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篇“ 有机污染源“的相关文章
一种针对高浓度高风险有机污染源的竖向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浓度高风险有机污染源的竖向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污染源阻隔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原位土、商用钠化改性钙基膨润土、膨润土有机改性剂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者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姜哲元杜延军
基于超启发式-同伦算法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源反演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启发式‑同伦算法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源反演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多相流运移数值模型,确定模型中待反演的污染源特征、含水层参数以及各变量的取值范围;准备训练样本集;训练多...
王宇卞建民孙晓庆
某典型化工场地有机污染源反演识别研究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大,地下水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格外突出。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难度大,分布面积广,污染源头不清等对污染治理造成很大困惑。即使彻底消除污染,依靠含水层的自...
丁阳
关键词:数值模拟模型
文献传递
一种近海有机污染源自动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海有机污染源自动监测方法,属于污染源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不需要族组分分离的全烃高分辨率气相色谱技术,既克服了耗时、昂贵的不足,又能提供快捷、准确的分析结果;利用异构烷烃、环烷烃指纹化合物比值为特征参...
常俊宇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土壤有机污染源原位修复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有机污染源原位修复的加热装置,包括置于土壤的开口中的套管、设于套管内的加热元件、电接头,套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套管的另一端设有与外螺纹匹配内螺纹;套管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安装电接头的腔室,两个...
袁锦洋 徐胜
文献传递
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被引量:12
2013年
地下水有机污染点多面广、污染源不清、治理难度大,如何从头上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威胁,是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关键.以典型污染场地为例开展有机污染源辨识研究,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源的识别.在掌握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大量地下水分析化验数据中,确定污染场地特征污染物为四氯化碳,建立污染场地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单体同位素技术,通过模型反演和同位素溯,确定了典型场地有机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现状,并对识别出的潜在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辨识出的两个历史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可靠,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王晓红魏加华成志能刘培斌纪轶群张干
关键词:有机污染源污染场地
溶质迁移模型在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RT3D(reactive transport in 3-dimensions),对我国北方某城市局部地区地下水中的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污染进行了识别,对污染输入强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Matlab中的Stepwise函数,对影响污染物输入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PCE和TCE主要来于区内使用有机溶剂的工厂和企业.地下水中的PCE和TCE存在天然衰减,在173天中,3个点的PCE浓度分别衰减了93.15%、61.70%和61.00%;TCE分别为70.05%、73.66%和63.66%.通过模拟识别出的4个点状污染源在模拟期间共向含水层中输入0.910 6kg PCE和95.693 8 kg TC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气降水与包气带厚度是有机物输入地下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5 cm深的包气带中PCE和TCE浓度介于0~5 mg.kg-1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中PCE和TCE来于地表释放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一部分在向下迁移过程中自然衰减了,一部分进入包气带,然后又进入了含水层.由于本区第四系以砂卵砾石为主,所以大气降水促进了PCE和TCE向含水层的迁移.
王树芳王丽亚王晓红林沛刘久荣辛宝东贺国平
关键词:地下水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   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作者以大气中的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200...
袁杨森
关键词:PM10PM2.5示踪研究
文献传递
北京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作者对2005年夏季北京市9个采样点 PM和 PM 中有机物的浓度和族组...
袁杨森刘大锰车瑞俊董雪玲张林炎
关键词:甾烷萜类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示踪研究
文献传递
北京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对2005年夏季北京市PM10和PM2.5中有机物的浓度、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组分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同时分析了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质量浓度较高,各个采样点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2种来的影响;藿烷的分布表明其受汽油燃烧产物的影响比较大,而甾烷的分布表明燃煤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排放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当;低碳数部分正构烷烃δ13C值呈现出清洁区<交通干道区<商业区<工业区这一趋势,表现出各个功能区所受到的污染源影响的不同.
袁杨森刘大锰车瑞俊董雪玲张林炎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生物标志物稳定碳同位素示踪研究

相关作者

张林炎
作品数:71被引量:55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 低渗透储层 页岩 低渗储层
刘大锰
作品数:256被引量:2,723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煤层气 煤储层 煤 页岩 低场核磁共振
闵育顺
作品数:74被引量:1,62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溶胶 多环芳烃 大气污染 有机污染物 污染源
车瑞俊
作品数:11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PM10 影响因素 PM2.5 大气颗粒物 北京市大气
刘培芳
作品数:8被引量:34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研究主题:沉积物 PH值 NH 滨岸带 土地利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