-砂-泥”结构,含砂率较高,砂质岩层占总地层厚度约53.6%,单层砂体厚度最大为20 m,一般为3~5 m,砂体较为疏松,埋深浅,一般为200~400 m;油砂山期为富氧的古沉积环境,整体为淡水相,气候以干热环境为主导,在上、下油砂山分界期附近存在干湿转变气候,提供了利于后期铀成矿作用的古沉积环境;区内铀矿化发育,在油砂山组中新发现2条铀异常带,铀异常产于黄褐色含炭砂(砾)岩中,见钒钾铀矿,是砂岩型铀矿化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巴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好,其中上下油砂山组可作为柴达木盆地东部铀矿勘查的主要找矿目的层。
- 朱小兵郭业达刘明罗潇
- 关键词:沉积相古气候铀矿化柴达木盆地东部
- 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南山地区新生代叠加褶皱与油气运移被引量:1
- 2024年
-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已获重大发现,为柴达木盆地古生代油气勘探开启了新局面。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在早二叠世进入生烃门限,以生油为主;古新世—上新世为石炭系主力生烃期,以产气为主。前人针对该盆地石炭系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机理研究较少,为揭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的有利成藏条件,本次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坳陷尕海南山地区开展石炭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在青德参1井中发现了石炭系克鲁克组和古近系上干柴沟组两套含油气层。依据区内构造要素统计分析、叠加构造填图、地震综合解释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南山地区晚新生代发育早期北西—北西西向和晚期北北东—南南西向的叠加褶皱,北西—北西西向褶皱及断裂活动形成了石炭系晚期生烃的有利圈闭,北北东—南南西向构造挤压激活了先存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并导致石炭系油气沿该断层向上运移至上干柴沟组形成次级含油气层,最终造就了尕海南山地区上下两套油气组合并存的特征。本研究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马立成马立成施辉江万张浩陈程胡俊杰彭博方欣欣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新生代叠加褶皱油气运移
- 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东部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22年水汽压月值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插值法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大气可降水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年大气可降水量在0.56~0.79cm之间,其气候倾向率为0.02cm/10a,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北向西南先增加后递减的分布特征;德令哈大气可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0.01cm/10a,天峻、都兰和乌兰均为0.02cm/10a,最大大气可降水量均出现在2018年,最小大气可降水量均出现在1984年;从5a滑动平均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4县(市)均呈2个波峰变化趋势;大气可降水量月值变化随时间呈单峰曲线分布;大气可降水量各季节气候倾向率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柴达木盆地东部大气可降水量春、夏、秋季呈自东北向西南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冬季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天峻2005~2022年牧草产量以每年6.0g/m2的速率增加。大气可降水量与牧草返青期、开花期呈负相关关系,与枯黄期和牧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唐文惠谢文山钱玮袁世龙李娜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水汽压牧草生长
- 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灌木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机制
- 孙红艳
- 柴达木盆地东部“双复杂”区地震探测方法研究
-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柴东地区)已经开展区域重磁、CEMP、MT、二维地震等地球物理调查及钻探工作,初步揭示了石炭系的分布特征,表明在欧龙布鲁克隆起的城墙沟地区、德令哈凹陷的旺尕秀地区、霍布逊凹陷等重点区域具有较好的新区新...
- 王通王小江李培李广才王兴宇
- 关键词:地震探测柴达木盆地东部层析反演静校正
- 柴达木盆地东部不同播期藜麦生长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 沈菊张婵娟辛萍萍李娜
- 关键词:播期生长期性状柴达木盆地东部
-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特征:来自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推进柴达木盆地东部(以下简称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进程亟待明确其烃类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其生成过程。为此,通过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测试,探讨了柴东地区欧南凹陷2口关键井上石炭统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过程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上石炭统天然气中烃类气平均含量为94.51%,非烃气平均含量为5.49%,干燥系数介于0.28~1.00,干气为主,湿气仅发育于上石炭统浅层,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②浅层气甲烷碳同位素明显偏轻,乙烷碳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大,低碳烷烃以腐泥型干酪根初次热解为主,早期产出的液态烃经微生物降解形成生物甲烷,高碳烷烃与原油裂解作用密切相关,腐殖型干酪根初步热解的煤成气多以吸附态形式赋存;③深层低碳烷烃为裂解反应较充分的原油裂解气混入部分煤型游离气,高碳烷烃可能与腐泥型干酪根二次活化裂解有关;④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不仅存在干酪根热降解有机成因类型,也发育碳酸盐矿物化学反应释放的无机成因类型。结论认为,上石炭统烃源岩混合了海洋、陆地两种环境来源的生物有机质,海相腐泥型有机质因热化学活化能低而优先进入生烃门限生成液态烃及伴生油型湿气,原油裂解和陆相腐殖型干酪根生气在高成熟阶段逐步启动,在过成熟阶段2种生气机制的作用愈发突显,残余腐泥型干酪根也因高温条件发生二次活化裂解并生成少量高碳烷烃。
- 施辉胡俊杰杨元元李宗星张浩方欣欣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生烃演化碳同位素
- 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土壤水分增量对降水的响应被引量:2
- 2022年
- 分析浅层土壤水分增量变化对降水量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提供气象科学依据。利用2018—2021年4—10月柴达木盆地东部2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数据,包括降水量、降水前土壤含水量、降水期间平均气温以及降水历时等资料,利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与德令哈相比,乌兰小降水事件偏少4%,大降水事件偏多6%,两地土壤水分增加对降水的响应均有滞后性,根据土层深度和降水强度的不同,单次滞后时间在1~63 h之间。(2)同量级降水条件下土层水分增量随深度增加响应逐渐减小,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同深土层含水量响应增大。(3)当累计降水<5 mm时,0~10 cm土层水分增加有响应;当累计降水为5~10 mm时,0~40 cm土壤含水量以降水前地表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响应;当降水量>10 mm时,0~40 cm各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响应明显。(4)0~10 cm土层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与降水期间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前该层含水量呈正相关,乌兰显著、德令哈不明显;与降水历时相关性表现显著(P<0.01)。结果可为藜麦各生长期需水量、雨后吸水量及灌溉作参考。
- 沈菊辛萍萍杨起楠乌云珠拉
- 关键词:土壤水分降水事件柴达木盆地东部
相关作者
- 李宗星

- 作品数:66被引量:3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部 页岩 烃源岩
- 彭博

- 作品数:81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部 碳酸盐岩 四川盆地
- 刘成林

- 作品数:484被引量:2,777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钾 钾盐 蒸发岩 柴达木盆地 钾盐矿床
- 马寅生

- 作品数:172被引量:2,075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地质灾害 构造应力场 新生代
- 张敏

- 作品数:87被引量:16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油气包裹体 石炭系 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