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7篇“ 晚新生代地层“的相关文章
- 黄河中游及邻区晚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地表过程讨论被引量:2
- 2022年
- 黄河中游及邻区的黄土高原保存着完整的晚新生代风尘堆积序列,断陷盆地和山间盆地中沉积了数千米的河湖相沉积,隆升山系山前地带分布有山麓-洪积相沉积,成因类型齐全,研究历史悠久,是中国北方晚新生代地层研究的重要地区。文章主要依据近30年来各省(区)晚新生代地层最新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晚新生代地层的主要岩性、厚度、沉积相和分布特征,并通过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沉积类型之间的区域地层对比,尝试恢复各时期古地理地貌。古近纪-中新世早中期,区内地势东高西低,中东部总体都是持续抬升、剥蚀和夷平过程;中新世灞河期,区内东、西部发生了构造反转,东部开始接受沉积;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为内陆湖泊阶段;早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南北地形分异,北部仍为内陆湖泊环境,南部黄土加速堆积,内陆湖泊逐渐消亡,河谷下切,堆积阶地发育;晚更新世后期以来,地势高差加大,随着气候变暖,雨量增加,黄河全部贯通,高原北部沙漠化与南部水土流失日趋加剧,以侵蚀作用为主。现代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格局形成可作为内陆湖泊阶段和高原河流阶段的分界,也是黄土从堆积为主向侵蚀为主的转折点。
- 魏荣珠王权庄其天冯志强冯志强胥勤勉胥勤勉魏云峰
- 关键词: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层黄土高原地表过程
- 山西晋中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及其先秦以来气候和湖泊演化被引量:8
- 2022年
- 【研究目的】晋中盆地位于汾渭断陷盆地带的中部,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3800 m,建立晋中盆地精确地层年代框架和高分辨率沉积层序对于理解汾渭断陷盆地带的演化、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晋中盆地东北部晚新生代标准孔ZK01(钻孔深度870.5 m)岩心开展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研究结果】将ZK01孔揭示的松散沉积物分为6个岩性组。首次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划分出13个正极性时段和12个负极性时段,建立了ZK01孔地层年代框架。晋中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底部最老年龄约8.1 Ma,将晋中盆地活动的起始时间从前人一般认为的上新世初期,确定为中新世晚期,提前了约3 Ma。区内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为新近系中新统灞河阶(N_(1)^(4))和保德阶(N_(1)^(5)),上新统高庄阶(N_(2)^(1))和麻则沟阶(N_(2)^(2)),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阶(Qp^(1)),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结论】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是盆地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共同导致了上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中晚期的两次湖泊大规模发育。全新世时期,早中期即先秦(约2.5 ka以前),盆地中仍是河湖共存阶段;晚期(2.5 ka以来),出现湖消河长的局面,直至明、清时期湖泊全部消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盆地中湖泊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
- 魏荣珠庄其天闫纪元魏云峰杜艳伟范俊辉
- 关键词:晚新生代沉积环境地层划分晋中盆地
-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2021年
- 成都盆地为龙门山推覆造山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的陆相盆地,晚新生代时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松散砂砾石层,过去对其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赖于盆地周围的阶地剖面。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这些阶地剖面存在如下问题:(1)长度较短、地层连续性差,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及剖面序列等相似;(2)缺少年代地层与生物地层资料;(3)缺少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和标志层,进而导致依据阶地剖面建立的岩石地层单元时代归属存在不确定性,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存在矛盾,生物地层还没有起到地层划分对比的支撑作用。建议在盆地坳陷区实施地质调查井,通过钻井的岩石地层组合及充填序列、年代数据的系统测试和孢粉组合的系统分析等,建立成都盆地地层划分的标准剖面和辅助对比剖面,从而完善该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为成都市地下空间的三维地质结构建模提供依据。
- 陈浩冯兴雷王羽珂王东辉
- 关键词:晚新生代标准剖面标志层成都盆地
- 天津滨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自然固结与地面沉降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天津滨海地区地处渤海湾西岸,晚新生代沉积了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地下水位下降、地层自然固结、地表载荷的加速增长等复合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利用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地区施工的一眼1 226 m全取芯钻孔,通过原状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新生代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黏性土固结特征,并结合欠固结黏性土层沉降量计算等方法阐述了土层固结状态空间特征,探讨了土层固结特征与地面沉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0~100 m深度土层具有低天然密度、高孔隙比、高含水率、高压缩性等特点,表现出软土的性质,在地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地面沉降;100~550 m的黏性土大都处于超固结和微超固结状态,主要是由于过去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的;550 m以下的黏性土多为正常固结,局部存在欠固结黏性土夹层。钻孔中存在合计约218 m的欠固结黏性土夹层,这些欠固结黏性土夹层在自重应力下的最终沉降量为1 985 mm,沉降量最大的土层对应于第1、6含水组,分别达614 mm和665 mm,这一沉降过程完成所需时间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 杨吉龙曹国亮李红李静胡云壮胥勤勉秦雅飞杜东方成
