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篇“ 构造-热演化“的相关文章
- 新疆库车坳陷东部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与油气勘探远景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研究目的】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并评价了烃源岩成熟演化期次。【研究结果】本文基于原位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77.7~104.5 Ma,远小于地层年龄,有效地记录了晚白垩世的快速隆升事件。通过热史模拟揭示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自侏罗纪以来经历了早白垩世—晚始新世(120~40 Ma)和晚中新世至今(10~0 Ma)两期快速隆升事件,分别是由拉萨地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研究结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的差异性构造隆升是由南天山由北向南逐渐推进的俯冲挤压造成的。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在多期沉降作用影响下表现为多阶段成熟演化模式,但受构造隆升事件的影响,曾在早白垩世—晚始新世和晚中新世至今处于停滞阶段。本研究厘定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明确了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演化和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军振常健李晨星冯乾乾张海祖李丹
- 关键词:烃源岩热演化热史模拟磷灰石裂变径迹构造-热演化构造隆升
-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南洼-荔湾凹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
- 2024年
- 白云南洼-荔湾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背景复杂,经历了多期拉张和沉降。始新世—中新世的构造演化包括裂谷作用和坳陷作用,形成多层沉积结构。本次研究利用构造-热演化模拟,揭示研究区的构造沉降史和基底热流史,从而探讨盆地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共选取19条测线(东西向7条,南北向12条),建立380口模拟井,进行构造-热演化模拟,恢复白云南洼-荔湾凹陷的构造沉降史及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发现白云南洼-荔湾凹陷自始新世以来存在两期快速沉降,分别发生在始新世(47.8~33.9 Ma)和中新世(23.0~13.8 Ma),并且构造沉降具有显著的东西、南北差异。同时基底热流经历了两次显著上升:第一次在始新世,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约86 mW/m^(2);第二次在中新世,基底热流在13.8 Ma达到最高值,其中荔湾凹陷南部达到125 mW/m^(2)。上述表明,白云南洼-荔湾凹陷的沉降和热流特征与其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 张向涛张丽丽胡杰胡杰张涛张涛魏成豪
- 关键词:构造沉降珠江口盆地
- 川北米仓山隆起构造-热演化特征
- 2024年
- 本文基于实测锆石(U-Th)/He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联合热史模拟明确了米仓山隆起自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米仓山隆起前寒武系样品锆石(U-Th)/He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190~138 Ma和106.1~120.6 Ma,均小于地层年龄或成岩结晶年龄,有效地记录了早期热信息。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米仓山隆起自新元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中新世至今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分别与扬子-华北板块碰撞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东扩作用有关,而白垩纪—早中新世的缓慢冷却过程则与当时的古夷平面发育有关。本文不仅丰富完善了川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成果,而且对于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建勇常健李文正付小东杨磊和源
- 关键词:四川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构造-热演化
- 低温热年代学和构造模拟约束下逆冲推覆带的构造-热演化及剥露历史恢复
- 2024年
- 利用古温标进行热史模拟时,需要设置时间域和温度域的地质约束,其中时间域约束条件的设置限制了热史结果的准确性。逆冲推覆带发生逆冲推覆时,地层抬升和冷却的同时也发生差异水平滑移,使得同一逆冲席的构造抬升过程存在差异,但古温标模拟热史仅揭示样品的冷却过程,无法获得水平位移的信息,因此如何设置合适的时间域约束模拟热史并准确揭示逆冲推覆带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是低温热年代学领域探索研究的科学难题。本文以华南地区川东逆冲推覆带为示例,介绍了一种联合构造模拟、平衡剖面解析和低温热年代学、镜质组反射率等多种古温标的热运动学方法,实现“点-面”结合和整体-局部定量耦合,精细剖析逆冲推覆过程抬升剥露的起始时间、方式、速率、期次和幅度,为逆冲推覆带构造-热演化研究提供思路参考。
- 冯乾乾邱楠生腾格尔钟宁宁吴航龙康杰
-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构造-热演化剥蚀量
- 渭河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研究
- 地球内部的热既是板块构造运动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浅部响应和记录。裂谷盆地现今热状态是在多期拉张的综合作用下造成的,也是裂谷作用的最后一幕。在裂谷盆地中,热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均衡作用和热作用本身共同体现的,具有...
- 芦佳飞
- 关键词: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构造-热演化地热系统渭河盆地
- 渤海盆地秦南凹陷新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史
- 2024年
