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篇“ 柴达木地块“的相关文章
- 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相关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被引量:6
- 2022年
-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阿尔金山和西昆仑山是特提斯超级造山带最北部的两条缝合带。该处的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是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指示,早古生代的碰撞事件发生于塔里木地块的东南侧,是塔里木地块与柴达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这次碰撞形成了阿尔金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其同碰撞构造主要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塘沽孜巴斯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大型基底卷入型背斜构造(轮南、塔东和塔中背斜),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碰撞后构造为一系列正断层及其组合成的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形成时间是中志留世-中泥盆世。根据塔里木盆地内发现的碰撞相关构造分析,结合造山带内的蛇绿岩和俯冲-碰撞相关岩浆岩、变质岩研究成果推论,作为原特提斯洋分支的古阿尔金洋,其洋壳自晚寒武开始向柴达木地块之下俯冲。至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洋壳俯冲完毕,古阿尔金洋闭合,塔里木地块-柴达木地块碰撞开始。该碰撞造山作用持续至早志留世末结束,然后进入中志留世-中泥盆世碰撞后应力伸展构造演化阶段。迄今,尚无碰撞相关构造指示塔里木克拉通西南缘曾经发生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事件。早古生代,阿尔金山发生的是增生-碰撞型造山,西昆仑山发生的是增生型造山作用。
- 周慧李曰俊陈志勇文磊黄理力刘亚雷郑多明李程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 青藏高原柴达木地块早泥盆世-晚石炭世古地磁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其形成与演化是高原内部诸多块体显生宙以来不同时期与欧亚大陆南缘发生碰撞-拼合的结果,该过程同时也涉及多个古大洋(例如:原特斯洋、古特提斯洋与新特提斯洋)的打开与消亡。泥盆纪-石炭纪作为原-古...
- 姜南
- 关键词:青藏高原柴达木地块古地磁学古特提斯洋
- 柴达木地块寒武纪变质作用——来自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的约束被引量:1
- 2022年
- 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阿尔金-昆仑早古生代造山系之中,它的西段出露一套(超)高温变质岩组合:变泥质岩、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钙硅酸盐岩、含橄榄石大理岩及少量Mg-Al麻粒岩。本文以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U-Pb年代学为主要手段,限定柴西缘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变泥质岩记录了顺时针P-T轨迹,其中,压力峰期条件约为0.89GPa和800℃,温度峰期条件约为0.64GPa和825℃,退变质条件为0.58GPa和800℃至0.37±0.05GPa和702±50℃。变泥质岩的独居石U-Pb年龄集中在517~496Ma之间,三个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8±2Ma(MSWD=2.0)、506±1Ma(MSWD=1.7)、506±1Ma(MSWD=1.3)。本文将其解释为独居石的形成年龄,并认为独居石主要形成于退变质过程中的残留熔体结晶阶段(0.58GPa和800℃左右)。结合已有的工作可以得出,柴达木地块西段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顺时针P-T轨迹和1000~1300℃/GPa的峰期T/P值,并且在高温变质条件(>800℃)持续了超过30Myr。该类高T/P型变质作用最有可能发生在大型碰撞造山带内,可以与冈瓦纳大陆内部的晚泛非期的高T/P型变质作用对比,很可能是与冈瓦纳大陆最终拼合有关的晚泛非期造山事件的体现。
- 滕霞张建新毛小红路增龙周桂生武亚威郭祺
- 关键词:柴达木地块变泥质岩
- 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古地理位置的古地磁学约束被引量:2
- 2021年
- 柴达木地块早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和构造归属长期存在争议。前人根据沉积地层和古生物资料认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但是这种定性认识还缺少古地磁学的定量证据。本次研究对柴达木地块欧龙布鲁克地区下奥陶统多泉山组灰岩开展了古地磁学研究,通过系统热退磁获得了8个采点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其构造校正后的古地磁平均方向为Ds=345.3°,Is=-14.5°,κs=54.8,α95=7.5°。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远离现代地磁场方向,且所有样品的特征剩磁分量均为反极性,其单一反极性特点与全球奥陶纪磁性地层研究确定的早奥陶世反向极性期相吻合,本文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剖面早奥陶世时期的原生剩磁。根据奥陶纪地磁极性特征,确定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的古地磁极位置为-43.4°N/116.9°E(dp/dm=3.9°/7.7°),相应的古纬度为7.4°N±5.5°(参考点:37.2°N/96.6°E),表明柴达木地块在早奥陶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位置。综合古生物和沉积学资料,提出柴达木地块早奥陶世可能处于华南地块北部,冈瓦纳古大陆澳大利亚陆块西北的古地理位置。
- 曹勇孙知明裴军令李海兵许伟许伟
- 关键词:早奥陶世古地磁古纬度柴达木地块
- 柴达木地块北缘南北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前景被引量:5
- 2015年
- 南北沟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出露面积4.5km2。岩石主要类型有淡色辉长岩、辉长岩、暗色辉长岩,各岩石类型之间多为过渡关系,局部呈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Ta。岩体原生岩浆属于高镁拉斑玄武岩(MgO质量分数为11.1%),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中—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体形成于古岛弧环境,是早古生代柴达木地块向祁连地块俯冲过程的产物。从岩浆分异程度、原生岩浆性质、同化混染等方面综合评价认为,南北沟岩体具有较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
- 姜常义王子玺杜玮王梦玺
- 关键词:地壳混染原生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柴达木地块
