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6篇“ 术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章
手术室体位护理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
2025年
探析针对术后压力性不良反应采用手术室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3.1-2023.12的102例接受长时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指标,舒适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体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指标,舒适程度,同时可稳定患者术中血压水平,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可持续提升,值得推广与应用。
许乐萍谭嘉文
关键词:凝血指标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中国等肝炎高发地区,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非手术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然而,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本文综述了TACE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了原发性肝癌TACE影响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阐述了益生菌及中药在缓解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方面的具体应用,为缓解TACE术后不良反应奠定一定的基础。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不良反应方面的潜力及未来研究方向。
贾晓欧潘小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ACE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血清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n=93)、小剂量组(n=93),常规剂量组予以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90 mg/次),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替格瑞洛治疗(45 mg/次)。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冠状动脉血流相关指标[舒张期血流峰值(DPV)、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CTVI)、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收缩期血流峰值(SPV)]、血小板功能[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MA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MAR)]、病情相关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脂蛋白a[L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钙卫蛋白A4(S100A4)}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LVEF明显高于小剂量组[(57.32±1.24)%,比(54.79±1.09)%,P<0.05],LVESD、LVEDD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2.29±1.39)mm比(36.83±1.58)mm、(50.13±2.35)mm比(54.36±2.54)mm,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DPV、CTVI、CFVR、SPV明显高于小剂量组[(34.18±2.16)cm/s比(30.56±1.82)cm/s、(23.05±1.45)比(19.74±1.39)、(3.49±0.32)比(3.02±0.30)、(16.81±1.06)cm/s比(14.76±1.00)cm/s,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的AA-MAR、MPAR、ADP-MAR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但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常规剂量组血清sICAM-1、Lp(a)、sVCAM-1、S100A4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387.25±16.58)μg/L比(425.63±21.36)μg/L、(196.25±14.94)mg/L比(224.76±17.66)mg/L、(247.07±10.15)μg/L比(258.
曹利波韩利平杨昊煜贾东丽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
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对肠菌移植是否应答的菌群及其相关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对肠菌移植是否应答的菌群及其相关应用,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发现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小杆菌属Dialister能够...
沈鹤霄吕永玲周先锋付广滕兆伟艾旭熊凯王岚霍倩儿
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2024年
分析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不良反应,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择疼痛科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分别给予射频消融与臭氧消融,并在治疗期间做好不良反应预防,比较两组介入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VAS、ODI、JOA评分相比,术前组间差异甚微(P>0.05),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观察组的VAS与ODI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P<0.05);两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为观察组(P<0.05)。结论 LDH疼痛患者在微创介入治疗中,针对分析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感,提高患者腰椎功能。
钟世奂
关键词:微创介入术疼痛科臭氧消融术
全身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分析婴幼儿及学龄前两个阶段牙科全麻技术(DGA)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牙科治疗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儿童180例,按照年龄段分为两组。婴幼儿组(3岁以下)40例,学龄前组(3~6岁)140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就诊原因、治疗牙数、治疗内容、治疗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岁组、BMI异常组、手术时长> 3 h组、总治疗牙数>10颗组患儿出现≥2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高于> 4岁组、BMI正常组、手术时长≤3 h组、总治疗牙数≤10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年龄、BMI、总治疗牙数、手术时间是儿童DGA术后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儿童DGA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丘丽欢唐黎黎唐俊芳
关键词:全身麻醉影响因素
磁共振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准确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围绕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采用核磁共振(MRI)方法进行检查,评定其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对术后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疑似CVD患者180例,开展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当作金标准,分析核磁共振对CVD诊断的效能,并探讨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MRI对不同分类CVD进行扫描,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诊断CVD的特异度为78.13%,准确度88.06%,灵敏度91.18%。所有患者均基于MRI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术后仅发生1例假性动脉瘤,1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VD患者实施MRI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辅以治疗,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何银章黄清海王俊杰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核磁共振准确率
两种剂量羟考酮注射液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在胆囊切除手术中0.08 mg/kg和0.12 mg/kg两种剂量的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17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羟考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A组(n=63)和B组(n=54)。两组均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A组羟考酮注射液用量0.08 mg/kg,B组用量0.12 mg/kg,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苏醒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栓素A2、血浆内皮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即刻及苏醒后10min的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8 mg/kg和0.12 mg/kg两种剂量的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0.08 mg/kg剂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刘建李华蒋海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羟考酮丙泊酚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下的肺复张策略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的肺复张策略对其生命体征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4年3月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复苏时,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法肺复张,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的肺复张策略。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结束肺复张前(T1)、复张后(T2)、拔管后30 min(T3)、术后1 d(T4)的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统计两组术后不良反应(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两组间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SpO_(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T1、T2时,两组MAP和HR水平均较T0时显著下降(P<0.05);T2、T3时,观察组和对照组间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肺复张策略,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不受影响,同时术后氧合作用得到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减少。
吴宁骆岳峰林少锋
关键词:肺复张生命体征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曼月乐(Mirena)环放置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联合曼月乐(Mirena)环放置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均接受TCRP治疗。术后,研究组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雌孕激素代谢指标、简明女性性功能指数各维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及腺体、间质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5)。结论TCRP治疗后,放置曼月乐环可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机体的月经和雌孕激素代谢情况,提高性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
陈琼肖知天林群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子宫内膜息肉

相关作者

刘晓慧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灵山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布托啡诺 妇科腔镜 术后不良反应 托烷司琼 不同麻醉方法
乔铁
作品数:34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卫生部
研究主题:胆囊结石 微创外科 内镜 华支睾吸虫卵 胆囊息肉
李晓宁
作品数:60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癫痫 脑卒中 癫痫患者 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
黄翠柳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灵山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布托啡诺 妇科腔镜 托烷司琼 术后不良反应 全麻
罗先琼
作品数:182被引量:767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视网膜病 早产儿 新生儿 视网膜病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