- 关键词:晚新生代地面沉降
- 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及环境演化
- 泥河湾盆地位于河北阳原桑干河及蔚县壶流河流域,西与大同盆地、南和蔚县盆地、东与延(庆)怀(来)盆地相邻。盆地四周山峦起伏,东为凤凰山,南有月山、太子山,西北为熊耳山等相环绕。盆地内陆相晚新生代地层,尤以第四系更新统为发育...
- 庞其清
-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环境演化
- 文献传递
- 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及环境演化
- 泥河湾盆地位于河北阳原桑干河及蔚县壶流河流域,西与大同盆地、南和蔚县盆地、东与延(庆)怀(来)盆地相邻。盆地四周山峦起伏,东为凤凰山,南有月山、太子山,西北为熊耳山等相环绕。盆地内陆相晚新生代地层,尤以第四系更新统为发...
-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环境演化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基于色度学的灵台剖面晚新生代地层序列研究
- 色度是一个反映古环境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本文对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灵台任家坡剖面的晚新生代地层序列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色度学研究。首先分析了色度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首次提出了L*C*h*色度系统中的色调角h*这一全新的代用指...
- 顾磊
- 关键词:色度学磁化率
- 文献传递
- 介形类Denticulocythere和Potamocythere在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发现——对区内Leucocythere属的再鉴定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对区内晚新生代地层中被归入Leucocythere属名下、以L.mirabilis为代表的所有已知种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右壳铰合构造有发育良好的前铰齿。这一特征与以L.mirabilis为模式种的Leucocythere属的属征不一致。这些种的左壳铰棒呈现两种类型:一种具锯齿或刻痕,另一种则是光滑或近于光滑。前者与Denticulocythere的属征相符,后者则与Potamocythere的属征一致。以铰合构造的特点为主,结合壳体形态,对研究区内原定Leucocythere属名下各个种再次进行鉴定后,改划出Denticulocythere属两个已知种,两个亲近种,一个新种,Potamocythere属两个巳知种,一个新种。现存的资料表明,研究区及其毗邻地区内迄今并未发现有可靠Leucocythere产出的证据。Denticulocythere化石种的沉积环境水质以半咸水为主,Potamocythere化石种为淡水-半咸水。
- 杨藩曹丽乔子真张海泉任玉芬
- 关键词:古环境柴达木盆地
- 上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22
- 2009年
- 利用多只见及基岩的钻孔,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气候—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松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厘定了区内第四系下限及各内分地层单位的界限。在系统阐述上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前期,由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的陆相环境演化为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的以陆相为主间或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形成以陆相杂色硬粘土为主的地层序列;后期,晚更新世以来演化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的沉积环境,形成灰色砂、粉土和软粘性土占优势的地层序列。
- 李晓
- 关键词:晚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划分沉积环境
-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被引量:54
- 2007年
- 主要针对长江三角洲东西部两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分布特征,探讨了近河口区和内陆三角洲平原区物源演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河口区自下而上地层中可以划分出5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内陆平原区可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别对应着上新世、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区在上新世时期重矿物特征十分相似,以金红石、锆石、电气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为主,伴随着许多强氧化自生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白钛石等,表明了以基底和西部天目山为主的物源,指示了强烈风化的沉积环境。进入第四纪,两区沉积物来源发生了变化,内陆平原区继承了西部山地物源,但不稳定矿物增加,并伴随出现许多还原性自生矿物,如黄铁矿、重晶石、碳酸盐等,指示还原环境占主导。相比之下,近河口区物源明显发生变化,尤其是中更新世后矿物种类丰富,金红石、榍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紫苏辉石、钛铁矿等基性矿物,透辉石、蓝晶石、符山石、十字石等典型变质岩矿物都稳定出现,意味着随着沉积盆地下沉,河口区逐渐接受了长江中下游和上游沉积物的物源。
- 陈静王哲王张华陈中原
- 关键词:基底长江流域
相关作者
- 方小敏

- 作品数:297被引量:3,287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磁性地层 临夏盆地 柴达木盆地
- 宋春晖

- 作品数:114被引量:1,125H指数:2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部 磁性地层 构造隆升
- 李吉均

- 作品数:229被引量:4,015H指数:4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气候变化 古气候 黄土
- 赵志军

- 作品数:183被引量:2,195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植物遗存 遗址 浮选结果 浮选 苏北盆地
- 胥勤勉

- 作品数:70被引量:48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金沙江 磁性地层 地貌过程 第四纪 晚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