- 柴达木地块北缘牛鼻子梁镍铜矿床铂族元素和Re-Os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2
- 2014年
- 牛鼻子梁镍铜矿床是柴达木地块周缘新发现的一个岩浆硫化物矿床。该矿床所赋存的牛鼻子梁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出露面积约8km2,主要由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组成。含矿岩石主要为橄榄岩和橄榄辉长岩。岩石和矿石的∑PGE含量(0.65×10-9~8.65×10-9)很低,可能是因为源区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导致的;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图中,相对于Ni、Cu元素,PGE显示亏损,这是因为早期发生的硫化物熔离带走了大量PGE。星点状-浸染状矿石的(187Os/188Os)i比值为0.1944~0.5462,γOs值为56~338,显示在岩浆侵位和成矿过程中有较多地壳物质的加入。由于地壳混染而导致浸染状矿石Os同位素组成不均一,从而得出Re-Os等时线年龄(645Ma)大于岩体锆石年龄(367Ma)。
- 凌锦兰宋艳芳姜常义宋忠宝赵彦锋
- 关键词:铂族元素柴达木地块
- 柴达木地块北缘牛鼻子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与成矿条件被引量:30
- 2014年
-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西北缘。岩体出露面积约8km2,平面形态呈长条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367.0±2.0Ma。岩体中堆晶结构、堆晶韵律和旋回发育,属典型的层状岩体。岩浆分异充分,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二辉橄榄岩、斜长单辉橄榄岩、角闪二辉橄榄岩、角闪橄榄岩、角闪橄榄二辉岩、角闪二辉岩、橄榄二辉角闪石岩、角闪橄榄辉长岩、细粒辉长岩、似斑状辉长岩、暗色辉长岩、辉长岩、淡色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浆源区为高镁拉宽玄武质岩浆(MgO=10.8%),主体岩浆结晶温度为1100-1178℃。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此外还有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堆晶作用。野外地质观察、岩石薄片观察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较强的同化混染作用,并且同化混染强度伴随着岩浆演化过程而逐渐增大。大量的同化混染导致岩石化学系列从拉斑玄武质系列转化为钙碱性系列。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源区。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裂解环境。从构造环境、原生岩浆、岩体类型、岩浆分异程度、岩浆含水量、同化混染和橄榄石镍含量七个方面来看牛鼻子梁岩体形成镍铜硫化物矿床的潜力很大。
- 凌锦兰赵彦锋康珍姜常义宋忠宝赵双喜王永刚
- 关键词:岩石成因成矿条件柴北缘
- 甘肃岷县6.6地震前柴达木地块中东段卫星红外异常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以MODIS/Terra21通道卫星红外亮温为数据源,使用小波方法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柴达木地块中东段的红外亮温低频趋势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地震前4个月里柴达木地块中东段的红外亮温出现了2次明显的升温变化过程,每次升温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柴达木地块中东段5.级以上地震与红外升温异常的对应关系表明5.6级以下的地震可能不足以在地表产生大幅度的红外升温异常;超过2倍标准差线的大幅度升温异常对6级左右的地震具有短期指示意义。
- 张铁宝路茜刘放辛华
- 关键词:MODIS红外遥感
- 青海柴达木地块西北缘牛鼻子梁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的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西北缘的俄博梁地区,是一个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在柴达木地块西北部以及阿尔金山断裂带的324个岩体中较为典型。本文通过岩石学、矿相学、矿物晶体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及Nd、Sr、Pb、O、S同位...
- 赵彦锋
- 关键词:同化混染
- 柴达木地块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被引量:9
- 2012年
-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俄博梁断隆区,是一个出露面积约8km2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呈岩床状,东西向延长;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可划分出多个堆晶韵律与旋回,岩石类型丰富,具有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等多种岩石类型。中酸性端元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证明岩浆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为主导性机制的分异演化过程。岩浆富水,结晶出大量褐色普通角闪石,形成角闪石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捕虏体,同化混染严重。该岩体内含有2层层状矿体,一层在海拔3 100 m处,另一层在海拔2 800~2 900m处。此外,在岩体西端还有一个被断层活化迁移后赋存在断层带中的热液型矿体。矿石构造主要呈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和块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岩浆期、矿浆期和岩浆热液期)和4个成矿阶段。结果表明:岩浆自身的分异演化与同化混染作用共同导致了硫化物熔离;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而非连续过程。
- 赵彦锋康珍凌锦兰赵双喜王永刚申大力姜常义
- 关键词:同化混染柴达木地块
相关作者
- 孙知明

- 作品数:143被引量:1,16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古地磁 磁性地层 岩石磁学 青藏高原 假玄武玻璃
- 李海兵

- 作品数:313被引量:5,282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龙门山 青藏高原 隆升 汶川地震 古地磁
- 许伟

- 作品数:33被引量:17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研究主题:古地磁 二叠系 银额盆地 石炭系 柴达木地块
- 裴军令

- 作品数:102被引量:91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古地磁 青藏高原 磁性地层 磁化率 隆升
- 陈能松

- 作品数:95被引量:91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东昆仑造山带 地块 造山带 东秦岭造山带 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