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41篇“ 早期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章
恩他卡朋双多巴在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2025年
恩他卡朋双多巴是由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组成的新一代复方制剂,同时抑制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途径,通过双酶抑制左旋多巴外周代谢,提高左旋多巴生物利用度,较传统复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联合DDC抑制剂卡比多巴/苄丝肼;单酶抑制)进入脑内的比例更多[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推荐其为帕金森病早期治疗的首选之一。
恩他卡朋双多巴在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编写组刘春风程筱雨毛成洁
关键词: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恩他卡朋帕金森病生物利用度
早期帕金森病合并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5年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合并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0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是否伴有RBD,将患者划分为伴RBD组(共33例)和不伴RBD组(共47例)。通过搜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识别可能与RBD有关的因素,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鉴定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RB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伴RBD组患者在僵直型帕金森病、改良Hoehn-Yahr分级、冻结现象、便秘以及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发生率上均显著高于不伴RBD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和RLS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并发RBD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PD合并RBD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对疾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在PD的早期管理中,应重视对RBD的筛查,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延缓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赵春梅
关键词:早期帕金森病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作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当前可用于辅助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客观影像学检查较少。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利用利用H原子的化学位移效应和化学交换效应,可灵敏地检测细胞内游离蛋白、多肽的浓度,间接反应PD特征性ɑ-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核团内的浓度。在PD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APT在此阶段即可检测到患者颅内各个核团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D的诊断率。本文主要阐述APT成像在早期PD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张展张展冯婷婷任芳丽杨新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核磁共振成像
自由水成像探究早期帕金森病多巴胺系统关键核团的改变
2025年
目的通过自由水成像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脑部多巴胺系统的关键基底核团中自由水(FW)的变化,揭示其与早期PD的潜在联系。资料与方法2023年2—12月在帕金森病进展标志物计划数据库中纳入早期PD患者62例及健康对照27例,同时自行招募河南省人民医院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临床量表评估及MRI数据采集。通过自由水成像计算多巴胺系统关键核团的FW,并分析PD组与健康对照组FW的差异及PD组FW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双侧黑质致密部(SNc)及腹侧被盖区(VTA)中FW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2.458~3.914,P<0.05);PD组双侧SNc的FW与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Ⅲ评分及特质焦虑量表评分(r^(2)=0.223,P<0.001;r^(2)=0.125,P=0.018;r^(2)=0.151,P=0.003;r^(2)=0.128,P=0.017)呈显著相关,左侧VTA的FW与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Ⅲ评分(r^(2)=0.143,P=0.004)及右侧VTA的FW与特质焦虑量表评分(r^(2)=0.125,P=0.019)均呈显著相关。结论PD患者SNc及VTA的FW在早期显著升高,并与PD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相关。FW可能反映了大脑退行性变,这种改变可能与患者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减退相关。
郑谨翌申雨丁凯玥魏巍白岩王梅云
关键词:帕金森病弥散张量成像黑质腹侧被盖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早期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早期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具体分析指标包括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UPDRS-Ⅲ、HAMA、HAMD评分、P300波幅及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部分指标评分(包括视空间和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评分及总分)、HAMA评分[(10.55±3.11)分]、HAMD评分[(9.78±4.10)分]及P300波幅[(11.29±2.21)μV]、潜伏期[(384.75±48.26)m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UPDRS-Ⅲ评分与MoCA量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HAMA评分与注意力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HAMD评分与延迟回忆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有氧运动训练联合rTMS能显著改善早期P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有氧运动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在早期PD患者中推广、应用。
古祺李学吴少璞陈思远李东升郑晋华石小雪马建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重复经颅磁刺激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32例早期PD患者(PD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行^(18)F-FDG及^(18)F-二氢丁苯那嗪(^(18)F-FP-DTBZ)PET/MR脑显像;比较组间摄取程度,分析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18)F-FDG PET示PD组双侧额叶及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P均<0.05)而双侧壳核、脑桥和双侧小脑葡萄糖代谢增高(P均<0.05);^(18)F-FP-DTBZ PET示PD组双侧尾状核、前壳核及后壳核摄取均明显减低(P均<0.05)。PD组壳核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与对侧尾状核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呈正相关(r=0.305,P=0.014),额叶皮层SUV mean与对侧和症状侧尾状核(r=0.352、0.324)及前壳核(r=0.300、0.314)SUVR均呈正相关(P均<0.05),顶叶局部皮层SUV mean与对侧和症状侧尾状核、对侧前壳核SUVR呈正相关(r=0.329、0.303、0.330,P均<0.05)。结论早期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李霜闫少珍路伟钊宋天彬杨畅张春卢洁
