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篇“ 机插密度“的相关文章
耒阳市杂交早稻不同密度比较试验
2024年
为了进一步推广水稻秧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农业生产投入,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强度,特在湖南省耒阳市大和圩乡雅江村2组徐某文的5.2亩责任田,以陆两优996为供试品种,开展早稻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研究早稻秧的密度对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推广新型水稻提供依据,为双季稻的规模化生产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推动当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12 cm×30 cm)、处理2(14 cm×30 cm)和处理3(16 cm×30 cm)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10.4、480.3和377.0 kg/亩,处理1产量最高;在目前大多数行距固定、株距可调的情况下,密度以12 cm×30 cm为宜,14 cm×30 cm次之。
龙飞贺武生谷云勇伍国红马安喜钟鸿晖雷元英
关键词:早稻机插
密度对早稻金早645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4年
为明确金早645适宜密度,在浙江省兰溪市开展了3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30cm×14 cm(即栽23.85万丛/hm^(2))处理表现有效穗数较多、穗型较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结构合理、产量最高。综合试验结果,金早645在兰溪市的密度以30 cm×14 cm为宜,表现群体与个体生产协调,有利于取得较高产量。
蒋红旗黄洪明吴美娟汪暖王孔俭邓飞周建霞
关键词:机插密度农艺性状
海宁市‘嘉67’适宜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初探
2024年
软米品种‘嘉67’连续多年被列为浙江省主推水稻品种,且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为探明条件下密度、氮肥施用量对软米品种‘嘉67’产量性状的影响,分别设置4个密度、4个氮肥施用量,开展了相关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条件下,当‘嘉67’的行株距为30 cm×12 cm、每667 m^(2)基本苗数为4.63万苗、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为18.7~22.0 kg时,‘嘉67’更易获得稳产高产。
苏烨琴张杭付习
关键词:机插密度氮肥用量产量性状
烟后籼粳杂交稻诚优13不同密度比较试验
2024年
为确定烟后籼粳杂交稻诚优13最佳密度,设计5种密度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株行距为30 cm×16 cm)诚优13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786.6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次试验密度范围内,密度与杂交稻诚优13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呈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影响较小或不明显。此次试验条件下,处理C是实现烟后籼粳杂交稻诚优13高产的最佳密度
曾春珠
关键词:籼粳稻机插密度
稻虾共作模式下品种和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024年
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提高了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米饭的外观、硬度、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品质;密度极显著影响稻米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P<0.01),显著影响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P<0.05),米饭的食味品质均随密度降低而明显改善。互作分析表明,品种、密度和种植模式及其之间的互作对稻米品质产生较为明显作用。
唐建鹏陈京都张明伟姚义温凯闵思桂陆佩玲
关键词:机插密度互作效应稻米品质
苏北地区密度对水稻南粳9108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4年
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省粳稻优势产区,合理的水稻密度是实现水稻稳产的重要保证。通过大田试验,固定水稻行、株距(25、12 cm),设置不同苗数[2株/穴(D1)、3株/穴(D2)、4株/穴(D3)、5株/穴(D4)、6株/穴(D5)],研究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每穴种植苗数的增加,水稻的穗数、穗粒数以及水稻实际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D3的穗粒数和实际产量最高,较常规水稻密度D4分别增加了6.30%和5.05%;在土壤养分方面,在水稻行、株距分别为25、12 cm,且每穴5、6株苗时,土壤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质量分数)均有所降低。同D4相比,D3的土壤总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75%、39.04%和38.82%;在水稻补偿效应方面,D3的产量补偿效应最高,为5.05%。综上所述,行、株距分别为25、12 cm时,配合4株/穴的密度可以作为苏北地区水稻绿色稳产的可行措施。
邹捷崔静波夏济兵曹春涛翟仲凯王利国
关键词:机插密度水稻养分
早籼品种中组143不同密度比较试验初报
2023年
为了给早籼稻品种中组143在越城区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该品种进行了不同密度对比试验,记载该品种在越城区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包括分蘖动态、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情况等;分析它们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梳理出该品种获得高产的较佳密度,以指导实际生产。试验结果为,中组143在越城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以密度为25 cm×12 cm实际产量最高,产量达到8361.0 kg·hm^(-2),其次是密度为25 cm×14 cm的8202.0 kg·hm^(-2),再次为密度为25 cm×10 cm的7747.5 kg·hm^(-2),最低为密度为25 cm×16 cm的7423.5 kg·hm^(-2);因此,在越城区的自然条件下,中组143大田生产中首先应当推广应用的密度为25 cm×12 cm,其次为25 cm×14 cm。
吴水女潘一峰
关键词:早籼稻品种机插密度
品种、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烟后稻生产中种植品种多、移栽密度越来越低、氮肥用量过高导致产量下降的现状,以三系杂交籼稻、两系杂交籼稻和籼粳三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设置品种、密度与施肥量正交试验,研究品种、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密度与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影响程度表现为种植品种>密度>施肥量。单一因素比较可知:品种以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产量最高,为10500.5 kg/hm^(2);密度以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产量最高,为9967.1 kg/hm^(2);施肥量以纯N 180 kg/hm^(2)产量最高,为99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决定因素是品种,结实率的决定因素是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稻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品种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密度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施肥量为纯N 180 kg/hm^(2)。在烟后稻秧高产栽培中,需因地、因时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密度和氮肥用量都不宜太低或太高。
刘清亮
关键词:烟后稻机插密度施肥量产量构成因素
优质稻米单季稻密度试验
2023年
为筛选出适合单季茬口和栽培要求的最佳品种和种植密度,特进行单季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季茬口和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的为软香2号种植密度15.15万丛/hm^(2)处理及嘉禾香1号种植密度18.45万丛/hm^(2)处理;软香2号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在低密度条件下更能实现高产;嘉禾香1号分蘖能力较弱,成穗率高,在中密度条件下能达到较高产量。
陆凯文潘凌洁李旦阳孙健
关键词:单季稻机插栽植密度
密度对盐碱地超级稻产量及钠钾离子吸收的影响
2022年
为筛选出江苏滨海盐碱地超级稻品种‘湘两优900’的适宜密度,研究了不同密度(高密度,T_(1):25.0×10^(4)穴/hm^(2);中密度,T_(2):19.9×10^(4)穴/hm^(2);低密度,T_(3):16.6×10^(4)穴/hm^(2))对水稻各指标的影响,并动态监测了土壤及田间水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降幅可达28.68%;随密度变小,水稻单穴的分蘖数、干物质重能够显著提高,而群体的分蘖数和干物质重会相应的显著降低;水稻SPAD值在生殖生长期时,随密度下降呈增加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在所有生育期均呈降低的趋势;密度下降能够显著增加单穴钠钾离子积累量和显著降低群体的钠钾离子积累。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水稻实际产量与单株钠离子积累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群体有效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群体钾离子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江苏滨海盐碱地‘湘两优900’的适宜密度为25.0×10^(4)穴/hm^(2)。
魏征邹燕陈澎军韩继军缪源卿易镇邪屠乃美
关键词:盐碱胁迫机插密度超级稻

相关作者

邹应斌
作品数:385被引量:4,368H指数:34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栽培 超级杂交稻 超级稻 杂交水稻
张洪程
作品数:455被引量:7,856H指数:6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超级稻 粳稻 小麦 施氮量
陈佳娜
作品数:75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机插 双季稻 氮肥利用率 机插秧
冯跃华
作品数:173被引量:1,146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施氮量 杂交籼稻 杂交水稻 干物质积累
郭保卫
作品数:79被引量:936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超级稻 钵苗 籼粳杂交稻 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