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2篇“ 显微外科解剖“的相关文章
高频超声、显微外科解剖及组织学病理观察离体猪胃壁层次结构的对照分析
2024年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分析其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的对应关系。方法应用外科手术显微镜、高频超声(探头频率:14 MHz、16 MHz、20 MHz、40 MHz)及组织学病理显微镜观察离体猪胃壁分层;于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观察离体猪胃壁第3层强回声中低回声厚度;清洗刮除离体猪胃壁表面黏液,超声观察胃壁第1层强回声变化;使用发丝分层穿入胃壁组织,观察离体猪胃壁超声表现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的对应关系。结果外科手术显微镜下显示,离体猪胃壁自上向下大致分为5层,第1层呈浅粉色,第2层呈略深粉色,第3层呈白色,第4层呈肉橘色,第5层呈白色;超声表现为强-低-强-低-强5层回声,于20~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观察离体猪胃壁示第3层强回声中可探及一低回声,其中于40 MHz频率超声探头下测量其厚度为(0.611±0.041)mm,与组织学病理测量的离体猪胃壁黏膜肌层厚度[(0.597±0.02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7,P=0.376);清洗刮除离体猪胃壁表面黏液前、后第1层强回声厚度[(0.052±0.008)cm vs.(0.019±0.00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9,P<0.001)。发丝分层穿入离体猪胃壁组织学病理显示,胃壁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及肌层中各可见一空洞,与穿过发丝后的超声表现及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对应发丝的位置相仿。结论高频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离体猪胃壁的组织分层,并与显微外科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病理分层对应,可为临床诊断胃壁各层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薛静静王泽城陈永健李少辉吕国荣
关键词:显微外科
颏下皮瓣动脉网构筑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颏下皮瓣移植提供更精准的颏下动脉走行、分支、分布、动脉网构筑及皮瓣切取范围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36例成人头颈部新鲜标本制成血管铸型标本(72侧),向双侧颈外动脉内注入红色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填充剂,观测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动脉网的构筑特点。结果颏下动脉由面动脉距下颌骨下缘(1.50±0.50)cm处发出,起始处直径(1.50±0.85)(0.6~2.3)mm。颏下动脉主干长(5.5±0.5)cm,沿下颌骨下缘稍后方向前走行,沿途发出(9.0±3.0)(7~13)条分支,直径0.1~0.5 mm,主要分布于颏下区皮肤和浅筋膜。主干行至距下颌骨中线3.0 cm范围内分为升支、水平支和降支,升支1~5条,向上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唇弓分支吻合,或参与构成下唇弓;水平支1~2条,向内又分为数支与对侧分支吻合;降支1~3条,行向后下方,与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在颏下区,颏下动脉各分支间及与周边动脉的分支间相互吻合,构筑成密集的1~3层颏下动脉网,主网区范围约7.0 cm×5.0 cm,网内主要血管直径0.1~0.2 mm。结论颏下动脉主干较长,分支较多,分支间吻合丰富,构成密集的颏下动脉网,为颏下皮瓣提供了足够的蒂长、丰富的血供和切取面积,该皮瓣既可进行游离移植,也可转位移植。颏下皮瓣最佳切取部位为动脉网近中线区,切取面积以7.0 cm×5.0 cm为宜。
花先丁冉柯俊仪丁自海刘鹏郑雪峰
关键词:颏下动脉颏下皮瓣动脉铸型显微外科解剖
多模态影像融合重建技术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解剖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来重建听神经瘤及周围正常结构的模型,研究肿瘤与周围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2017-2020年间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听神经瘤...
