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篇“ 枫香槲寄生“的相关文章
枫香槲寄生次生代谢产物体外抗抑郁作用研究
枫香槲寄生为桑寄生槲寄生属植物,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具有抗肿瘤、心律失调等活性。实验室前期研究显示枫香槲寄生次生代谢物质对神经细胞有促分化和生长的作用,推测枫香槲寄生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存在神经保护活性。因此,本...
严秋霞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
枫香槲寄生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枫香槲寄生Viscum liquidambaricol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ODS中压制备、Sephadex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枫香槲寄生分离并鉴定出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杨梅二醇(myricadiol,1),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2),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pyranoside,5),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6),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O-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7),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β-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亦为首次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燕军陈梅果沙聪威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三萜类
薄层扫描法测定枫香槲寄生中齐敦果酸的含量
2011年
目的:建立枫香槲寄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波长:λS=520nm,λR=700nm。结果:齐敦果酸在0.621-4.96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RSD=2.09%)。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枫香槲寄生的质量控制。
刘航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薄层扫描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枫香槲寄生总黄酮吸附量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AB-8型树脂对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2.55 mg.ml-1,上样液pH为3,吸附流速为3 BV.h-1,洗脱剂为60%乙醇。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在所确立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枫香槲寄生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纯度可达60%左右。
钟世顺许雄伟曾德贵李健新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
枫香槲寄生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选用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确定枫香槲寄生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圣草酚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各因素对黄酮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溶剂量>回流时间。枫香槲寄生中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回流时间依次为2.0、1.0、0.5 h。【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杨燕军马少丹沙聪威
关键词:正交试验
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对枫香槲寄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对所获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所获2种三萜及1种甾醇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化合物1~4),分别为芜花素、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古柯二醇、β-谷甾醇,其中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古柯二醇对小鼠肉瘤腹水株(S180)、小鼠艾氏腹水瘤株(EAC)、小鼠肝癌腹水株(HeAP),B谷甾醇对S180、EAC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均小于400μg/mL。[结论]芜花素、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古柯二醇、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枫香槲寄生中分离得到,其中芜花素为首次从桑寄生科中获得;枫香槲寄生中的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杨燕军陈慧云林洁红李美珠许连好邱光清
枫香槲寄生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枫香槲寄生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显色后的样品稳定,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植物药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其中第3批药材总皂苷含量最高,其百分含量为8.16%。【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经济省时,方便可行。
杨燕军邓永燕赵南沙聪威
关键词:色谱法
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沈娟杨俊和杨燕军李得堂何健雄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水蒸气蒸馏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枫香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提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优化提取方案。结果回收率为100.3%,RSD=1.54%。各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倍量。结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1.5 h/次,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
杨燕军沙聪威安洁邓永燕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正交实验总皂苷
枫香槲寄生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 进一步研究枫香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寻找抗心血管病的活性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 5个化合物:反式桂皮酸(trans cinnamicacid) (I),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 (II),白杨素(chrysin) (III),圣草酚 (eriodictyol) (IV),枫香槲寄生苷 (V)。结论 V为新化合物,I-IV均为首次从枫香槲寄生中分离得到,其中I,III,IV为首次从桑寄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杨燕军林洁红许雄伟
关键词:枫香槲寄生白杨素

相关作者

杨燕军
作品数:41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酸浆苦素 枫香槲寄生 化学成分 抗肿瘤 酸浆
沙聪威
作品数:16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枫香槲寄生 总皂苷 瘤果槲寄生 化学成分 正交试验
邓永燕
作品数:2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
研究主题:枫香槲寄生 总皂苷 色谱法 含量测定研究 抗肿瘤
杨燕军
作品数:12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药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枫香槲寄生 西洋参 中药鉴别 人参
许雄伟
作品数:64被引量:20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血药浓度 疗效观察 复合纳米材料 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