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1篇“ 极低频电磁场“的相关文章
- 脑苷肌肽联合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NSE、NPY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联合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脑苷肌肽治疗,n=34)和研究组(脑苷肌肽+极低频电磁场联合治疗,n=34)。评估两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血清NSE、NPY水平,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变化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76.4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更高,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各指标及血清NSE、NPY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过4周脑苷肌肽+极低频电磁场联合治疗后,其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以及血清NSE、NPY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 孙培淇杨舒锋周颖
- 关键词:脑苷肌肽极低频电磁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功能
- 地中电偶极源极低频电磁场的分布与传播特征被引量:3
- 2024年
- 利用层状大地中偶极源响应的正演算法,计算地中电偶极源激发的极低频地震电磁场并分析其在地球环境下的传播特征.设计了多个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分别模拟和展示了深埋地中的电偶极源的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含地壳波导+LAI波导模型的高阻大地中,倾斜电偶极源激励响应随观测点的偏移距和垂直位置、激励源深度、地壳波导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各场量响应的幅频特征.研究表明,用倾斜电偶极源模拟和分析高阻大地中孕震电磁辐射的响应及在大地电磁系统中的传播特性是可行的;模拟的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地壳波导和LAI波导中均表现有慢衰减或幅值增强特性,但两个波导效应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性;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波导的高阻介质中具有幅值强、衰减慢的特点.建议在高阻地层出露的地表、井中或海底的高阻岩层中以及大气层中布设测站.
- 王桥唐新功胡文宝
- 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场的水下运动目标体监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场的水下运动目标体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1)布置一个或者多个固定的观测基站,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观测由水中单个或者多个运动目标体所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得到每个时刻的电磁场各个分量E<...
- 汤井田明斌胡双贵
-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潜艇极低频电磁场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
- 2024年
- 潜艇极低频电磁场作为目标探测的关键特征,其形成机制复杂多样,平台工况以及在水下所处位置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有效操控以降低潜艇的磁特征对于提升其磁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各种因素对电磁场影响程度的研究尚不充分。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贡献率评估方法,旨在为有效操控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潜艇极低频电磁场的威胁成因,并建立相应的威胁层次结构模型。其次,通过仿真手段获取由不同成因产生的电磁场信号特征,并构建威胁矩阵和特征矩阵。最后,计算得到不同成因电磁场对总电磁场的贡献率,在尾部测线上,尾流磁场的贡献率占比最高,达到0.7649;径向测线上轴频磁场贡献率占比最高,并逐渐衰减,最终在150 m处低于尾流电磁场,并保持在占比0.5左右。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潜艇极低频电磁场的综合主动控制策略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 付鸿宇潘孟春张琦胡佳飞管峰徐昱静黄博李海滨陈棣湘刘中艳
-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特征提取
- 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极低频电磁场治疗;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及Na^(+)、K^(+)、Cl^(-)水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NSE、NP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右耳BAEP的Ⅰ、Ⅲ、Ⅴ、Ⅰ~Ⅲ、Ⅲ~Ⅴ级波以及SEP的N13、N20、N13~N20波的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a^(+)、Cl^(-)水平低于治疗前,K^(+)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
- 袁方陈玉升赵凤华高岩升杨扬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极低频电磁场神经保护血清电解质
- 基于miRNA23/Nocth信号通路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LF EMF)通过对miRNA23(miR-23)/Nocth信号通路促进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机制研究。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进行ELF EMF干预,给予NC miR序列或miR-23抑制物侧脑室注射。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脑梗死体积,检测miR-23表达水平,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增加,miR-23、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LF EMF组的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降低,miR-23、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miR-NC+ELF EMF组比较,miR-23+ELF EMF组的Zea 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增加,miR-23、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ELF EMF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这一作用与增加miR-23表达、激活下游Notch1通路有关。
- 卢灿于德洋王先文贾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极低频电磁场
- 极低频电磁场对早期发育阶段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规律与作用机制探究
- 现代社会中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ELF-EMFs)设备被广泛使用,因而众多学者致力于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长时程增强(Long-...
- 赵文俊
-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早期发育阶段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
- 神经节苷脂联合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老年病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行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并以极低频(频率10 Hz)电磁场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33%比10.00%,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 梁煜欧阳葵陈增梅杰郑海华陈金菊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节苷脂极低频电磁场临床疗效
- 极低频电磁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ELFEF)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对照组(IS组)、治疗组(ELFEF治疗),每组16只,治疗组接受ELFEF治疗连续30d,空白组与对照组不进行ELFEF暴露,比较三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与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生化指标。结果:三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显示:空白组<治疗组<对照组(P<0.05);三组SOD、GSH-Px、CAT显示:治疗组>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与空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MDA显示:空白组<治疗组<对照组(P<0.05)。结论:ELFEF治疗能够改善IS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欧阳葵梁培日吴挺国周德聪陈增周经霞
-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脑卒中神经功能
- 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8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每组60只。根据实验设计将3组进一步随机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每个亚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成功后进行极低频电磁场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进行水迷宫实验,称量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达到高台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和模型组(P<0.01);其中治疗后3、7、4、21 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达到高台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治疗后30 d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SOD、过氧化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抑制过氧化反应有关。
- 欧阳葵梁培日吴挺国周德聪陈增周经霞
-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脑缺血神经功能
相关作者
- 左红艳

- 作品数:168被引量:288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微波辐射 挤压伤 电磁辐射 缺水 低氧
- 刘肖

- 作品数:50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海水浸泡 极低频 电磁场暴露 免疫组化
- 王德文

- 作品数:819被引量:3,252H指数:2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电磁脉冲 电磁辐射 伤口愈合 高功率微波 挤压伤
- 刘赟

- 作品数:37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沟道 场效应晶体管 可重构 种源
- 翁恩琪

- 作品数:34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脂质过氧化 二硫化碳 毒性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