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9篇“ 明化镇组“的相关文章
-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古环境
- 2025年
- 针对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沉积古环境特征不清晰,油气地质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微量元素及古生物资料开展了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以及古水深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Li、Ga、Sr元素丰度以及Sr/Ba和Th/U等微量元素比值指示明化镇组明下段整体属于淡水环境;对温度和湿度敏感的孢粉组合、反映沉积岩风化强度的蚀变指数(CIA)以及Sr/Cu、Rb/Sr微量元素比值均指示明化镇组明下段气候处于温寒过渡带;Co元素含量分析认为,明下段古水深介于2.10~12.75 m,平均古水深为6.15 m,指示浅水环境;U/Th、V/(V+Ni)、V/Cr、Ni/Co、Ce/Ce^(*)及Eu/Eu^(*)比值法证实,明化镇组明下段为弱还原-氧化环境。上述气候背景、稳定的构造、平缓的古地形以及充足的物源等地质因素的耦合为浅水三角洲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同时,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明下段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形成规模油藏提供了有利支撑。
- 李超廖新武郭诚赵大林李扬
- 关键词:古盐度古水深
- 石臼坨凸起东段斜坡区油气运移模式与明化镇组下段勘探实践
- 2025年
-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石臼坨凸起以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成藏为主,凸起低部位斜坡区发育顺向断层,馆陶组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明下段勘探成效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地震、钻井、地球化学资料,对石臼坨凸起东段油气运移路径开展精细分析,明确凸起斜坡区油气运移机制。研究表明,凸起南侧边界断层石南1号断层在馆陶组开启系数大于东营组、明化镇组,上盘凸起斜坡区馆陶组圈闭充满度远大于下盘的陡坡带,控制油气由凹向凸的垂向运移,并优先在馆陶组侧向分流,且凸起区为优势的分流方向。馆陶组输导层的非均质性和坡度控制斜坡区原油汇聚;馆陶组输导层的非均质性为斜坡背景下原油汇聚提供基础,不同物性的砂岩之间形成微观层面“岩性圈闭”;在此基础上,当馆陶组输导脊坡度小于1°时,可形成大量的原油汇聚储集空间,在顺向断层晚期活动配合下,斜坡区馆陶组汇聚的油气可中转至明下段砂体规模性成藏。上述“缓坡汇聚—断层中转”运移新模式突破了顺向斜坡区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的传统认识,在石臼坨凸起东段斜坡区明下段成功发现秦皇岛27-3亿吨级油田,为渤海湾盆地斜坡背景下源外层系持续勘探提供借鉴。
- 张宏国王玉秀付鑫张震张靖泽
- 关键词:渤中凹陷勘探实践
- 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1
- 2025年
-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新近系发现了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油气田。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了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古环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垦利6-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为温带湿润气候,地形平缓,古地形坡度小于1°,平均水深小于6.5 m,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且供给充足。②研究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砂岩域与长石岩屑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以2段式为主,发育多种反映水动力较强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以钟形和箱形为主,地震剖面上可见低幅叠瓦状前积特征。③研究区V1小层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距离远,宽度窄,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远延伸距离可达20.10 km,平均长度为10.06 k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度为64~420 m,平均宽度为219.65 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平均厚度约9.42 m。综合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和浅水沉积样式的刻画,研究成果可为油田后期新钻井的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 廖新武杨庆红李超郭诚赵大林
-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古水深渤海湾盆地
- 鲁西北地区明化镇组地热储/盖层及热储流体化学特征
- 2024年
- 基于鲁西北地热区地热勘查、热储水地球化学及综合编图等工作,研究了鲁西北地区明化镇地热储/盖层等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为层状热储,地温相对于其它地热区均匀,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明化镇组上部发育杂色砂质黏土、砂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细粒砂岩;下部发育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粒砂岩、中细粒砂岩,总的分布规律是自西向东厚度由厚变薄,在凸起区埋藏浅、厚度薄,凹陷区埋藏深、厚度大。热储分布规律:顶板埋深约500m,底板埋深为500~1 100m,局部地段最深可达1 300m,热储厚度一般为30~120m,凸起区热储厚度小,凹陷区热储厚度大,新近系明化镇组上段可视为相对热储盖层,厚度970~1 130m,岩性由黏性土、砂性土组成,其密度小,导热性能差,热阻大,是天然的良好热储保温层。
- 张红红张姗唐天明刘鹏磊王昕宇李晓静杜亚虎
- 关键词:明化镇组
- HX油田明化镇组地震解释及储层预测
- 近期在辽河西部凹陷HX油田原始探井的明化镇组发现了油气显示,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但由于先前并未对该层系进行过系统研究,区块断层走向与砂体分布认识模糊,难以实现有利区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层油气开发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三...
- 刘潮
- 关键词:明化镇组地震反演储层预测
-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
- 2024年
