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9 篇“ 晚第四纪活动 “的相关文章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 第四纪 活动 地质地貌证据与滑动速率 2025年 文山—麻栗坡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块体运动的前锋部位,地处川滇块体、华南块体和印支块体结合地带,研究其新构造活动 特征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动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卫星影像上显示出该断裂北段线性特征清晰,沿线新生代盆地呈串珠状分布。据野外地质调查,白沙坡、热水塘一带多个第四纪 剖面揭示出自晚 更新世以来活动 的证据,发育在盘龙河T_(2)阶地上的白沙坡断层断错了晚 更新世末期阶地堆积,其被错地层^(14)C测试年龄为(15420±40)a。该断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正断分量,据阶地堆积物变形数据估算,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6~1.9 mm/a。 李鉴林 常祖峰 阿拉塔 刘昌伟 杜浩国 徐俊祖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 右旋走滑 滑动速率 维西—乔后断裂北段晚 第四纪 活动 的地质地貌表现 被引量:1 2024年 维西—乔后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壤地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 断裂。研究其新构造活动 特征对认识川滇块体构造格局和运动图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据野外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阐述断裂北段的运动特征及其滑动速率。研究表明:白济讯、维西县城及扎你洛等地均发现晚 更新世活动 的地质证据,有明显的晚 第四纪 活动 迹象;该段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根据阶地扭曲、陡坎等测得其水平滑动速率为1.0~1.2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0.4 mm/a。 李鉴林 常祖峰 阿拉塔关键词:晚更新世 滑动速率 滇藏铁路沿线重要活动 断裂带晚 第四纪 活动 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24年 滇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板块碰撞和构造活跃的地形急变带,沿线活动 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地震烈度强,且地质灾害频繁,其规划施工建设和长期运营面临的地质安全风险问题严峻。滇藏铁路香格里拉—波密段沿线发育了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带、中甸—龙蟠断裂带、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维西—乔后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边坝—洛隆断裂带、嘉黎—察隅断裂带等10余条活动 断裂带。受断裂黏滑位错、蠕滑变形和引发强震风险的突出影响,迫切需要厘定区域活动 断裂带的几何展布和活动 性。基于前人资料、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本文总结分析了沿线10余条活动 断裂带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历史等,以期为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张献兵 于皓 余潇 郭长宝 吴瑞安 吴瑞安 钟宁关键词:滇藏铁路 活动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晚第四纪 青藏高原东南缘 嘉黎断裂易贡-波密段晚 第四纪 活动 性及其隧道工程效应 嘉黎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南部一条区域性的大规模右旋走滑断裂,也是川藏交通廊道工程必需穿经的深大断裂。受限于高山峡谷地貌和恶劣的地质地貌调查条件,关于嘉黎断裂嘉黎县城以东段的晚 第四纪 活动 性一直存有较大争议。论文选择川藏交通廊道... 柯西勇关键词:地震 青藏高原 隧道 川西理塘断裂晚 第四纪 活动 性及古地震复发特征 被引量:1 2024年 块体内部活动 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其空间展布特征、活动 性及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理塘断裂带位于川滇块体内部,是川西高原理塘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关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理塘断裂的古地震复发特征及运动性质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古地震探槽、^(14)C测年等手段,厘定了理塘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 性及古地震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可能为1948年理塘M71/4级地震和1729年理塘地震叠加形成。理塘断裂古地震复发行为符合丛集地震特征,与毛垭坝断裂强震复发特征较为相似,指示两者可能同时发生破裂。理塘断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有正断分量,除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侧向挤出运动,可能还受雅江和香格里拉次级块体差异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川滇块体内部活动 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构造变形机制,以及区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了详实资料。 