吕方
关键词: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显微外科解剖岩静脉
■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为临床设计切取[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足母]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mm。所有类型[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结论以[足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刘铭波李保龙叶伟德胡伟梁勇张子清王大平朱伟民
关键词:显微解剖组织瓣移植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最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洪伟李爱民刘希光伏光辉孙勇马草原戴大鹏徐德智徐瑶
关键词:脑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动脉环显微解剖分支血管
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为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经彩色乳胶灌注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颈静脉孔区经口入路进行解剖,观察路径中组织结构的暴露情况和走行关系,定位相关解剖标志,记录测量数据。结果:尸头标本的颈静脉孔区颅外部分均显露良好,可暴露自颈动脉嵴内侧至枕骨髁后外侧缘和中线至茎突根部区域,磨除颈静脉孔前内侧骨质后,可观察到岩下窦、Ⅸ~Ⅺ神经在孔内走行和毗邻关系。测量相关参数,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前缘(12.47±1.49)mm;舌下神经管外口上缘距颈动脉嵴内侧(9.90±1.40)mm等。结论:经口入路可较好的暴露颈静脉孔区前内侧,以枕髁和颈动脉嵴为解剖标志,有助于避免此入路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时对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王涵王玉海
关键词:颈静脉孔口咽入路显微外科解剖
经脑干腹侧至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显微解剖参数。方法:成人头颅标本,经口咽至斜坡暴露脑干腹侧面,经脑干腹侧面对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及周围诸结构进行显微测量。结果: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08±0.85)mm、(11.55±1.11)mm;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至前庭蜗神经实际入脑干处、内耳门距离为(6.86±0.91)mm、(10.20±1.19)mm。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位于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内侧,是面神经减压重要区域。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离分别为(2.12±0.44)mm、(6.32±0.76)mm、(5.65±0.99)mm。面神经与桥脑分离点至舌咽神经出入脑干处、前庭蜗神经与脑桥分离点、绒球内侧缘距分别为(5.95±0.70)mm、(1.18±0.53)mm、(2.98±0.73)mm。结论:面神经实际出入脑干处、面神经与脑桥分离点与血管压迫关系密切,空间位置较深,是术中减压和避免损伤的操作重点。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绒球可作为术中快速定位面神经脑桥小脑三角段进行减压的重要标志。
代飞虎董吉荣
关键词:面神经显微外科解剖
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结果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结论 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肖湘君刘鸣江廖辉文刘昌雄王郑钢黄新锋黄雄杰
关键词:第2足趾
小脑幕段滑车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2016年
滑车神经起于下丘下外方,是唯一连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在颅内的行径最长.在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滑车神经行走在小脑幕缘下方及小脑幕内,称之为小脑幕段滑车神经.在该区域手术时,小脑幕段滑车神经造成了对幕下区域进行暴露和操作的障碍,同时也极易受到手术损伤.国外报道,小脑幕裂孔游离缘脑膜瘤术后滑车神经的损伤率为13%~28%.传统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在位于滑车神经入小脑幕点后方1 cm处平行于岩嵴切开小脑幕,但近岩尖部残余的三角形小脑幕部分仍会对幕下结构的暴露形成遮挡.本文对5具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游离小脑幕段滑车神经,改良了小脑幕切开的方法,扩大了小脑幕安全切开的范围,进而扩大了经颞下-小脑幕入路对幕下区域、特别是对基底动脉上、中段及三叉神经Meckel腔的操作空间.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马全锋王宏
关键词:小脑幕裂孔显微外科解剖学滑车神经MECKEL腔手术损伤
侧颅底颞下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岩斜区周围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岩斜区由于位置深在,其与周围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复杂,所以该区域手术是对神经外科医生严峻的挑战。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岩斜区域的血管、神经解剖关系及走...
徐志明
关键词:显微外科颞下入路神经解剖

相关作者

钟世镇
作品数:1,188被引量:9,533H指数:4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生物力学 应用解剖学 三维重建 临床解剖学
党瑞山
作品数:296被引量:1,23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显微外科解剖 血供 穴位 胃经
黄瀛
作品数:88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解剖 血供 营养动脉 皮瓣 神经束
纪荣明
作品数:173被引量:896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显微外科解剖 血供 营养动脉 截瘫
徐达传
作品数:653被引量:6,563H指数:4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穿支皮瓣 皮瓣 解剖学基础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