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5篇“ 早志留世“的相关文章
- 上扬子西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重要层位火山活动记录——来自滇东北地区钾质斑脱岩的信息
- 2025年
-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在扬子地块及其周缘沉积了数层钾质斑脱岩,指示了该时期高频次的火山活动,前人对其年代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处。本次工作对上扬子西缘云南省永善县石门坎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划分,在涧草沟组、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马溪组二段及新滩组中共识别出11层厚度大于1 cm的钾质斑脱岩。通过对各组界线附近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涧草沟组底部界线年龄(449.9±4.3)Ma、五峰组与龙马溪组界线年龄(443.8±1.0)Ma、龙马溪组一段与龙马溪组二段界线年龄(438.5±3.5)Ma和新滩组顶部界线年龄(437.8±5.6)Ma四组年龄。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斑脱岩来源于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汇聚背景下的俯冲-碰撞造山环境,而第一层斑脱岩岛弧背景也是对华南地区存在残留洋盆的响应,其锆石U-Pb年龄(449.9±4.3)Ma指示广西运动在上扬子西缘最初发生的时间。然而,生物灭绝与高频次的火山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 王万能张耀堂李锁明吴亮袁永盛
-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生物大灭绝
-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 2024年
- 奥陶-志留过渡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恢复一直是国际上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国内扬子地区的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归纳总结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法,通过扬子内部多个区域、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研究,明确了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气候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水体较深而盐度较低,为还原性环境。晚期转为干旱气候,水体较浅而盐度较高,为次氧-氧化条件。
- 罗瑞
- 关键词: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
- 四川盆地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碳硫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过渡时期在全球出现的碳、硫同位素(δ^(13)C、δ^(34)S)显著偏移事件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造成这些同位素发生偏移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议,开展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在该时期沉积于不同区域的田林剖面和沙坝剖面共计47个页岩样品,分别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δ^(13)C_(org))、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测试,并结合Vensim 7.3.5系统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模型重建和动力学分析。【结果】(1)赫南特冰期前期,当有机碳埋藏通量增加1.5~2.0倍、黄铁矿埋藏通量增加1.5~3.0倍时,即可出现C、S同位素的同步正偏现象,指示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广泛发育的铁质缺氧水体有利于沉积有机质与黄铁矿的埋藏,而冰后期火山活动的增强是δ^(13)C_(org)短时间内出现显著负偏移的必要条件;(2)赫南特冰期前期较低的海水硫酸盐浓度(约为5 mM)是δ34S出现正偏移的基础,冰后期陆源硫酸盐输入通量的增加是引起δ^(34)S_(py)负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结果定量评价了δ^(13)C、δ^(34)S同步偏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地质历史时期C、S同位素分馏过程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定量预测模型。
- 王泽唐王超勇董再田朱昱璇
-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碳同位素硫同位素
- 北山造山带东部微波山早志留世S型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 2024年
- 为研究北山造山带东部微波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选取在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工作、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微波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类型、成因及构造背景。锆石年龄为(440.80±0.19)Ma和(155.05±0.37)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志留世,并在侏罗世形成复式岩体。岩石学特征定名本次样品为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与微量元素蛛网图为右倾型,显示岛弧岩浆岩特征。根据Yb、Y、Sr、Al_(2)O_(3)的含量特征确定其中两个样品为埃达克岩,建立微波山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早志留世小黄山洋盆向北俯冲,幔源岩浆底侵,长英质岩浆移出形成岛弧岩浆岩。
- 郭明星匡永生邵博群王霞霞王湘君杨志杰
-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早志留世S型花岗岩埃达克岩
- 渝西大足区块早志留世陆架微地貌对深层页岩气沉积-储层的影响
- 2024年
- 基于岩相学、三维地震、元素地球化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X线衍射分析等资料,研究不同微地貌单元对渝西大足区块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龙一1亚段)1—4小层沉积—储层特征的影响,分析优质页岩气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呈3级阶梯状微地貌格局,由北向南划分为陆棚高地、陆棚斜坡和陆棚洼地;中—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主要沉积于陆棚洼地,向北逐渐过渡至低碳—特低碳无纹层/弱纹层黏土质页岩或硅质页岩。龙一1亚段1和3小层发育中—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2和4小层以低碳—特低碳无纹层/弱纹层黏土质页岩为主;识别碳质硅质、硅质泥质和泥质硅质深水陆棚微相,由下至上反映两期海侵—海退沉积旋回,与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变化特征一致。由陆棚高地至陆棚洼地,沉积微相从泥质硅质过渡为碳质硅质,沉积水体古盐度和还原条件增强。海侵阶段,1和3小层沉积时期,碳质硅质深水陆棚微相向北扩张,沉积水体的还原性强、古盐度高,有利于生物繁盛和有机质保存,在陆棚洼地和陆棚斜坡发育高比例的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M8)和中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M11),高有机孔和脆性指数提高总孔隙度;海退阶段,2和4小层沉积时期,硅质泥质深水陆棚微相向南扩张,主要发育低碳弱纹层黏土质页岩(M5)和特低碳无纹层黏土质页岩(M6),有机孔降低和黏土比例增高导致总孔隙度降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孔隙度和脆性指数整体呈向陆棚洼地逐渐增大的特征,受微地貌格局控制显著。该结果为渝西深层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 陈维铭万翠蓉李悦钟铮严雪齐蒋威刘建平王佳王敦繁谭先锋
