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9篇“ 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文章
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诊治新进展
2025年
肝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30万例以上患者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总例数的50%。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术后肝癌复发转移影响着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肝癌肝移植术后使用预后评分模型评估复发风险,对受者规律随访、密切监测,制定个体化、低剂量、联合用药的免疫抑制方案,规范抗病毒治疗均有益于降低复发风险。一旦明确复发转移,综合手术切除、局部治疗以及系统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本文聚焦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新进展,以期为未来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文磊栗光明
关键词:肝癌肝移植复发肿瘤预后甲胎蛋白乙型病毒性肝炎
新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术前接受NACT的111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肿瘤是否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28例)和未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治疗相关指标、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的NSCLC家族史比例、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比例、合并脉管癌栓比例以及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放化疗比例、NACT周期均低于或短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个数、NACT周期、术后放化疗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NSE、SCCA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未接受放化疗、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少、NACT周期较短以及术后NSE、SCCA水平较高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更高。
崔艳丽许淑蕾廖君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复发
术前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九OO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并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软件、Kaplan-Meier法、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和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用X-tile软件分析确定术前GLR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96.8。以GLR截断值96.8为界值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GLR组(90例)和高水平GLR组(68例)术后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3%比44.2%、31.8%比60.0%、34.1%比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GLR组术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水平GLR组(P值均<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甲胎蛋白、手术时间、单个肿瘤最大直径、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门静脉癌栓和术前G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400 ng/ml、GLR≥96.8、单个肿瘤最大直径≥5.0 cm是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GLR水平对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肝细胞癌肝移植受者术前GLR水平≥96.8时,术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吴小雅杨程凯蔡秋程刘建勇吕立志江艺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复发
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检测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随访5年,根据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5年,194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有29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转移。两组肿瘤直径、毛刺征、汇聚征、Alder血流分级、增强顺序、模式及增强强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1.451;χ^(2)=0.55,P=0.460;χ^(2)=0.50,P=0.478;χ^(2)=0.60,P=0.439;X=0.50,P=0.780;χ^(2)=0.04,P=0.981;χ^(2)=0.13,P=0.7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出现微小钙化、周围放射状增强、存在灌注缺损、血清MMP-9异常升高是导致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95%CI=1.177~62.266;P=0.048,95%CI=1.022~58.397;P=0.045,95%CI=1.100~56.756;P=0.043,95%CI=1.079~60.937;P=0.044,95%CI=1.000~1.026)。R0C曲线显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预测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AUC为0.97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63%和91.67%。结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MMP-9检测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曹玉英戎珊刘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乳腺癌保乳术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联合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联合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择期行保乳术治疗的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手术后进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进行血清TK1检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统计其术后2年肿瘤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SWV和血清TK1水平对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102例TNBC患者保乳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为29.41%(30/102)。复发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组SWV和血清TK1水平高于未复发组(χ^(2)=4.42,χ^(2)=6.41,t=6.97,t=6.1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SWV和血清TK1水平是TNBC患者保乳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OR=3.093,OR=3.501,OR=2.93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WV和血清TK1水平及其联合检测预测TNBC患者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821、0.778、0.869,敏感度分别为66.67%、73.33%、83.33%,特异度分别为81.94%、76.39%、79.17%,SWV和血清TK1水平联合检测对TNBC患者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效能高于其单一检测。结论SWV和血清TK1水平与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有关,可预测肿瘤复发情况,且两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对TNBC保乳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效能。
汤波项燕妮喻三梅彭玲耀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术胸苷激酶1
一类含亚砜基团的聚合物在制备抗术后肿瘤复发和/或抑制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含有亚砜基团的聚合物在制备阻止术后肿瘤复发和/或抑制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含亚砜基团的聚合物结构式如下,其中n=10‑1000,R<Sub>1</Sub>=H或CH<Sub>3...
周泉周天华刘祥瑞王佳峰王烨淳
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复发,35例)与观察组(复发,2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直径≥5 cm占比64.00%、肿瘤浸润深度T1b占比56.0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0%、28.57%,病灶完整切除率56.00%、术后参与化疗率60.00%低于对照组的80.00%、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55岁占比、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灶完整切除、肿瘤浸润深度、术后参与化疗均为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灶完整切除、肿瘤浸润深度、术后参与化疗均为早期食管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
顾红苍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食管癌手术术后肿瘤复发影响因素
一种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术后肿瘤复发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学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加入氯化铜和氯化钯(II)钾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加入抗坏血酸进行超声处理,透析得...
施炜聂德康刘倩倩黄容琴王义
具有光热和纳米酶效应的硒化铜纳米材料用于术后肿瘤复发的抑制
恶性肿瘤始发于肿瘤细胞的异常的生长,逐渐侵入机体的正常组织并且同时可以转移并扩散到身体其他的部位。在引起肿瘤转移的诸多因素中,术后残余肿瘤占据着重要地位。肿瘤的异质性高、浸润程度高等特点使其完全切除变得异常困难,因此术后...
雷昊卓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
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8)、未复发组(n=44),分析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探讨血清HBV DNA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Child-Pugh分级、内科治疗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肿瘤数目(单个为1,多个为2)、最大肿瘤直径(≤3为1,>3为2)、血清HBV DNA载量(<100考贝数/ml为1,≥100考贝数/ml为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数目为多个、最大肿瘤直径>3 cm、血清HBV DNA载量≥100考贝数/ml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4、0.896、0.912,P<0.00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具有直接关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肿瘤复发率。
尹春丽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复发

相关作者

陈规划
作品数:888被引量:3,03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原位肝移植 肝癌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杨扬
作品数:668被引量:1,99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癌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肝癌
李华
作品数:370被引量:92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癌肝移植 肝癌 肝移植治疗
郑树森
作品数:1,406被引量:4,377H指数:2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癌肝移植
周琳
作品数:234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癌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肿瘤复发 移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