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66篇“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文章
- “标本兼治”蜂针疗法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应用蜂针疗法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关节状况、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R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与观察组(30例,接受蜂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关节状况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关节数均减少,关节压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均降低,晨僵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膝酸软、关节发热、肢冷不温、恶风畏寒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蜂针疗法治疗早期RA患者可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关节状况。
- 李丹丹李健强沈巍
- 关键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蜂针疗法甲氨蝶呤
- X线平片应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探讨
- 2025年
- 分析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疑似患者110例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及病理检查,检查其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滑膜增生、关节积液及骨侵蚀的诊断结果。结果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综合诊断结果为99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患者,占比90.00%(99/110);经X线检查结果分期,I期患者40例,II期患者59例,III期11例;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诊断灵敏度88.89%与病理检查94.9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滑膜增生的诊断灵敏度85.87%与病理检查的9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关节积液的诊断灵敏度76.00%与病理检查的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骨侵蚀的诊断灵敏度85.19%与病理检查的9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关节积液及骨侵蚀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增生准确率低于病理检查(P<0.05)。结论 采取X线平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在临床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措施联合诊断,以此提升诊断准确度。
- 李璋麟陈峥嵘
- 关键词:X线平片
- 磁共振成像联合Gal-1和Gal-3水平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Gal-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早期RA患者作为早期RA组,同期选择120例良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良性关节炎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检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Gal-1、Gal-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1、Gal-3水平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早期RA组与良性关节炎组均进行MRI检测,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检测MRI联合血清Gal-1、Gal-3水平与ACR诊断早期RA的一致性。结果早期RA患者血清Gal-1、Gal-3水平高于良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al-1单独诊断早期R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0.765~0.866),截断值为57.506 ng/mL;Gal-3单独诊断早期RA的AUC为0.812(95%CI:0.756~0.859),截断值为1.725 ng/mL,MRI联合血清Gal-1、Gal-3水平与ACR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32)高于MRI单独诊断(Kappa值=0.733)。MRI联合血清Gal-1、Gal-3水平诊断早期RA患者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指标,漏诊率低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早期RA患者血清Gal-1、Gal-3水平升高,MRI联合血清Gal-1、Gal-3水平诊断早期RA的诊断效能较好。
- 吴磊王宇翔贺兰汪琴季利君熊敏超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半乳糖凝集素-3类风湿关节炎
- 粪菌移植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RA主要由免疫系统驱动,症状多不明显或没有症状,若在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免疫系统可能更容易趋向“正常化”。目前临床上常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早期RA,但不良反应较多且疗效欠佳,亟需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基于肠道菌群治疗早期RA的粪菌移植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重建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主要综述粪菌移植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肠道菌群治疗早期RA的可行性。
- 曹士航昝强万东平
- 关键词:肠道菌群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
- MRI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MRI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并与传统的X线检查进行对比。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临床疑似早期RA患者的腕关节MRI和X线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MRI能够检出滑膜病变的比例为52.94%,骨髓水肿为82.35%,远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MRI分别达到了0.82和0.95,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结论 MRI在腕关节早期RA的诊断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尤其在病变的早期检出和诊断准确性方面。相较于传统的X线检查,MRI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敏感的检查方法。
- 蔡蕾
- 关键词:MRI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X线检查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研究
- 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患者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择就诊的7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患者,进一步实施关节镜检查确诊,研究磁共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 刘晶晶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核磁共振
- 基于“既病防变”理论探讨艾灸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基于“既病防变”理论观察艾灸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艾灸治疗的优势。方法 将我院56例E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足三里(双侧)、关元、命门、阳陵泉(双侧)、阿是穴进行艾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评分、病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治疗6个月后随访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评分、DAS-28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两组血清抗CCP抗体、RF、ESR、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评分、VA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抗CCP抗体、ESR、IL-6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RF、TNF-α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随访情况比较,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西药治疗ERA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艾灸调节免疫扶助正气,改善RA滑膜炎症状态有关,且艾灸联合西药对ERA的远期疗效更佳。
- 王文娟朱艳梁慧柏林康王淼
- 关键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艾灸既病防变远期疗效
- 关节腔靶向注射臭氧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关节腔靶向注射臭氧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联合组(n=4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案,即采用曲安奈德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关节腔靶向注射臭氧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超声评估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F、CRP、ACC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B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髌上囊积液深度、髌上囊滑膜厚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靶向注射臭氧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疼痛程度,并减轻膝关节病变。
- 张徐明刘炬姬森国吴頔刘芳
- 关键词:中药外敷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
- 类风湿因子亚型、抗CCP和抗RA33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亚型(包括IgG-RF、IgA-RF、IgM-RF)、抗CCP、抗RA33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可疑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RA组(135例)和非RA组(1556例),测定两组血清IgG-RF、IgA-RF、IgM-RF、抗CCP、抗RA33水平,比较各项指标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RA组IgG-RF、IgA-RF、IgM-RF、抗CCP、抗RA33水平均高于非RA组(P<0.05);单项指标中,灵敏度和正确指数最高的是抗CCP,特异性最高的是IgG-RF;抗RA33灵敏度最低但特异性比较高。联合检测中以只要有阳性为判断标准,灵敏度和正确指数增加,灵敏度最高的是RF亚型/抗CCP/抗RA33(为99.26%),其次是RF亚型/抗CCP(95.56%);正确指数最高的是RF亚型/抗CCP/抗RA33(78.57%),其次是RF亚型/抗CCP(78.52%)。如果以联合检测中所有项目均阳性为判断标准,特异性明显升高,特异性最高的是RF亚型+抗CCP+抗RA33(99.55%),其次是RF亚型+抗RA33(98.78%)。结论RF亚型、抗CCP和抗RA33等指标对R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这些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提高早期诊断效能。
- 任春锋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抗RA33抗体
- 肌骨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估
- 屈晓琳
相关作者
- 赵金霞

- 作品数:182被引量:6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 关节炎
- 栗占国

- 作品数:801被引量:3,558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关节炎
- 刘湘源

- 作品数:371被引量:1,65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
- 苏茵

- 作品数:160被引量:1,16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多中心 关节炎
- 郭智萍

- 作品数:70被引量:4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腕关节 髋臼唇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