- 关键词:微地貌龙马溪组早志留世
- 川东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转折期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期,在此期间发生众多重大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生物大灭绝、海平面的升降、赫南特冰川和海洋缺氧等。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连续,可作为理想的区域,对研究晚奥陶...
- 张治波
- 关键词:古气候风化作用
-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滇黔北昭通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期,相较于盆内的长宁—威远地区,其沉积水体相对更浅、更靠近物源区,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沉积可能与盆内存在差异。因此,厘清滇黔北昭通示范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硅质成因、物质来源以及源区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昭通示范区太阳区块为研究区,利用区内四口井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数据,探讨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源区背景、源岩属性及硅质来源。【结果】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硅质主要来自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物质,生物成因硅自下而上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与陆源成因硅相反的变化规律;晚奥陶世存在短暂的冰期,直到早志留世冰川发生融化,海侵事件发生,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水体不断变浅,陆源输入总体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加的特征,沉积速率也呈现相同的规律。部分样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小幅度波动,反映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可能存在混合物源。【结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原始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和黔中隆起的花岗岩和沉积岩,沉积时受一定海底热液的影响,但原始热液组分极少;相关指标综合反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 李娟陈雷胡月计玉冰卢畅董建华谭秀成谭秀成杨琳陈鑫
- 关键词: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物源分析
- 火山活动对黑色页岩有机质的控制及其模拟实验研究 ——以南川三泉剖面早志留世龙1段为例
- 车前进
- 东昆仑造山带北缘早志留世黑云母花岗岩成因被引量:1
- 2023年
- 昆北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选择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早古生代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0±1.05 Ma,形成时代为早志留纪;岩石具有高硅(SiO_(2)=70.0~71.9 wt%)、高碱(Na_(2)O+K_(2)O=7.09~7.58 wt%)、A/CNK=1.03~1.11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镍、钛、磷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Eu/Eu^(*)=0.49~0.52);岩石具有富集的锆石Lu-Hf同位素,其ε_(Hf)(t)=-11.47~-0.36,对应的二次模式年龄为2.1~3.1 Ga,表明其起源于中元古代成熟地壳的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黑云母花岗岩是由于昆北地体和柴南地体碰撞后阶段,地壳物质在伸展减薄背景下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
- 白奋飞张红兵巨银娟赵俊英周康
-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早志留世HF同位素
- 川南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铁化-硫化水体转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 2023年
-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过渡时期形成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被广泛关注,对该时期的古海水化学条件研究是解开其成因的重要环节。通过古生产力恢复、Fe组分、S组分以及S同位素测试探讨研究区铁化-硫化水体在该时期变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南沉积区4个剖面的古生产力指标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南坝子剖面(34.11 mg/cm^(2)/kyr)、双河剖面(29.06 mg/cm^(2)/kyr)、田林剖面(23.40 mg/cm^(2)/kyr)和长河碥剖面(14.60 mg/cm^(2)/kyr);田林剖面、长河碥剖面和沙坝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在0.79%~7.17%,2.24%~6.11%和0.26%~6.01%;田林剖面的五峰组、观音桥组与龙马溪组的Fe_(HR)/Fe_(T)与Fe_(py)/Fe_(HR)平均值分别为0.55,0.25,0.74与0.58,0.44,0.64;长河碥剖面五峰组与龙马溪组的Fe_(HR)/Fe_(T)与Fe_(py)/Fe_(HR)平均值分别为0.47,0.61与0.57,0.60;沙坝剖面的五峰组与龙马溪组的Fe_(HR)/Fe_(T)与Fe_(py)/Fe_(HR)平均值为0.43,0.50与0.54,0.54;长河碥、田林、双河和南坝子剖面的δ^(34)S_(py)值分别为-3.8‰,1.2‰,9.81‰和11.13‰,川南沉积区4个剖面的δ^(34)S_(py)值在赫南特冰期出现了显著的梯度变化。铁化-硫化水体的转化与古生产力、活性铁含量,陆源碎屑硫酸盐的输入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活性铁减少与硫酸盐输入通量加大,增加了硫酸盐的相对通量促进了硫化水体的形成。
- 朱昱璇王超勇董再田王泽唐
相关作者
- 张廷山

- 作品数:197被引量:1,587H指数:23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生物礁 龙马溪组 页岩气 页岩
- 何心一

- 作品数:33被引量:4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四射珊瑚 晚奥陶世 志留纪 早志留世 新资料
- 王玉满

- 作品数:102被引量:4,572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页岩气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中国页岩气
- 董大忠

- 作品数:210被引量:7,618H指数:5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页岩气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五峰组
- 陈建强

- 作品数:109被引量:1,06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四射珊瑚 层序地层 奥陶纪 海平面变化 第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