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篇“ 早籼杂交稻“的相关文章
高产优质早籼杂交稻惠优6601及配套制种技术
2021年
惠优6601是广西桂穗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优质不育系惠A与自选恢复系R6601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林勋勇钟海敏庞小淇吕桂权丘保贤
关键词:杂交稻感温型制种技术
早籼杂交稻“台早126”机插适应性试验
2020年
为有效保证早籼杂交稻“台早126”的成熟期及其高产稳产,对“台早126”开展了机插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台早126”采用机插栽培,在机插取苗本数档位统一为3档(机插本数为2.6本)时,以CK处理(种植密度为30 cm×12 cm)的产量最高;而在相同种植密度(均为30 cm×12 cm)下,以A3处理(机插本数为2.8本)的产量最高,且产量随机插本数的增加呈波浪形变化的趋势。
俞小欧徐强强王旭辉
关键词:机插种植密度
早籼杂交稻恒丰优342的选育
2019年
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绿黄占为材料,通过60Co辐射诱变,以后代单株M3(辐照M3代)为母本,以三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早熟恢复系明恢77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多年系谱选育,育成早熟恢复系福恢342;福恢342与广东粤良种业选育的恒丰A杂交,配组育成了杂交稻组合恒丰优342。经多年示范,表现后期转色好、抗病性好、产量高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杨惠杰
关键词:杂交稻早熟抗病选育
早籼杂交稻潢优308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2016—2017年福建省早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新育成的早籼杂交稻潢优30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潢优308具有很好的丰产性,高产稳产性好,适宜种植的区域广及适应性强,是一个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超高产潜力的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可在福建全省及周边同类型地区作早大面积推广应用。
王洪飞周鹏陈春霞郑菲艳董瑞霞涂诗航游晴如黄庭旭
关键词:杂交稻丰产稳产性适应性
氮肥对机插早籼杂交稻台早126生育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试验结果表明,早籼杂交稻台早126产量、有效穗以处理N3即施纯氮225 kg·hm^(-2)最高,结实率、千粒重则以处理N1即75 kg·hm^(-2)最高;说明氮肥的适量施用能提高水产量,而氮肥与磷、钾肥的科学配比不仅能增产,而且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可实现水绿色高产高效栽培。
徐强强俞小欧王旭辉
关键词:早籼杂交稻氮肥效应
早籼杂交稻全优1093的选育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早/晚恢杂交的方法,将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早熟恢复系明恢82与籼粳交迟熟恢复系育种材料制8杂交,选育出早熟恢复系福恢1093,并与抗瘟病、高异交率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全优1093。该品种经多年多点示范,表现出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53%,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2014004)。
涂诗航周鹏郑轶张水金董瑞霞郑家团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
早籼杂交稻福两优215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年
福两优2155是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用86315S与明恢2155配组而成的早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简述了福两优2155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李晓艳
关键词:早稻栽培技术
早籼杂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组合F2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关键词:杂交早稻胶稠度杂种优势
优质早籼杂交稻潭两优14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潭两优143是由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湖南省首个中熟早籼优质杂交稻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进一步加快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湖南省双季早产业效益,提出了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合理施肥;总苗数达标后,及时晒田控苗;湿润灌溉,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平均产量高达7.65 t/hm2。
黄启波黄庆任兴华周建军黄露余卓越贺升华
关键词:优质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6个籼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关键词:籼稻粒形性状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相关作者

梁庆平
作品数:74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高职 玉米新品种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梁康迳
作品数:228被引量:1,845H指数:2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籼稻 杂交稻 杂种优势 选育
陈启军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籼稻 早籼 杂交稻 长穗颈不育系
涂诗航
作品数:160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杂交水稻 选育 水稻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新组合
尹青女
作品数:3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籽粒性状 早籼杂交稻 大豆 转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