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3篇“ 本土研究“的相关文章
一个移植性概念的生长:政府“共谋”行为本土研究的源起、差异与展望
2025年
政府“共谋”行为作为我国制度环境的产物受到学界持续关注,但“共谋”源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当其作为移植性概念被引入我国的公共行政领域,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实践及文化环境相碰撞,“共谋”的概念内涵与适用范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会使国内政府“共谋”行为研究呈现何种样态?综述相关研究,梳理发现:“共谋”在移植过程中发生的“概念延展”与“概念旅行”是形成属性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本土研究围绕“非正式行为”展开,形成了“歪曲—弱化”与“变通—创新”两条研究进路。未来研究需明晰政府“共谋”行为的概念认知,关注当今时代背景下“共谋”行为新的生成环境,丰富政府“共谋”行为研究的视向维度,“因时制宜”发展本土化学术概念。
王刚张狄桉
关键词:共谋
何谓“名分”?一项基于“关系性”的本土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本土概念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被现有的学科概念所置换,使得概念本义及其研究框架难以彰显。名分就是这样一个被等级、角色、身份及其行为规范所取代的概念,以至于学界对名分的解释仅停留于表面。通过比较这些概念及其范畴组合,本文发现,名分之义需要在自己的概念组合中得到理解,由此推演出其社会运行的真实含义。本文认为,名分是礼制和礼仪的操作化,其意义是在真实的纵向关系运作中确立匹配性的尊卑,以维持日常秩序。本文检视从西方移植而来的角色或身份,发现共性都是建立于“自我同一性”之上,而名分运行需要在政治与社会观念和现实中建立一个“场域同一性”。后者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礼”在认知上的整体性运行,其内在的关系线索是由“天地君亲师”提供的。如果一个人能在认知上形成这个场域中的关系全景图,他就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动路线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构成了纵向关系运行本身所期待的秩序、稳定与和谐。
翟学伟
关键词:名分关系性自我同一性
基于CiteSpace的健康老龄化理论本土研究进展与趋势
为更加全面了解健康老龄化的整体研究趋势,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健康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文章运用CiteSpace,以知网为来源检索1998-2023年505篇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健康老龄化研究主...
左绘云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近20年本土研究的Meta分析
2024年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成瘾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之一。当个体对网络的使用存在依赖性、出现戒断反应并对日常生活造成消极影响时,便形成了网络成瘾[1]。其中,社交焦虑常被认为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之一[2-5]。当个体处于社交困境时,其在行为上会回避社交,逃避现实世界,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概率,以此来获得暂时的满足感和补偿感[6-8]。可以说,网络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保护屏障,迎合了人们怯弱焦虑的心理,使其将注意力聚焦于网络世界,渴望在网络世界获得人际关系的满足,从而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世界,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9]。
王娇景永昇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网络成瘾META分析
走向全球本土研究:“全球本土化”的再语境化被引量:1
2023年
当下出现的许多社会与文化现象需要采用与全球研究不同的研究领域--全球本土研究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叙述“全球本土化”这一学术概念形成和演变的同时分析了其内涵所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结果 ,是这个概念丧失了对当代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有效性。通过将“全球本土研究”分为全球本土化、全球本土、全球本土性以及全球本土想象这四个方面,尝试对“全球本土化”进行再语境化,从而重新恢复它的有效性。“全球本土研究”的构想可以解决全球研究中所包含的一个隐性缺陷--“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力”的不对称性,从而重新找回研究对象之间的均衡性,让平等看待不同的研究对象成为可能。
朱翊叶(译)王荟(校)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
大五人格与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对近20余年本土研究的元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人大五人格和主观幸福感(SWB)的关系以及可能的调节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了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2篇(英文文献20篇,中文文献102篇),总样本量为79438人。使用CMA 3.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SWB与经验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和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r=0.188~0.330),而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r=-0.335)。(2)中国人大五人格和SWB的相关性类似于西方但相关系数略低。(3)中国人大五人格与SWB之间的相关受到性别、年龄、地区等因素的调节。结论:中国人大五人格与SWB关系密切,性别、年龄、地区和发表时间是重要的调节变量。
郑旺黄泰安张颖书谭祖印郭庆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五人格
以庄子媒介思想看中国传播学的本土研究
2023年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依托古代文献探究庄子的媒介思想,并将其与麦克卢汉的思想进行对比,达到传播学本土研究的目的。文章论述了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即虽有学术队伍但是理论发展缓慢,本土的传播学建设成效不大。而古代先贤的媒介思想属于传播学本土化的范畴,因此研究庄子的媒介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庄子的生平经历,分析了庄子的媒介思想,发现庄子认为“心”是一切的中心,而庄子所认定的“心”主要指的是精神,“心”就成为一种媒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不是中性的;英尼斯也认为媒介是具有一定的偏向性的。而庄子也对媒介冷暖有不同的看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机心”,媒介的使用是否会使人“异化”。庄子也对如何使用媒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人不应被形所束缚。但庄子的媒介观存在不足之处,他对于所有媒介都感到忧虑,持悲观消极的态度。文章最后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目前中国传播学本土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如问题意识不明确、原创度不高等,从而提出构建设想,旨在推动中国传播学本土研究更好地发展。
艾林鸿
关键词:庄子媒介思想中国传播学本土化麦克卢汉
情景化视角下中国管理本土研究问题
2023年
当前本土管理研究仍面临理论基础、科学范式、方法论等方面的挑战。为此,本文从情境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国情境下西方理论适用性问题和中国情境下东方理论构建问题,并提出未来本土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建议学者应当从理论情境视角和实践情境视角共同发力为本土研究做出贡献。
马树元李伟李旭然
关键词:情景管理理论
旅游政治生态学与本土研究议题被引量:3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关注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关注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关注“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地关系的深入反思,在尊重现实与贴近实践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成就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旅游学术成果转化。
张海洲翁时秀保继刚Jarkko Saarinen
关键词:生态旅游政治生态学
民族文學本土研究著作翻譯對策——以《〈格薩爾〉論》英文版爲例
2022年
史詩藴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我國三大英雄史詩《格薩爾》《瑪納斯》《江格爾》不僅爲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爲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將《〈格薩爾〉論》推介到世界,參與世界學術話語體系與話語權的建構過程,可以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史詩學界的瞭解.
梁艷君吴春曉司國慶
关键词:本土研究想象力民族

相关作者

井润田
作品数:216被引量:1,94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高层管理团队 企业 科研团队 文化
孙健敏
作品数:285被引量:3,894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资本 工作绩效 核心自我评价 工作满意度
卢芳妹
作品数:4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本土研究 中国管理 学术研究 方法论 合法性
贾良定
作品数:105被引量:3,308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团队 组织承诺 中庸思维 中国情境 实证研究
翟学伟
作品数:104被引量:2,811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人 信任 社会 面子 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