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1篇“ 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文章
振动筛孔雾化器联合硫酸多粘菌素B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探讨振动筛孔雾化器联合硫酸多粘菌素B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分析联合治疗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并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喷射雾化器联合硫酸多粘菌素B进行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振动筛孔雾化器联合硫酸多粘菌素B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拔管率,治愈率,病死率,同时对护理前、护理后5天的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2)、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拔管成功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p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动筛孔雾化器联合硫酸多粘菌素B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拔管成功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肺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黄铭
基于LIPS评分选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选择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时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诊治标准实施IPPV治疗,研究组基于LIPS评分选择IPPV治疗时间。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机监测指标、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相关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呼气末正压、平均气道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PPV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IPS评分选择IPPV时间可有效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呼吸机监测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王后勤冷兴汉
关键词: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肺损伤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道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5年
研究呼吸道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对ICU(Intensive Care Uni,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20年4月~2024年1月时间段随机抽取4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抓阄法进行分组。对比组(20例,普通护理)与结合组(20例,普通护理+呼吸道护理结合康复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案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结合组生命指征数据更低P<0.05。护理后结合组PaO2数据更高,PaCO2数据更低P<0.05。护理后结合组肺功能数据更高P<0.05。护理后结合组炎性因子数据更低P<0.05。护理后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ICU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呼吸道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后可以更好地稳定生命指征,改善血气指标,提升肺功能,降低肺部炎性反应,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高。
董金萍赵悦玉冯子钰王婷
关键词: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呼吸道护理康复护理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对其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5年
分析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72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6,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两组,对患者康复进程、肺功能、心理韧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康复进程更短,肺功能水平、CD-RISC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低,p<0.05。结论 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不仅能加速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改善肺功能,增强心理韧性,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马有鹏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症状
一体化康复干预下机械通气时间与膈肌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一体化康复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3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一体化康复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我科制定的ICU患者分级护理细化标准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一体化康复治疗组采用一体化康复模式开展早期重症康复干预。应用床旁超声监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3、5天及撤机前的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厚度,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膈肌萎缩和移动度减低,这种变化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愈发严重,但在患者撤机前有所恢复。与对照组比较,一体化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康复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一体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膈肌萎缩和膈肌移动度减低,并可以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
骆宁李寅朱辰林杨磊林竹高红梅李红洁赵秀宝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膈肌
集束化护理在ICU有创正压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2025年
探析ICU有创正压通气患者行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ICU在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50例有创正压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集束化护理)、对照组(25例基础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负面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ICU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适合在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陈旺
关键词:ICU有创正压通气集束化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其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对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的影响。方法:报告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以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
袁彪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住院时间
护理结局导向的关键环节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护理结局导向的关键环节护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22年1—8月和2022年9月—2023年3月广信区人民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结局导向的关键环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诊治时间、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项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管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A)、呼吸道梗阻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结局导向的关键环节护理能够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李鹏英舒红仙刘艳
关键词:ICU患者机械通气
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一项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关键数据提取。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共纳入37个RCT,包括3977例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2041例,对照组1936例;涉及13种干预方式,包括常规护理(UC)、早期活动(EA)、早期综合康复(ECR)、早期肺康复(EPR)、集束化干预策略(CS)、镇静镇痛集束护理(SACN)、音乐疗法(MT)、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改良宣教与探视(MV)、虚拟现实(VR)、耳穴贴压(APS)、穴位针(AA)、联合干预(COR)。网状Meta分析显示,MV在改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COR〔标准化均数差(SMD)=-2.35,95%可信区间(95%CI)为-4.30~-0.39〕、EPR(SMD=-2.59,95%CI为-4.81~-0.37)、UC(SMD=-4.10,95%CI为-5.71~-2.49)。COR在缩短ICU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UC(SMD=-5.72,95%CI为-10.07~-1.37)。疗效排序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V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85.4%)=EA(85.4%)>AA(74.9%)>NMES(63.1%)>ECR(51.7%)>CS(48.8%)>SACN(34.3%)>COR(29.4%)>EPR(26.1%)>UC(0.7%);在ICU住院时间方面,COR的SUCRA(82.3%)>APS(79.7%)>MV(77.7%)>EPR(68.0%)>NMES(57.6%)>CS(54.4%)>ECR(51.1%)>SACN(41.9%)>MT(39.8%)>EA(39.3%)>AA(33.0%)>VR(15.4%)>UC(9.8%)。对ICU住院时间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较小。结论MV和COR可能是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李瑛李祥坤张杰徐帅高磊孟晓晗谌晓安
关键词:机械通气时间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对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4年
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并探讨该护理模式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样本量为6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和观察组的30例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干预结束后收集两组数据,评价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满意度以及舒适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舒适度四个维度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接受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且舒适度更优,患者更愿意接受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龙丽华李立青马嘉琳罗飘萍伍芳
关键词:机械通气治疗满意度

相关作者

杨毅
作品数:542被引量:4,69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感染性休克 重症患者
邱海波
作品数:807被引量:7,082H指数:3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黄英姿
作品数:250被引量:1,38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刘玲
作品数:256被引量:1,08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患者 机械通气 感染性休克
刘松桥
作品数:226被引量:1,06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 ARDS 预后影响 综合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