- 构造-热演化史是认识盆地形成及其动力学机制的重要窗口,也是烃源岩成熟生烃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地油气发现难度的增加,海域逐渐成为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与国家能源战略研究的重要领域。秦南凹陷位于渤海海域西北部,勘探前景良好,但勘探程度低,构造-热演化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选取秦南凹陷3条地震剖面,建立25口人工井,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模拟,恢复了秦南凹陷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秦南凹陷新生代以来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65~42 Ma)、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42~38 Ma)以及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32.8~30.3 Ma)分别经历了3期裂陷拉张,总拉张系数为1.27~2.05;对应这3期拉张作用,秦南凹陷基底热流经历3期升高,在东营组三段沉积末期(30.3 Ma)基底热流达到峰值64.0~89.0 mW/m^(2),之后逐渐降低至今;秦南凹陷构造-热演化过程与断裂活动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研究获得的拉张系数、基底热流等参数对于了解渤海盆地构造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以及指导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高玉飞唐晓音杨树春赵欣妍胡圣标
- 关键词:渤海盆地构造沉降新生代
- 库车坳陷东、西部构造-热演化对比研究
-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南缘在新生代的持续碰撞导致南天山再次活化,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而保留着南天山丰富的演化记录,对这些记录的研究也是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焦点。然而前人对库车地区的热演化史研...
- 杨磊
- 关键词:油气资源构造-热演化烃源岩演化热流分布
- 青藏高原东南部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与油气关系
- 2023年
- 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构造最为活跃、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楚雄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重要的中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其演化历史复杂,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史研究薄弱.恢复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系统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和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在楚雄盆地全盆地系统采集了裂变径迹样品,分析确定了盆地的抬升过程,结合大量镜质体反射率(RO)、包裹体测温等古温标,系统恢复了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裂变径迹研究结果表明楚雄断裂以西靠近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地区的冷却年龄在41.9~72.7 Ma之间,主要为始新世41.9~55.5 Ma;楚雄断裂以东冷却年龄在20.0~38.4 Ma之间,主要为渐新世-早中新世.楚雄盆地抬升过程总体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主体部位20~38.4 Ma以来有一次快速抬升冷却过程.楚雄盆地三叠系热演化程度高,RO异常高值与火成岩活动密切相关.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三叠系最大古地温在上新世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梯度可达30℃·km^(-1).三叠系烃源岩在侏罗纪开始生烃,白垩纪为主要生烃期,古新世-始新世主要为过成熟生干气阶段.渐新世以来盆地整体抬升,地层温度降低,生烃作用减弱.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除了受火成岩影响外,还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
- 杨鹏任战利田涛崔军平刘池洋吴汉宁
- 关键词:古地温热事件构造-热演化楚雄盆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 库车坳陷东部构造-热演化研究
- 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同时对烃源岩的演化模式进...
- 张军振
- 关键词:烃源岩热演化热史模拟磷灰石裂变径迹构造-热演化构造隆升
- 南黄海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对成盆机制和烃源岩热演化的指示被引量:7
- 2022年
- 基于Advanced McKenzie地球动力学模型和Easy%RoDL化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南黄海中-新生代(K13-Q)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结合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梳理周缘中-新生代板块汇聚与离散过程,讨论了该盆地低地热状态成因、成盆机制和烃源岩热演化.盆地地壳伸展系数约为1.22,岩石圈地幔伸展系数约为1.06;由裂陷期(K13-E2)至今,最高热流值仅由约76 mW/m^(2)降低至约66 mW/m^(2),最高地温梯度仅由约37℃/km降低至约30℃/km,首次揭示低地热状态贯穿整个裂谷盆地发育阶段.低岩石圈地幔伸展系数、深部非镜像莫霍面分布、盆地发育阶段仅处于弧后远场拉张应力环境,均指示成盆过程中深部伸展上涌强度低,是导致其持续低地热状态的根本原因,深部热应力不是其主要成盆动力来源;依据高地壳伸展系数和控盆拆离断层演化,认为印支-燕山期先存逆冲断裂复活形成壳间拆离体系,并以简单剪切变形方式控制裂谷盆地发育,是其根本成盆机制;南、北部坳陷烃源岩主排烃期为三垛组二段沉积时期,自渐新世构造反转后热演化终止,古埋深和古地温场条件共同控制现今南、北部坳陷相同深度烃源岩热成熟度差异.
- 李志强杨波韩自军黄振吴庆勋
- 关键词:盆地动力学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烃源岩热演化南黄海盆地
相关作者
- 邱楠生

- 作品数:312被引量:2,60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热历史 热演化 沉积盆地
- 何丽娟

- 作品数:96被引量:1,52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构造-热演化 大地热流 岩石圈 热流 沉积盆地
- 常健

- 作品数:72被引量:3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构造-热演化 TH 热历史 镜质体反射率
- 汪集旸

- 作品数:184被引量:2,29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大地热流 热流 同位素 天然气水合物 岩石圈
- 刘琼颖

- 作品数:16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构造-热演化 数值模拟 岩石圈厚度 四川盆地 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