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篇“ 普氏野马“的相关文章
普氏野马微卫星位点组合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氏野马微卫星位点组合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DNA分子标记技术领域。该普氏野马微卫星位点组合包括16个微卫星位点,所述16个微卫星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3‑48所示。本发明使用生物信息...
师玮恩特马汗·阿站汗张丽娇徐文轩汪沐阳张赫凡杨维康
基于黑腹胃蝇嗅觉行为筛选普氏野马粪便挥发物的初步研究
2025年
【目的】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是马胃蝇属唯一一种产卵于牧草并藉此感染宿主的胃蝇,初羽化成蝇常聚集于宿主新鲜粪便附近。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粪便挥发物在黑腹胃蝇成虫嗅觉通讯中的作用有待探究。【方法】测试黑腹胃蝇对普氏野马7种粪便挥发物气味标样的行为反应,筛选出具有显著响应的化合物,并进一步测定黑腹胃蝇对其不同浓度的选择率,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物质浓度与黑腹胃蝇嗅觉选择率的相关函数。【结果】(1)共筛选出2种对雌蝇具有显著吸引的化合物,分别为苯乙酮(P<0.01)和壬醛(P<0.05);雄蝇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2)雌蝇对苯乙酮的最佳反应浓度为低浓度的10^(-6)mL·mL^(-1),对壬醛的最佳反应浓度为高浓度的10^(-1)mL·mL^(-1)。(3)雌蝇对于壬醛的嗅觉选择曲线拟合状态较好(R^(2)=0.88),对于苯乙酮的拟合状态次之(R^(2)=0.65)。【结论】粪便挥发物中存在的苯乙酮和壬醛在雌性黑腹胃蝇嗅觉通讯中起到了一定指示作用。由于雌蝇和雄蝇在繁衍中地位不同,推测其在嗅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表现为对于不同环境气味的不同偏好,还可能表现为对同种化合物的不同反应,因此在进行防控诱剂的开发时,可以依据效果只针对雌蝇进行干扰,从而达到寄生虫防控的目的。
王安琪刘佳伟张钰赛力克别克·堆山马伟田茂贤李凯
关键词:普氏野马嗅觉行为苯乙酮
普氏野马的漫长回家路
2024年
普氏野马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原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和蒙古国一带,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原有300多种野马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物种。由于种种原因,普氏野马至今无纯野生个体存在。历经40年的人工繁育,卡拉麦里作为野马的故乡。
苏萱赵序茅张赫凡(摄)林晓麟(摄)丁建斌(摄)
关键词:普氏野马卡拉麦里保护野生动物进化史
记录普氏野马巡护员的10天
2024年
三个泉野马野放点有三口天然泉眼,是夏季普氏野马主要的水源地和休憩场所。在十几年几乎没有人工补饲的情况下,三个泉现有的20余匹野马的野性恢复得非常好,成为中国第一代野化最成功的群体。本文作者在得知野马产驹7匹的好消息后,决定去三个泉看看。
张赫凡(文/摄)
关键词:野马水源地好消息
圈养普氏野马夏、冬季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2024年
为了探究季节对圈养普氏野马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对圈养普氏野马冬季组和夏季组共8份粪便样品(PW1~PW4和PS1~PS4)的细菌DNA进行检测,测序的原始数据经处理后得到有效序列,并对有效序列进行ASV聚类、物种分类注释、各分类水平物种组成分析、物种多样性分析,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 LEfSe)来确定不同组间从门到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菌群。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冬季组和夏季组共获得632 001条有效序列,对测序数据处理后共获得20个门、289个纲、64个目、109个科、174个属和224个种。在夏季组和冬季组中,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76.41%和66.11%)和拟杆菌门(18.99%和26.52%),冬季组厚壁菌门显著下降(P<0.05),冬季组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上升(P<0.05);在科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主要为瘤胃球菌科(31.28%和28.60%)、毛螺菌科(22.61%和19.98%)、艰难杆菌科(5.68%和3.89%),冬季组帕拉普氏菌科、链球菌科和莫拉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夏季组(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主要为颤螺菌属(5.06%和3.10%)、密螺旋体菌属(1.87%和2.91%)、粪球菌属(1.69%和1.34%)、瘤胃球菌属(0.64%和1.10%)、考拉杆菌属(1.00%和0.60%),其中夏季组梭菌属、YRC22菌属、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冬季组(P<0.05)。在Alpha多样性分析中,圈养普氏野马冬季组和夏季组之间Chao1和Good’s coverage指数差异显著(P<0.05),其他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Beta多样性分析中,利用Bray_crutis距离算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冬季组和夏季组之间距离较近,两组样品无重叠,冬季组和夏季组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圈养普氏野马冬季组和夏季组之间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55,P=0.048)。LEfSe分析中当线性判别分析阈值(LDA)>3且P<0.05时,冬季组有16个标
