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篇“ 最大浑浊带“的相关文章
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研究进展
2024年
长江北槽最大浑浊与深水航道息息相关,北槽最大浑浊的研究对深水航道维护以及长江口水生态修复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从北槽最大浑浊形成机制、变化特征、泥沙来源、悬沙垂向分布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存在争议性的科学问题以及研究中的薄弱点。
华厦张磊徐岢
关键词:泥沙来源
椒江口最大浑浊的时空变化分析
2024年
本文针对疏浚前后椒江口航道最大浑浊的特征以及最大浑浊对航道回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椒江口水动力泥沙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椒江口复杂地形以及水动力泥沙条件。其次分析椒江口的悬沙输移机制和最大浑浊的运动过程及疏浚后最大浑浊的变化。悬沙通量计算显示,潮泵效应主导椒江口外航道附近的悬沙输移,近海侧航道悬沙通量主要为海向,近陆侧则为陆向。最大浑浊在航道附近随大小潮和涨落潮往复移动,一个潮周期内涨急时刻最大浑浊悬沙浓度最高。航道疏浚后,最大浑浊位置及悬沙浓度变化不大,疏浚航道上游始终存在一个高淤积区。
姚炎明陈雪茜袁金雄李莉
关键词:最大浑浊带航道疏浚回淤
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含沙量季节性差异分析
基于泥沙通量守恒原理深度分析了长江口北槽2016—2018年洪枯季最大浑浊悬沙资料,探讨了该区域最大浑浊含沙量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再悬浮作用是北槽最大浑浊含沙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除了潮动力...
华厦韩雪健张磊徐岢郭相臣
关键词:含沙量
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形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2024年
为了探明层化、絮凝沉降和可悬浮泥沙量对长江口北槽最大浑浊形态的影响,基于长江口三维水流、盐度、泥沙耦合模型对三种影响因素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沙制紊可以在盐度制紊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体层化作用,促进形成近底高浓度泥沙分布形态。北槽上段受盐水入侵影响小于中下段,层化制紊作用相应较弱,这也是北槽上段悬沙垂向分布较为均匀的重要原因;泥沙絮凝沉速在北槽断面呈现显著的垂向和纵向变化,对最大浑浊悬沙垂向分布形态影响也具有较明显的沿航道变化特征;悬浮泥沙量沿北槽不均匀分布是造成最大浑浊含沙量与沿程流速没有良好对应关系的原因,可悬浮泥沙量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最大浑浊整体含沙量,并且可以通过影响层化以及絮凝沉降加强泥沙垂向捕集作用,促进近底高浓度泥沙分布形态。
华厦张磊徐岢
关键词:最大浑浊带数值模拟絮凝沉降
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悬沙输运过程
李致尚
河口最大浑浊变动趋势预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河口最大浑浊变动趋势预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河口航道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领域;包括:根据获取的实测资料数据绘制第一关系图,进而确定实测最大浑浊的中心位置与底层盐度等值线的对应关系;根据实测资料...
华厦张磊韩雪健马晨陈大可于海涛陆杨徐岢
河口最大浑浊变动趋势预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河口最大浑浊变动趋势预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河口航道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领域;包括:根据获取的实测资料数据绘制第一关系图,进而确定实测最大浑浊的中心位置与底层盐度等值线的对应关系;根据实测资料...
华厦张磊韩雪健马晨陈大可于海涛陆杨徐岢
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表层沉积物动态变化研究
2023年
河口最大浑浊表层沉积物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径潮流交汇作用影响的悬底沙交换过程,直接关联最大浑浊区域的拦门沙冲淤整治。利用2013年6月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小潮至大潮期间定点持续采集的共9 d逐时水文资料及表层沉积物等数据,分析了南槽最大浑浊表层沉积物沉积动力过程。主要结果包括:(1)南槽最大浑浊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优势粒级,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及偏态自小潮到大潮呈逐渐减小的特征。落潮时水体悬浮泥沙易发生絮凝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细,以极细粉砂为主;涨潮期间,受涨潮顶托作用,以细砂为主的水体粗颗粒泥沙易于沉降,表层沉积物较粗。(2)沉积物组分存在2种变化模式:主要模式为潮流作用及盐水絮凝引起细颗粒悬沙沉降,以粗黏土及极细粉砂为主的沉积模式;次要模式为径流作用下,细颗粒泥沙被冲刷,细砂比重增加,导致表层沉积物变粗,以中粉砂为主的沉积特征;其中径流主导了表层沉积物的短时间内变化,而盐度的变化决定了表层沉积物整体的粗细转换。
施茗戴志军梅雪菲庞文鸿王杰楼亚颖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最大浑浊带
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潮周期内悬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最大浑浊水体悬沙时空变化过程是河口沉积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2013年6月16—24日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自小潮至大潮连续9天的逐时定点水文及悬沙观测资料,分析南槽最大浑浊悬沙垂向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由此加深对长江口最大浑浊形成及变化的理解。主要结果包括:(1)南槽最大浑浊悬沙平均粒径为3.52~18.84μm。从小潮到大潮、从表层水体到底层水体,悬沙粒径逐渐增大,水体含沙量逐渐增大,含沙量为0.12~2.29 g/L。(2)水体流速呈现自下而上、自小潮到大潮逐渐增大的态势,与悬沙粒径的关联度较好;而水体盐度呈现自上而下、自小潮到大潮逐渐增大的态势,与悬沙含量的关联度较好。(3)南槽最大浑浊水体悬沙垂向变化涵括两种控制机制:涨落潮作用引起的底沙再悬浮控制水体悬沙约7 h的周期性变化;涨潮流挟的口外泥沙絮凝形成的絮团在涨潮流和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引起水体悬沙出现约14 h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施茗戴志军楼亚颖梅雪菲
关键词:悬沙最大浑浊带垂向变化
泥沙来源减少后长江口最大浑浊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河口最大浑浊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最大浑浊在河口地貌发育、三角洲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口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河口最大浑浊也产生相应变化。基于长江口最大浑浊水文调查及历史资料,研究泥沙来源持续减少所导致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含沙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来沙持续减少是河口最大浑浊含沙量下降的主导因素;河口最大浑浊含沙量下降滞后于流域来沙减少;最大浑浊表层含沙量减少幅度高于底层含沙量;泥沙再悬浮过程和河口纵向环流有利于稳定最大浑浊底部的高含沙量,从而延缓河口最大浑浊含沙量的减少趋势。
陆子骞张国安张卫国李茂田
关键词:长江口泥沙来源最大浑浊带

相关作者

沈焕庭
作品数:145被引量:2,148H指数:3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长江口 长江 浑浊带 最大浑浊带 盐水入侵
高建华
作品数:144被引量:1,258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长江口 悬沙浓度 沉积物 重金属 沉积物输运
李九发
作品数:163被引量:1,431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口 泥沙运动 沉积物 长江 黄河三角洲
贺松林
作品数:30被引量:52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长江口 最大浑浊带 浑浊带 盐度 时空变化特征
汪亚平
作品数:141被引量:1,298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悬沙浓度 长江口 悬沙 沉积速率 再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