关键词:帕金森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胃排空障碍在胃肠超声造影中的表现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胃排空障碍在胃肠超声造影中的表现。方法对32例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HY分级Ⅰ~Ⅱ期)并存在胃排空障碍(包括恶心呕吐、早饱、餐后持续性上腹胀满等症状)的患者(PD组)和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测量两组入组者在饮入胃肠造影剂后的不同时间点(0~120 min)的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收缩频率(ACF)、胃动力指数(GMI)、胃排空率(GER)、胃排空时间(GET)、胃壁增厚率、胃蠕动波速度等胃动力参数。结果PD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ACA、ACF、GMI及GE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胃窦排空时间大于对照组(P均<0.01);30 min时PD组胃壁增厚率及胃蠕动波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可借助胃肠超声造影得到有效评估。
董晓梦李斌陈连祥宋晓文王洪财苏毅鹏
关键词:早期帕金森病胃排空障碍
探究早期帕金森病Thy 1-SNCA模型小鼠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
2024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小鼠模型,以探究PD模型出现运动学习障碍的时间特征。方法选用6月龄Thy 1-SNC A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作为早期PD模型,与同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旷场实验、爬杆实验和Y迷宫等行为学手段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并以经典的匀加速转棒实验作为运动学习的行为学范式,来评估其运动学习能力。结果6月龄的Thy 1-SNC A TG小鼠在运动功能和空间记忆能力方面并未显示出异常,却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学习障碍。结论在早期PD模型小鼠上存在着特定的运动学习障碍,可作为早期PD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同时匀加速转棒测试可作为检测PD运动学习障碍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学手段。
付文欣王铁杨汝宁曲明芹高歌杨慧贾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
探索中医体操联合康复运动处方对老年早期帕金森病的干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分析在老年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群体中,以中医体操联合康复运动出发开展治疗干预工作,对实际干预结果和价值进行总结概括。方法:从我院近3年住院的帕金森病早期患者群体中选取了60例研究观察对象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使这些患者各自划分为20例Y组、20例X组以及20例Z组,对三组患者均开展基础治疗工作,对Y组患者予以药物联合心肺运动处方、中医医疗体操等手段进行治疗干预,在X组患者中单独予以药物治疗干预工作,在Z组患者中单独予以功能训练干预工作,将三组患者实际治疗干预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在统计对比三组患者UPDRS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治疗干预前阶段Y组中含有7例Ⅳ期、8例Ⅲ期、5例Ⅱ期患者,X组中含有8例Ⅳ期、8例Ⅲ期、4例Ⅱ期患者,Z组中含有9例Ⅳ期、8例Ⅲ期、3例Ⅱ期患者,在治疗后干预阶段统计结果显示Y组中含有3例Ⅲ期、10例Ⅱ期以及7例Ⅰ期患者,X组中含有14例Ⅲ期、5例Ⅱ期以及1例Ⅰ期患者,Z组中含有15例Ⅲ期、5例Ⅱ期患者,在统计对比中体现出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统计三组患者Webster评分结果中显示,三组患者各自Webster评分分别为(9.58±2.34)分、(18.45±3.15)分、(19.85±3.24)分,在统计对比中可以看到Y组和X组、Z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统计三组患者BBS评分与MBI评分结果中得知,三组患者在治疗干预前阶段的各项指标评分对比中不存在明显差异,在治疗干预后出现显著差异,Y组患者在BBS评分与MBI评分结果中显著大于X组与Z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统计对比三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和肢体功能能力等指标结果中,Y组患者和X组、Z组患者之间体现出了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中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
陆威赵伟丁绍祥
关键词:老年帕金森病康复运动处方
早期帕金森病诊断评分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早期帕金森病(PD)的诊断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PD患者75例及性别、年龄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5例,随机分为验证组(PD患者38例、健康志愿者37例)与训练组(PD患者37例、健康志愿者38例)。收集受试者历资料。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通过十折交叉验证确定最优参数,从训练组相关资料中筛选出具有相关性的诊断因子,并根据各因子系数构建诊断评分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以及拟合度。结果训练组与验证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经LASSO算法确定最佳参数λ=0.052,筛选出具鉴别能力的7个指标,诊断评分模型公式=-1.048+0.961×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评分+0.07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分-0.000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0.0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0.001×尿酸-0.046×各向异性(FA)+0.003×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FV)。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所筛选的7个指标可作为早期PD患者的独立诊断因子。在验证组中该诊断评分模型用于诊断早期P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91,高于7个因子单独诊断早期PD的曲线下面积;拟合曲线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结论基于RBDSQ评分、HAMA-14评分、VEGF、FA、NSE、尿酸及DFV构建了早期PD的诊断评分模型,该模型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汪国宏王玉婷王亚奇胡婉华夏仕勇

相关作者

刘春风
作品数:808被引量:3,558H指数:2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非运动症状
张玉虎
作品数:235被引量:67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基因多态性 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帕金森病
冯淑君
作品数:52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 小鼠 帕金森病患者 COMT基因
王丽娟
作品数:443被引量:1,640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基因多态性 宫颈癌 肝豆状核变性
聂坤
作品数:102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基因多态性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