帕丽达古力·玉山高雪丽齐·阿拉达尔
关键词:肠道菌群普氏野马多样性圈养
敦煌西湖保护区半散放区普氏野马放归种群监测探析
2024年
普氏野马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同大熊猫一样属于世界保护物种中最著名的旗舰种之一,历史上它曾广泛分布于欧亚森林草原地带,后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退缩栖息于中国、蒙古西部的荒漠地带。生存条件的恶化,加之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普氏野马灭亡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末,野生的普氏野马最后在野外消失。现存的普氏野马是20世纪初德国探险家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捕捉的28匹野马的后代。
于景文姜雪聂福彪姜晓燕
关键词:普氏野马森林草原放归新疆准噶尔盆地保护物种
驱虫对放归普氏野马粪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2024年
依托非损伤取样及ELISA技术,使用伊维菌素对普氏野马进行驱虫,以普氏野马驱虫前后粪便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为检测指标,研究驱虫对普氏野马粪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普氏野马主要感染6种马胃蝇(Gasterophilus),分别为黑腹胃蝇(G.pecorum)、肠胃蝇(G.intestinalis)、裸节胃蝇(G.inermis)、黑角胃蝇(G.nigricornis)、红尾胃蝇(G.haemorrhoidalis)和鼻胃蝇(G.nasalis);驱虫4 d后粪便中无马胃蝇幼虫排出,6 d后粪便寄生虫虫卵减少率达99.65%。驱虫前普氏野马粪便IgM、IgA和IgG平均水平分别为(2.232±0.592)μg/g、(13.025±2.857)μg/g和(362.684±149.403)ng/g,雌性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雄性,但3种免疫球蛋在雌雄野马及两个试验种群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驱虫后普氏野马粪便IgM、IgA和IgG平均水平分别为(3.250±1.701)μg/g、(25.580±18.525)μg/g和(308.002±309.6056)ng/g,雌性IgM、IgG总体水平高于雄性,雄性IgA总体水平高于雌性。将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与粪便免疫球蛋白变化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与IgM变化率呈不显著负相关(r=-0.770,P>0.05)、与IgA变化率呈不显著负相关(r=-0.491,P>0.05)、与IgG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721,P<0.05)。研究证实粪便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评价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驱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野马的免疫能力,冬季适时驱虫非常具有必要性。
范晓泽刘善辉李凯
关键词:普氏野马粪便免疫球蛋白驱虫
新疆普氏野马源马疱疹病毒1型的分离与鉴定
2024年
为鉴定并分离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疑似发生马鼻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集该中心患病马的鼻拭子、血液样品及病变组织,常规处理后经PCR扩增,13份马鼻咽拭子和4份病料样品均获得806 bp的目的条带,将鼻拭子和病变组织研磨液混合后分别接种于RK-13细胞和MDBK细胞盲传3代,每代均出现细胞病变(CPE)。利用PCR扩增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中马疱疹病毒1型(EqAHV-1)的gG基因并测序,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采集的13份血清样品进行EqAHV-l检测,并对EqAHV-l gG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将EqAHV-l分别经酸、碱、紫外线、热处理后,接种于RK-13细胞中,测定病毒的半数感染量(TCID_(50));并进一步对分离病毒进行血清中和试验,通过透射电镜鉴定EqAHV-l。结果显示,第3代细胞培养物经PCR扩增获得806 bp的目的条带,与NCBI中登录的EqAHV-l gG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97%;13份血清样品中EqAHV-l抗体阳性率为100%(13/13)。该病毒对强酸、强碱和紫外线敏感,不耐热;EqAHV-l感染RK-13和MDBK细胞的病毒效价分别为10^(4.71)TCID_(50)/0.1 mL和10^(3.48)TCID_(50)/0.1 mL,能被EqAHV-l阳性血清(1:24)中和。该病毒粒子呈直径约120 nm的有囊膜球形结构,与EqAHV-l结构相符。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到新疆普氏野马源EqAHV-l,将其命名为EqAHV-l/PH/China/XJ1/2019株。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新疆普氏野马源EqAHV-l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为预防该病毒的感染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王雪竹胡月陈卓刘建华冉多良
