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2篇“ 极端高温事件“的相关文章
近62年我国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25年
利用1961-2022年全国664个地面观测站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系统分析了全国和各分区极端高温事件及其起讫日期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有近9成极端高温事件集中在夏季,其中出现在7月的极端高温事件占全年总数的39.3%。全国极端高温事件在近62年迅速增加,极端高温日数和高温极值在9成以上的站点监测到增加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在高海拔地区的增加更为明显,青藏地区的极端高温日数每10年增加2.9天,高温极值增幅为0.34℃·(10a)^(-1)。极端高温事件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在全国大部分站点分别呈现出明显的提前和推迟趋势,受起讫日期的反向变化影响,极端高温事件持续期的增加趋势更为突出。西南地区是各分区中极端高温事件持续期增加最快的地区,其增加速度达10.8 d·(10a)^(-1)。长时间维持的连续性极端高温过程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进入21世纪以来,连续性极端高温过程在我国呈现出高发态势。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连续性极端高温过程的增加较为明显,其中华南地区的连续性极端高温过程频次和累积日数每10年分别增加0.5次和2.5天,均为各分区中最高。
卢珊胡泽勇沈姣姣王百朋王能辉赵乾甲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
城市极端高温事件的治理挑战与治理路径
2025年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中,极端高温事件尤为突出,不仅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厂矿企业、城市供水等方面造成了显著影响,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许浩
关键词:极端天气事件能源供应气象灾害城市供水全球气候变化
2022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且稳定维持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
2025年
202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1960年以来最强的高温事件,其形成和维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异常强盛有关。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对不同变量的诊断分析,研究了高温时段WPSH异常强盛且稳定维持的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在高温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比一般高温年更强的下沉运动,扰动垂直动力加热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维持的主要因素。短波辐射通量表现为向下的异常,可通过向上的感热通量将热量由地面传输至近地层空气并促使其升温。(2)与一般高温年不同,2022年WPSH与南亚高压(SAH)重叠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WPSH在大陆上空维持,为此次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WPSH强度维持与局地负涡度的维持有关。一是扰动负涡度的垂直向下输送,二是相对涡度水平平流负异常。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WPSH的维持,自上而下的负涡度的垂直输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不同于一般高温年,WPSH在海洋上的主体部分的维持主要与180o附近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有关。而WPSH在大陆上的部分,其维持与菲律宾群岛附近对流活动关系密切,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负涡度的维持。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加深对WPSH变化成因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持续高温的成因提供理论支撑。
陈蔚陈蔚管兆勇王磊
关键词:极端高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江中下游
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早发性特征、机理及预估研究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高温事件(Extreme Heat Events,EHEs)出现发生频次、强度和空间范围均显著增加、首次EHEs发生时间逐步提前等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频发、强发、广发和早发。其中,EHEs...
臧乃珲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早发性海冰海温
保障极端高温事件下负荷可靠供应的楼宇综合能源规划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负荷侧用电需求激增,电源侧供应能力不足,有必要开展保障极端高温事件下商业综合体楼宇负荷可靠供应的综合能源规划研究。首先,对极端高温事件影响进行建模,并划分重要负荷可靠供应集合,同时建立电价型需求响应改变负荷曲线,在极端高温事件下,叠加激励型需求响应来进一步降低负荷水平,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对其用户响应概率的影响,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其次,以楼宇的规划周期内年总规划成本最优为目标,建立决策楼宇各能源设备型号及台数的楼宇极端高温事件下负荷可靠供应规划模型。利用综合范数约束普通场景、布尔变量约束极端高温场景的概率分布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应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幕墙及负荷的不确定性。最后,通过算例表明,所提模型在保障极端事件下负荷可靠供应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及鲁棒性。研究成果可为楼宇综合能源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红均尚梦琪贺帅佳刘俊勇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需求响应不确定性
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低频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鉴于长江流域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本文利用ERA5资料,采用线性斜压模式等方法,分别统计分析了1973–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10–25d和30–50d低频周期的两类极端高温事件环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单独针...
