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篇“ 林农间作“的相关文章
林农间作模式下和田绿洲特色林果结构遥感信息提取被引量:7
2022年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分遥感数据的时序物候特征的果树提取方法。基于GF-2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的林田地块空间信息;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时间序列产品,并依据果树物候特征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间作核桃、纯核桃、枣树和葡萄4种类型;最后将多时相的分类结果与高分的林田地块叠加,获取和田绿洲特色林果作物分布信息。该方法对2020年和田绿洲核桃、枣树和葡萄提取结果的用户精度和总体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Kappa系数为94.95%,能够满足县市级尺度的林果遥感监测精度需求。基于遥感提取的和田绿洲主要林果作物面积为4.28×10^(5)hm^(2),以核桃(间作和纯核桃)为主,间作核桃面积占比63.80%,该方法可为林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果树类型和面积精确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靳镜宇白洁包安明包安明李均力杨涵
关键词:多时相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林农间作特色林果
黄泛沙地林农间作土壤的物理性质改良及碳固持特征
2022年
[目的]探究白蜡林不同林农间作模式对黄泛沙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尤其是碳固持的影响,为区域未来林农间作模式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山东省菏泽市黄泛沙地国有东明林场白蜡—菊花、白蜡—花生、白蜡—大豆3种典型林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白蜡纯林为对照,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碳固持特征。[结果](1)0—20 cm的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呈现白蜡纯林>白蜡—花生间作>白蜡—菊花间作>白蜡—大豆间作的趋势,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可明显降低0—20 cm层土壤容重(较其他模式降低7.4%~13.2%),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3%~19.8%),改良土壤结构;(2)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固碳能力最强,比纯林高14.54 t/hm^(2),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越明显,更有益于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土壤质量。[结论]在碳中和的模式下,白蜡—大豆间作模式应是黄泛沙地农林经营管理的重点,在提高区域生态效益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农林业绿色发展。
刘超潘嘉琛董智李耀斌张琪吴其聪
关键词:土壤改良易氧化碳黄泛沙地
沈阳地区杨树不同林农间作模式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对沈阳市新民地区杨树与花生、大豆、玉米、西瓜及苗木等作物不同间作模式进行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沈阳地区杨树林农间作模式中,大行距比小行距经济效益高,因此在沈阳地区,进行速生杨造林时,在满足单株营养面积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大行距造林,即4 m×8 m或3 m×10 m株行距。
张贵学
关键词:杨树林农间作
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
2018年
为有效地提高光热资源的立体利用,提高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利用率,在林分未郁闭之前进行林农间作,经在黑水林场进行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在林木生长和短期经济收益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是杨树人工林必须采取的一项丰产措施。但要注意的是间种作物必须以豆科作物、短杆作物为主。
闫树元张小莹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
兴安落叶松林农间作效果研究
2016年
为了探索兴安落叶松幼林合理间作模式,连续2年对造林当年和第2年的林地进行间作。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兴安落叶松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均极显著,显著水平为0.0001。造林当年,生长量最大的间作模式是间作红小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59.49 cm和0.70 cm;造林第2年,生长量最大的间作模式是间作大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达到109.35 cm和1.77 cm。间作后净收入最大的作物是籽角瓜,造林当年为235.19元/667 m2,造林第2年为290.62元/667 m2。
李银祥王志波季蒙陈志新张银昌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间作生长量
浅谈辽西北风沙区林农间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6年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地区林农间作方式普遍,但是由于存在不合理的间作模式和耕作方式,大部分林地树木的保存率很低且引起了土壤二次风蚀。本文在对彰武县、昌图县的林农间作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九点林农间作改进措施。
张柏习刘晓峰刘亚萍
关键词:林农间作
河南黄淮海平原风沙区林农间作经济效益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自2012年开始,选择河南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内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9个市(县、区)与常见的桐农、杨农、枣农间作模式,进行经济效益的实地调查与农户访问,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林农间作均存在一定的胁地影响,间作植物的市场价值高时模式的经济净效益也较高,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数均比单作的大,综合经济效益表现较好的均为行距较小的模式,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可以适度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实际依据.
石蒙蒙薛兴燕卫淑芸吴明作薛建林付保中
关键词:林农间作风沙区黄淮海平原
林农间作油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林农间作是一种生态种植方式,合理的林农间作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品质,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林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间作金银花、花生、大豆对油茶林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与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
文亚雄
关键词:林农间作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细菌多样性土壤肥力
文献传递
秃杉人工幼林不同林农间作模式的研究
为了充分利用秃杉幼林林地的空间资源,引种和推广秃杉人工林,本文通过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秃杉幼林秃杉—旱谷(TH)、秃杉—小米(TX)、秃杉—玉米(TY)林农间作模式以及秃杉纯林(CK)的林木生长状况、经济效益、土壤肥力及...
覃祚玉
关键词:林农间作生态效益林木生长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是在退耕还林造林地块中间作套种具有农作物的林业立体种植模式。论述了农林间作对板栗生长的影响,重点通过对"板栗+辣椒+豌豆"和"板栗+烟草(蔬菜)+绿肥"间作模式的分析,分别从效益、种植技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林农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农林间作,给作物施肥、浇水,同时也给林木补充了肥料和水,相互促进加速了树木的生长;合理间种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栗园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王国伟王国宏侯方
关键词:退耕还林板栗林农间作

相关作者

袁玉欣
作品数:105被引量:1,040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毛白杨 杨树 植被恢复 杨粮间作 土壤种子库
文亚雄
作品数:4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林农间作 土壤微生物 油茶林 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
李均力
作品数:95被引量:1,08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遥感影像 气候变化 生态输水 面向对象
王志波
作品数:61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不同种源 种源 兴安落叶松
包安明
作品数:195被引量:2,33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干旱区 土地利用 塔里木河 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