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篇“ 林芙美子“的相关文章
- 林芙美子战时作品中对真相的隐瞒与自我满足——以“南京”记述为中心
- 2024年
- 1937—1938年,林芙美子作为从军作家先后两次来到南京。1937年底她进入惨遭大屠杀的南京城,却用笔呈现了一个一派祥和的城市,屏蔽了南京城的真实状况。9个月后,她作为第一批侵华“笔部队”陆军班成员再次来到中国战场,并因身体原因在南京休整。本文通过分析其执笔的战地报告《北岸部队》内容,深刻揭示了林芙美子作品的真实面貌。她用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这两周的生活琐事和个人随想。相比战场上的惊心动魄,这些记录琐碎、平淡,并无出奇之处,但她始终聚焦个人且片段化、情绪化的记述,实际上是碎片化了她所在的“南京”,再次遮掩了在战争中惨遭破坏与屠杀的南京的真实状况,使她的报告具有鲜明的对外对己的双重欺瞒性。在南京,她没有停下脚步反思,反而重振身体和身份的双重欲望,在协助侵略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具有不可推卸的战争罪责。
- 童晓薇
- 关键词:林芙美子
- 林芙美子《浮云》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 栾雨欣
- 林芙美子《放浪记》对日本都市化进程中女性的书写
- 2023年
- 林芙美子的小说《放浪记》以20世纪30年代都市化进程中的东京为背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都市化进程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林芙美子不只描写都市女性自由的一面,也描写她们的困境和内心的孤单,更描写她们面对快速变化的都市时的自我激励,这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思考构成了她独特的文学世界。该文以《放浪记》为研究文本,考察生活在公寓、咖啡厅、百货大楼、城市街道等大东京都市空间里的女性,阐述她们面临的现实生活及其精神内涵。在大都市里,女性拥有了曾经只能奢望的自由,但仍然无法摆脱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困境,却又看到走出困境的希望。《放浪记》对日本都市化进程的研究丰富了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视角。
- 尹小娟
- 关键词:林芙美子都市化女性书写女性文学
- 林芙美子的虚无书写——《浮云》中的隐喻探究
- 2022年
- 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代的女作家。其代表作之一《浮云》展现了时代的风俗与样貌,刻画了男女间爱欲纠葛。书中充分描绘了40年代日本混乱的社会百态和普罗大众精神世界的虚无与堕落,可以说是林芙美子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浮云”不仅是小说的题目,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意象,有着非常丰富的隐喻内涵。战败后,如废墟一般的日本社会中女性无依无靠的悲惨命运等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转瞬即逝,只剩下一种虚无缥缈的空虚感与游离感。这种“浮云”的基本特征也暗含了作家本人波澜起伏、游离不定的成长轨迹,隐喻了林芙美子虚无主义的人生观。
- 陈倩倩
- 关键词:林芙美子浮云隐喻虚无
- 林芙美子小说《浮云》中“身体与空间”的隐喻
- 2022年
- 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采用女性身体书写与空间叙事策略,狂野大胆的性爱描写是作者对爱欲与激情的“肉体化”肯定,暗合法国西马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与身体理论;造成小说悲剧结局的原因是女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也是侵略战争的“罪人”,“毁灭”之后才有“重生”。这是女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也是作者本人的文学隐喻,表达了积极虚无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 李东军
- 关键词:林芙美子救赎隐喻
- 林芙美子的文化侵略思想批判——以1936年的北平之旅为线索
- 2022年
- 1936年,林芙美子到访北平,受到当时中国媒体关注。其间,她以文化交流姿态与钱稻孙、林徽因、徐芳等人交流。回国后,林芙美子就此次北平之旅发表了数篇文章,多处涉及对当时侵略战争的感悟。通过分析可知,此次北平之旅对中国女性文人既充满善意与羡慕又感到“威胁”的复杂心态,使其交流活动中言行虚实相伴。此外,强调所谓“亲善”职责是她参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内在逻辑和书写策略。林芙美子的非战立场,这种立场并不等同于反战,而是通过非暴力的文化渗透为侵略战争助纣为虐的思想。
- 杨佳嘉
- 关键词:林芙美子女作家文化侵略
- 论林芙美子侵华战争时期作品中的女性书写——以《波涛》为中心
- 2022年
- 林芙美子于1938年跟随“笔部队”来到中国,后根据相关随军体验创作了《战线》《北岸部队》《波涛》等系列著作。与前两部随军报道不同,《波涛》是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后又正式出版的小说题材作品。曾有日本学者指出,《波涛》中包含不合时局的女性书写,并因此将其定位为林芙美子在战争期间创作的具有反战思想的作品。本文在分析《波涛》的产生背景及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中的“反战思想说”提出了质疑,并具体探究了这部作品中的女性书写是否与战争时局相符的问题。
- 李炜
- 关键词:林芙美子波涛女性书写
- 李碧华与林芙美子性别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 李碧华与林芙美子均是中日两国中著作成果颇丰且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色的女性作家。在个人生命经历上,她们都是带着漂泊半生的伤痕与沧桑执笔创作的。痛苦使人清醒,正是承受过生命的苦痛使得他们能更加成熟而克制的体悟女性生...
- 马丽红
- 关键词:林芙美子性别书写女性形象
- 林芙美子短篇小说中的庶民像 ——以《风琴和鱼町》《牡蛎》《晚菊》为中心
- 林芙美子(1903-1951)是昭和时期三大女性作家之一,以贫困生活下积攒的丰富人生经历为基础,作为描写充满悲痛的庶民现实的庶民作家而备受瞩目。同时,林芙美子又兼具女性作家这一身份。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以细腻的笔致构建了一...
- 全孝娇
- 关键词:林芙美子庶民女性意识性别
- 国家、媒体及女性作家间的多层“战争”——以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为中心被引量:2
- 2021年
-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表现最为活跃的两位女性作家,其曾于1938年作为“笔部队”成员来华,之后分别创作了《波涛》《女人的教室》等作品。通过探究此类作品得以问世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日本女性作家的“性别”既是日本军部及媒体有意利用的“标签”,亦是作家本人着意凸显的个体特征。若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作品中所建构的“铳后女性”形象,可以透视日本女性作家如何诱导广大日本女性积极协助侵略战争的内在机制,进而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战争责任。
- 李炜
- 关键词:林芙美子日本侵华战争
相关作者
- 曾婷婷

- 作品数:13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林芙美子 从军 言说 爱国心 虚假
- 牟海晶

- 作品数:26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林芙美子 生态女性主义 家庭剧 回忆 扑克牌
- 杨本明

- 作品数:21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研究主题:林芙美子 语料库 翻译策略 汉译策略 目的论
- 周异夫

- 作品数:14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林芙美子 国家主义 文坛 战败 佛教
- 李炜

- 作品数:20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林芙美子 与谢野晶子 女性 日本侵华战争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