郑子谦
关键词:大气遥相关低频振荡极端高温热带对流
极端高温事件下保障负荷可靠供应的用户侧能源优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户侧能源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极端高温事件下保障负荷可靠供应的用户侧能源优化方法,包括:基于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构建用户侧外部能源供应容量预测模型以及光伏组件发电功率预测模型;构建用户侧的重要负荷供应集合...
高红均贺帅佳尚梦琪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
2024年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10~3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欧洲阻塞频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欧亚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欧亚中高纬10~30天大气ISO表现出东传和西传两种模态。东(西)传模态下,对流层西北—东南向倾斜的四极型(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准正压位势高度异常耦合温度异常同时向东南方向(向西)传播。位相合成表明,在两个模态下,中高纬低频Rossby波列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显著影响欧洲阻塞的发生。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欧洲阻塞发生最频繁。在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欧洲西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及我国东北平原(欧洲和乌拉尔山)地区分别受准正压的+-+-(+-)高度异常控制。有阻塞发生时,东传模态下,欧洲西部的正高度异常强度明显增强,乌拉尔山地区,东欧平原以及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的高度异常强度均有所减弱。同时,欧洲以南出现负的高度异常;西传模态下,偶极型高度异常强度均增强,欧洲以南和我国东北平原分别出现负的和正的高度异常。可见,在两个模态阻塞频发位相下,阻塞的发生增加了欧洲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降低了欧洲以南和乌拉尔山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欧洲阻塞活动显著调控了欧亚中高纬地区大气ISO两个传播模态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
温昕晟杨双艳高铭祥李天明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极端高温
1980~2019年成都夏季极端高温事件与其干湿热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4年
基于1980~2019年成都1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数据,统计5类极端高温指标分析成都夏季极端高温的变化,并将成都夏季极端高温分为极端干热型和极端湿热型,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傅里叶分解等方法对比分析两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9年成都夏季极端高温主要呈西北少、东南多,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空间分布;极端高温的强度、频次和持续性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差异,成都的西北部和中西部虽有高温天气出现但不易形成持续性的热浪,西部和北部的高温天气更易以持续性的热浪发生,东部和南部则是较强高温热浪的频发区;40年里成都夏季极端高温呈增长趋势并多出现在7月和8月,2006年和2016年为成都夏季极端高温较强的年份。同时,成都夏季的极端高温极端湿热型为主,且呈增长趋势;过去40年成都极端湿热的增幅整体大于极端干热;极端干热存在2种模态的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全区一致型和纬向“三极子”型,相应的时间系数分别在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以后出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湿热主要呈现全区一致的变化特征,对应的时间系数呈增长趋势并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陈思思赵欢黄刚唐颢苏
关键词:高温热浪湿热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背景下京津冀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基于京津冀地区174个气象台站198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资料,统计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近40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两个典型年代Htd和Swd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近40年年极端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均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增强、频次增加,并且年代际呈波动变化特征。②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6—8月份,其中TXx和Htd主要发生在6、7月份,Swd集中发生在7月份;冀北山区的高温、闷热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③京津冀地区高温日和闷热日初(终)日呈提前(显著推迟)趋势,高温和闷热日更早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同步性增强。④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多发生在南部,TXx和Htd空间分布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Swd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人口发展较快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大城市。⑤M-K突变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突变发生在1990年代,对比突变前后两个年代(偏冷的1980年代和偏暖的2010年代)发现京津冀邻近渤海区域(天津、唐山以及沧州市)高温闷热天气随年代际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
张君枝梁雅楠王冀谢铁军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高温日数京津冀

相关作者

黄丹青
作品数:70被引量:30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极端温度事件 极端降水 急流 持续性 极端高温事件
钱永甫
作品数:304被引量:3,095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极端降水 降水 江淮流域
蔡文香
作品数:27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极端高温事件 夏季 脆弱性 教师 民办高校
卢万合
作品数:77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脆弱性 地理 地理教学 地理空间思维 仿真
任永建
作品数:60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 夏季 气温 情景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