- 通过烃源岩特征分析及典型井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对渤中凹陷西南环带渤中A-2区新近系明下段岩性油气藏的原油来源及其运聚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西南环带纵向发育东三段、沙一段及沙三段等层段烃源岩,东三段烃源岩具C_(19)TT优势,Ts丰度值较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沙一段烃源岩具C_(23)TT优势,Ts与Tm丰度值相近,γ蜡烷丰度值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L”形分布;沙三段烃源岩具C_(21)TT或C_(23)TT优势,Ts丰度值较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具C_(27)优势。(2)原油物性参数及气相色谱图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渤中A-2油藏东南井区原油充注能力强于中部井区,C_(27)-C_(28)-C_(29)规则甾烷整体呈“L”形分布,4-甲基甾烷峰值较大。明下段上部原油C_(19)TT/C_(23)TT的值较小,MPI1和MPI2参数均较大,全油碳同位素稍重,显示其油源以沙一段供烃为主、沙三段供烃为辅。(3)渤中A-2油藏各井的1-甲基菲、9-甲基菲、C_(29)ααS/(S+R),C_(29)ββ/(αα+ββ)、二苯并噻吩系列、QGF指数等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指示了原油运移路径为经东南向西北运移聚集成藏。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结果显示,渤中凹陷西南环带深部原油先汇聚至渤中A-4油藏馆陶组,再通过垂向输导至浅层明下段,然后沿横向广覆砂体运移至渤中A-2油藏明下段,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岩性油气藏。
- 程焱王波张铜耀齐玉民杨纪磊郝鹏李阔王晓东
-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生物标志化合物明化镇组渤中凹陷
- 基于地震沉积学和沉积物理模拟的河流决口扇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积特征且该属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结合最好,确立5种地震属性相分别对应于强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弱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曲流河沉积、分支河道沉积、洪漫沉积;②渤海K油田主要发育河流决口扇沉积,分为前期的洪漫沉积与决口扇沉积、中期的扇上下切河道沉积及分支河道沉积、末期的曲流河道沉积3个部分,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沉积模拟实验共分为洼地填充期、扇体改造期、支流发育期、汇聚摆动期,与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有较好的对应,很好地验证并再现了河流决口体系演化过程。以上认识明确了明下段在K油田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有利于该地区的勘探评价,物理模拟验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胡晓红尹太举任大伟
- 关键词:渤海海域明化镇组地震沉积学
- 渤海某油田明化镇组软泥岩安全钻井周期研究
- 2024年
- 渤海某油田明化镇组发育活性软泥岩,作业过程中频繁出现起钻遇卡、下钻遇阻、倒划眼以及憋压蹩扭矩等复杂情况,大位移井井壁稳定问题突出,急需开展软泥岩地层安全钻井周期研究。基于泥岩矿物组成分析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建立了泥岩力化耦合模型及强度参数变化模型,并以大位移井A1井为例开展了安全钻井周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田泥岩伊/蒙混层含量达57%,改进型PEC钻井液条件下膨胀率达5.69%,泥岩单轴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快速降低,高的伊/蒙混层比的岩石矿物组成是造成油田井壁失稳的根本原因;2)井周应力差最大值出现在地层内靠近井壁的某一位置处,坍塌破坏首先在地层内部而非井壁上发生;3)随着钻孔时间的延长,坍塌压力先减小后增大,井眼短时间内坍塌风险较低,但维持井壁稳定所需的钻井液密度迅速增加。以A1井为例进行安全钻井周期研究,当钻井液密度保持在1.25 g/cm^(3)时安全钻井周期为9~38 h,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进最为安全。该研究成果对类似油田的大位移井安全钻井周期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 张磊谢涛侯欣欣李文龙金经洋
- 关键词:井壁稳定大位移井
- 漯河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回灌试验分析
- 2024年
- 地热回灌是维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采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河南省漯河地区地热资源利用率,在该区开展回灌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影响回灌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开采层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回灌效果良好,回灌潜力较大,异层水源允许最大回灌量为26.761 m^(3)/h,同层水源允许最大回灌量为33.060 m^(3)/h。漯河地区异层水源回灌建议采用一采两灌的布井方式,同层水源回灌建议采用二抽三灌的布井方式,建议回灌井距为300 m。回灌量随回灌压力增大而增大,但单位回灌量和渗透系数随压力增大呈减小趋势,表明加压回灌可通过影响热储的渗透性能影响回灌量。回灌地热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对井底压力越大,回灌效果越好。
- 宋仲科李佳李胜利白西良罗伊琳黄波宋晓焱郑启明
- 关键词:地热回灌影响因素
- 漯河市新近系明化镇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文章以漯河市新近系明化镇组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地质因素、径流条件、资源量、社会因素4个方面选取9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模型,并基于评价模型对漯河研究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区西南部(分区6)和城区西部(分区2)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可以作为未来漯河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区。其研究可以帮助地热资源合理有序地可持续开发利用。
- 罗伊琳陈文吉刘江洲郑启明黄波宋晓焱
- 关键词:地热资源
相关作者
- 吴胜和

- 作品数:348被引量:3,984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储层构型 冲积扇 点坝 储层 沉积微相
- 陈留勤

- 作品数:87被引量:38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丹霞地貌 丹霞 晚白垩世 盆地 红层
- 田昌炳

- 作品数:156被引量:85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油藏 油田 注入井 注采 储层
- 刘豪

- 作品数:92被引量:8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 研究主题:坡折带 准噶尔盆地 层序地层学 黄河口凹陷 侏罗系
- 邹红丽

-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深度处理 大港油田 渤海湾盆地 明化镇组 砂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