关键词: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亚洲璃眼蜱的宏基因组分析与病原体评估
2024年
目的评估亚洲璃眼蜱在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研究雌、雄蜱在宏基因组水平的特征并进行病原体分析。方法2022年4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使用“守株待蜱”法采集硬蜱,利用体视镜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48只蜱(雌、雄各24只)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雌、雄亚洲璃眼蜱分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非冗余基因集与非冗余蛋白(NR)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蜱携带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进行比对,获取蜱及蜱传病原体的基因功能注释结果以及抗生素抗性功能注释结果。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共采集硬蜱124只,经形态学鉴定亚洲璃眼蜱成虫119只。硬蜱DNA扩增出约700 bp的阳性条带,经测序与亚洲璃眼蜱(GenBank:MH459386.1)的序列一致性为99%~100%。宏基因组测序经质控过滤共获得469327812条序列读长,开放阅读框预测得到836843~1094994条序列。NR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亚洲璃眼蜱携带的细菌菌落丰度占注释到的总群落丰度的99.13%,共注释到细菌32门2040种,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分别占细菌群落丰度的51.52%和44.3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优势菌种,占细菌群落丰度的16.35%。病毒菌落丰度占注释到的总群落丰度的0.004%,共注释到病毒5门21种。雌蜱和雄蜱携带的细菌群落和病毒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0、-1.729,均P>0.05)。KEGG基因功能注释到亚洲璃眼蜱新陈代谢基因占比最高(54.38%),主要的功能条目为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膜转运等;共识别出11352种蛋白通路,其中154种蛋白通路在雌蜱和雄蜱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5)。ARDB注释到亚洲璃眼蜱携带154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49种抗性基因类型
张钰张科刘佳伟王安琪团勇张东闫利平李凯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性别差异普氏野马
甘肃安西极干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感染马胃蝇蛆病调查与防治
2024年
为了解当前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普氏野马Equus ferus感染马胃蝇Gasterophilus spp.幼虫的情况,掌握用药后普氏野马排虫动态和防治效果,研究人员于2020-2022年期间对死亡的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病理解剖统计马胃蝇幼虫感染数量;2022年11月对普氏野马群体进行驱虫保健,对5个群体进行随机抽样采集粪便幼虫,对1个群体进行全过程采集所有粪便幼虫,统计其幼虫数量,并利用数学模型对普氏野马马胃蝇排虫率与用药时间进行拟合分析,建立马胃蝇幼虫排出动态模型。结果显示,在尸检的5匹普氏野马中马胃蝇幼虫感染率为100%,最高感染强度为1 858只,胃部寄生的幼虫占到感染幼虫总数的99.5%,幼驹的感染强度<亚成体<成年马;用药后普氏野马平均排虫(26.8±10.8)只/堆(粪便);通过曲线拟合发现,普氏野马在服药后14.6 h左右开始排虫,在56 h时达到排虫高峰,在119.7 h后排虫基本结束,排虫持续105 h。本研究结果为今后普氏野马马胃蝇蛆病的精准施药和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田瑞祥裴鹏祖杨飞闫利平
关键词:普氏野马

相关作者

胡德夫
作品数:211被引量:88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普氏野马 林麝 粪便 放归 圈养
陈金良
作品数:18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普氏野马 繁殖群 放归 夏季 寄生虫
李凯
作品数:89被引量:377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普氏野马 黑腹 油松 多样性 林带
于小杰
作品数:39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普氏野马 粪便 免疫球蛋白 大熊猫 类固醇激素
吉晟男
作品数:15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普氏野马 放归 圈养 行为时间分配 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