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2篇“ 时间延误“的相关文章
-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延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旨在为优化AIS的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将入组患者分为延误组(DNT>60 min,n=33)与非延误组(DNT≤60 min,n=56)。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相关因素。结果延误组DNT明显长于非延误组[(85.16±10.29)min vs(40.53±12.58)min,P<0.05)]。延误组与非延误组在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生化检查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入院时NIHSS评分、就诊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生化检查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入院时NIHSS评分、就诊时间段均为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缩短、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增加、知情同意耗时增加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均为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5、2.195、2.255和2.179)(P均<0.05)。结论老年AIS患者DNT延误较为常见,其原因可能主要与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有关。
- 刘君利崔杨慧沈连华杨晓丽
- 关键词:老年急性脑卒中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 2023年
- 详细探究并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对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这一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依据整个研究和试验的比对要求,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57例,试验组57例,其中对照组的57例患者不同意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而试验组的57例患者同意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不接受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接受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时间延误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时间节点把控上要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P<0.05的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各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可以有效掌控相关节点时间,因此该护理干预手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刘爱丽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干预
- 三甲中医院手术室开台时间延误原因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三甲中医院手术室开台时间延误的原因,并提供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9—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的914例手术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各科室开台时间、麻醉时间与手术延误因素。结果:肝胆外科与骨科的平均开台时间最晚,肝胆外科和神经外科的麻醉时间最长,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麻醉、手术医师、术前准备、患者因素、患者接送因素等。结论:设置一套适合本院手术安排的时间表,首先确立医院开台时间为9:00,该时间可以给医生足够时间安排早查房和术前准备;各科室制定手术日,手术当日要减少查房安排。8:15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完成静脉通道建立;8:30麻醉人员对患者实施麻醉;8:40主刀医生到达手术室;9:00手术正式开始;全程需有一位专门负责人进行考核打卡,具体人员由医院管理部门派出。
- 毛永兵
- 关键词:手术室
- 中国枢纽机场时间延误成本估算与航线影响分析及中美比较被引量:5
- 2020年
- 论文借鉴欧洲控制研究中心以机型为基本单元的延误成本估算模型(简称EC估算模型)及其相关算法,以EC估算模型为基础,补充机型配置比和引入航班执行阶段作为影响参数,估算了24 h中国枢纽机场单位时长延误成本和时间延误总成本,进行了时间延误成本的航线影响分析及中美比较,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枢纽机场时间延误成本普遍低于复合枢纽机场,但前者中机型单位时长延误成本和登机口成本均高于后者,从中可透视出其分别与中国航线网络中心集聚、航空地理市场(机型配置)需求和航线网络模式应用的密切相关;枢纽机场空中维持成本在时间延误总成本中占比最大,说明中国空中廊道设置存在缺陷。②枢纽机场间(航线)以及枢纽机场与非枢纽机场之间(航线)时间延误总成本的差异深受航线属性所影响,其根本又在于航空地理市场(机型配置)需求以及空中廊道参与机场位置。③中美枢纽机场和枢纽机场间(航线)时间延误成本均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空中维持成本远高于美国,这是由空中廊道特征路径宽度和航迹交叉点数量2个因素造成的。
- 杜欣儒路紫李仁杰董雅晴高伟
- 关键词:枢纽机场
- 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延误的综合分析及效果评价
- 目的: 分析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后对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
- 管甲亮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技术
- 考虑时间延误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针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车辆资源调度问题,建立了考虑应急车道占用时间延误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车辆资源调度模型.首先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造成的交通拥堵情况结合集散波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由于应急车道被占用而产生的路段时间延误类型进行了分类讨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LRP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车辆资源调度模型.最后以某高速公路网为算例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为使整体救援时间最短,在事故点造成拥堵产生应急车道占用情况下,应急救援车辆资源需要尽早派出;在应急救援车辆资源对事故点进行救援而造成拥堵产生应急车道占用情况下,应急救援车辆资源需要在救援的最迟时间范围内,以最晚的时间派出.
- 赵扬王雷赵秋红
- 关键词:应急资源LRP
- 就诊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时间延误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并研究不同就诊方式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时间延误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接诊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1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患者使用的不同交通工具,将其分为对照组(n=57例,其他交通工具就诊)和研究组(n=57例,救护车就诊)。分别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治疗方式、住院期间病死率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42±0.7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53±1.42)min(t=14.663,P=0.000);研究组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为(95.83±22.7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1.42±36.59)min(t=13.247,P=0.000);研究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45.61%,与对照组的50.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573);研究组的再灌注治疗率为31.58%,与对照组的42.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7,P=0.244);研究组的溶栓治疗率为22.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χ~2=5.599,P=0.017);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χ~2=4.930,P=0.026)。结论为了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应该尽量选择救护车就诊。
- 李谨俐庄小妮孟娜
- 关键词:就诊方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门-字”时间延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估“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中国的客观现实对STEMI患者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有效缩短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首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并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括:(1)患者基线资料;(2)急诊冠脉血运重建各时间节段:总缺血时间、“门-囊”时间、“门-字”时间、“字-囊”时间;(3)患者家属的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门-字”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226例首诊于本院的STEMI患者的年龄为(55.23±10.80)岁,男性181例(80.1%)。226例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门-囊”时间、“门-字”时间、“字-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2 min、166 min、82 min、80 min。“门-字”时间在“门-囊”时间及总缺血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28.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门-字”时间延误的因素,结果表明,直系家属个数(P < 0.01)、家属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P = 0.010)、高中/中专(P = 0. 029)、家属顾虑医疗费用太高(P = 0.020)、等待更多亲属共同商议(P = 0.001)、咨询其他医务人员(P = 0.022)是“门-字”时间延误的危险因素,家属居住地为城市(P = 0.048)是“门-字”时间延误的保护因素。结论“门-字”时间过长是中国急诊冠脉血运重建实践的现实,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居住地、直系家属个数、家属的心理因素及处理方式等均对“门-字”时间延误产生影响。中国的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在强调“门-囊”时间的同时,也应重视“字-囊”时间。
- 陈盼盼董淑娟李静超余海佳宋慧慧杨亚攀乔堃龙东阳谭远远孔春灵楚英杰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影响因素
- 老年STEMI病人介入治疗门-球时间延误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门-球时间(DTB)延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急诊PCI的125例老年急性STEMI病人的相关资料,分析其DTB延误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25例病人中DTB>90min者36例,占2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糖尿病史、病变血管支数、入院时间、入院—首次心电图时间、首次心电图—决定PCI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启动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是老年急性STEMI病人DTB延误的影响因素(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血管支数、入院时间、入院—首次心电图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是老年急性STEMI病人DTB>90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老年STEMI病人介入治疗DTB延误的影响因素,可为改善医院就诊流程,缩短DTB,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 王明明王保荣周田田邹圣强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 2019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两组患者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至脑血管就诊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至脑血管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为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相关节点时间,因而该护理措施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廖静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干预
相关作者
- 王鹏

- 作品数:76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急性
- 叶佳媚

- 作品数:25被引量:134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静脉溶栓 乌拉地尔 溶栓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时间延误
- 陶晓晓

- 作品数:39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缺血性卒中 乌拉地尔 溶栓前 时间延误 急性缺血性
- 郑娴

- 作品数:18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缺血性卒中 乌拉地尔 溶栓前 时间延误 血压
- 胡美铃

- 作品数:18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乌拉地尔 溶栓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时间延误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