张献兵 杨镇 杨镇 于皓 郭长宝 郭长宝 李海兵关键词:晚第四纪 古地震 西藏中部格仁错断裂中段曲巴晚 第四纪 活动 特征与古地震事件 2024年 格仁错断裂晚 第四纪 古地震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中部构造变形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关键环节。通过在格仁错断裂中段曲巴开展野外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探槽开挖、光释光与碳十四测年工作,探槽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E1(59.0±2.1 ka BP)、E2(57.1±2.2 ka BP)、E3(30.2±1.4 ka BP)、E4(12.5±0.6 ka BP)、E5(2.2~3.2 ka BP)。最新事件的离逝时间已超过2.2±0.3 ka,接近估算的M_(W)7.4地震复发间隔,指示格仁错断裂中段存在较强地震风险。 王度 陈立春 李彦宝 杜金花 贾永顺 薛柯依 王旭龙 尹功明关键词:青藏高原 晚第四纪 古地震 光释光测年 青藏高原中部北东/北西走向走滑断裂晚 第四纪 活动 性和形成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中部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由一系列雁行状排列的NW-SE走向右行走滑断裂或“V”型共轭走滑断裂组成的晚 新生代构造边界带在青藏高原构造变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深入认识该边界带的构造组成和变形性质对研究青藏高原物质运... 刘富财关键词:青藏高原中部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晚 第四纪 活动 性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是柴达木盆地与东昆仑构造带的分界断裂,断裂带西起甘森镇乌拉尔,终止于诺木洪以东,全长约500 km。以往对南缘断裂研究程度较低,且活动 性存在争议。前人普遍认为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为隐伏断裂,本研究首次发现该断裂在小灶火段发育出露地表的断层陡坎。通过在小灶火段断层陡坎上挖掘探槽,在格尔木以南的隐伏段采用浅层人工地震结合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方法,使用OSL测年方法对地层年龄进行分析测试,探究了断裂活动 性。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小灶火段为晚 更新世活动 断层,格尔木隐伏段不活动 。 贾启超 刘华国 龚飞 李峰 李昌隆 张攀关键词:晚更新世 活动性 滇西北玉龙雪山东麓断裂晚 第四纪 活动 性研究进展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24年 川滇块体西边界发育了滇西北裂陷带。裂陷带北缘的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呈南北走向,展布于玉龙雪山和丽江盆地之间,是川滇块体西边界最靠内部的一条断裂。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形成机制与活动 性质不仅关系到川滇西侧复杂构造边界问题,而且能够解释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的隆起过程。在1996年丽江MS7.0地震发生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引起了关注,但前人的研究结果对该断裂的晚 第四纪 活动 性质存在正断、走滑、逆冲等多种不同认识。表明该断裂长度虽然仅有60 km,却处于一个复杂的构造体系中,理解该断裂的活动 特征与孕震行为,对建立川滇块体西部的复杂构造模型意义重大。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卫星影像对断层迹线进行了重新解译,对典型断错地貌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比较明显的正断层兼左旋走滑的证据,并在野外初步调查中验证了这些地貌解译证据。基于本文的总结与分析工作,进一步总结了不同性质的玉龙雪山东麓断裂所对应的不同区域构造模型。同时,我们认为从高原扩展角度来看,川滇块体西部的复杂断裂组合具有新生性,可能正在形成新的川滇块体西边界。 华迪威 姜大伟 张世民 丁锐 陈永琪 李路瑶关键词:玉龙雪山 断裂活动性 丽江地震 莲峰断裂带金阳-宁南段晚 第四纪 活动 性研究 莲峰断裂带位于大凉山次级块体与华南地块的交界位置,是大凉山次级块体的南部边界,新构造活动 非常活跃,该断裂带由南向北依次穿过巧家县、金阳县等地,一些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如G213、S218公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 吴亮亮关键词:活动性
相关作者
常祖峰 作品数:75 被引量:408 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发震构造 晚第四纪 M 晚第四纪活动 任俊杰 作品数:63 被引量:690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震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活动 断裂带 吴传勇 作品数:62 被引量:318 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地震 乌鲁木齐 晚第四纪活动 断层 沈军 作品数:155 被引量:984 H指数:20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乌鲁木齐 晚第四纪 古地震 地震 夏垫断裂 陈建波 作品数:71 被引量:389 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M 晚第四纪 发震构造 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