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97篇“ 日常活动能力“的相关文章
-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在早期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的时间段内,本研究共招募了80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等大的组别,每组40例。对照组仅执行了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早期中医康复护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显示出NIHSS评分的显著上升和MMSE评分的显著下降(P<0.05),表明其神经功能有所改善而认知功能有所减退。在功能评估方面,观察组的FMA和FIM评分显著提高(P<0.05),显示出更好的身体功能恢复。情绪方面,观察组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反映出更积极的情绪状态。结论 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能显著提升患者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
- 李袁晶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结构式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结构式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结构式教育,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均未有脱落病例。干预8周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8周后,两组的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高于干预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Q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8周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躯体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ADL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结构式教育可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 陈温灵吴玲玲陈茹茹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 ADL评分下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基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下的针对性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B组干预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ADL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 基于ADL评分的针对性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干预能减轻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的功能障碍,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
- 王天依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生活自理能力
- 探究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价值
- 2025年
- 探讨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对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门诊随访置入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SF-36量表评分;结果 在安装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缓解,SF-36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可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王冠达
- 关键词:缓慢型心律失常
- 探讨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汤剂对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 2025年
- 探讨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汤剂对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选择,随机以分,各35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中药治疗方法。结果 经评估显示,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呈更高值(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更高,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汤剂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肌张力,并提升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并增强满意度。
- 薛智涛
-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中药
- 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
- 2024年
- 目的了解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现状,分析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代际和谐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选取6775名年龄≥60周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Studio软件的潜在类别模型拟合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使用Stata 17.0软件分析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状况,并运用多元logit模型探究子女情感支持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子女情感支持影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018年我国老年人低活动能力比例(47.50%)明显高于一般能力(个人中心7.36%,家庭中心36.49%)和高能力(8.65%)群体。其中,在一般能力的家庭中心类活动中女性(44.16%)比男性(28.22%)、≥70周岁的年长老年人(49.37%)比60~69周岁的老年人(24.59%)、初中及以上学历(37.09%)比小学及以下学历(36.29%)、非农业户籍(56.60%)比农业户籍(30.46%)老年人的参与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子女情感支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状况,对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一般能力(OR=1.35~1.44,P<0.05),尤其对老年人参与家庭中心类活动一般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OR=1.37,P<0.01)。子女情感支持可以通过降低老年人孤独感(β=-0.14~-0.08,P<0.05)的方式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结论我国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较差,子女情感支持正向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人参与家庭活动增益作用明显,降低孤独感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 范围苗钟元
- 关键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
- 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日常活动能力作为预测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测试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该文旨在通过分析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测试指标间的关联性,筛选出安全简便的测试指标,为优化和完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测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和浩特市社区168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及30 s椅子坐立实验、5次坐立实验、八步折返走测试、4.57 m步速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4 m步速测试。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受试者的TUGT与5次坐立实验、4.57 m步速呈正相关,与30 s椅子坐立实验呈负相关;男性受试者的4 m步速与4.57 m步速、5次坐立实验、八步折返走呈正相关,与30 s椅子坐立实验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的TUGT与4.57 m步速、5次坐立实验、八步折返走呈正相关,与30 s椅子坐立实验呈负相关;女性受试者的4 m步速与4.57 m步速、5次坐立实验、八步折返走呈正相关,与30 s椅子坐立实验呈负相关。结论:TUGT和4 m步速与4.57 m步速高度相关,同时与30 s椅子坐立实验、5次坐立实验和八步折返走也具有相关性。因此,TUGT和4 m步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高度替代4.57 m步速,并有效替代30 s椅子坐立实验、5次坐立实验和八步折返走,作为评估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测试指标。
- 赵雅楠吕喜花戈佳珍王大伟
- 关键词: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
-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的老年夫妻日常活动能力与抑郁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探讨老年夫妻日常活动能力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筛选出一般资料及主要变量资料完善的老年夫妻2493对。采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测量老年夫妻日常生活能力,10项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10)测量抑郁症状。采用SPSS 22.0分析丈夫与妻子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抑郁间相关性,并基于AMOS 26.0构建二者间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丈夫BADL受损率为20.5%,IADL受损率为21.1%,有抑郁症状者占29.4%;妻子BADL受损率为29.2%,IADL受损率为30.9%,有抑郁症状者占46.2%。APIM分析结果显示,主体效应方面,丈夫BADL对自身抑郁情绪有显著负面影响(β=-0.454,P<0.001),妻子BADL、IADL对自身抑郁情绪有显著负面影响(β=-0.120,-0.312;P<0.001)。客体效应方面,丈夫BADL、IADL对妻子抑郁情绪(β=-0.081,-0.057;P<0.05)、妻子BADL、IADL对丈夫抑郁情绪(β=-0.070,-0.072;P<0.01)均存在负面影响。结论:老年夫妻日常活动能力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主客体效应。应将老年夫妻视为一个整体,关注双方的二元交互作用,制订针对性的整体照护措施,同步提升老年夫妻生活能力、改善抑郁情绪。
- 张海宇龙小莲李慧蒋艳萍杜娟
- 关键词:老年夫妻日常活动能力抑郁
- FOCUS-PDCA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FOCUS-PDCA模式护理干预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二零二三年一月到二零二三年十二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人数同为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FOCUS-PDCA模式护理干预。对比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肌肉功能情况。结果 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肌肉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对比内容更好(P<0.05)。结论 FOCUS-PDCA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功能,提升护理评价。
- 魏娜刘翠
- 关键词: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
- 老年脆性骨折患者术后衰弱、日常活动能力与跌倒恐惧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老年脆性骨折患者术后跌倒恐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术后衰弱、日常活动能力与跌倒恐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修订版跌倒恐惧调查问卷、简易衰弱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以及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对济南市某三甲医院创伤中心住院的212例老年脆性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脆性骨折患者术后跌倒恐惧得分为(40.73±5.90)分,衰弱得分为(2.62±1.37)分,日常活动能力得分为(56.93±19.80)分。术后跌倒恐惧与衰弱得分(r=0.579,P<0.01)呈正相关,与日常活动能力得分(r=-0.705,P<0.01)呈负相关;衰弱与日常活动能力得分(r=-0.587,P<0.01)呈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长期服药种类、术后疼痛、抑郁、衰弱、日常活动能力是术后跌倒恐惧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较高程度跌倒恐惧,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跌倒恐惧状况,尽早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抗跌倒恐惧能力。
- 张青宋珊珊寇怀琳李浩淼王大伟
- 关键词:脆性骨折衰弱日常活动能力老年
相关作者
- 唐济湘

- 作品数:43被引量:3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心身疾病 老年人 老年 离退休老人 心理状况
- 张晋碚

- 作品数:284被引量:2,247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 双相障碍
- 叶葶葶

- 作品数:121被引量:6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医学教育 预防医学教学 镉 谷尘
- 刘淼

- 作品数:162被引量:98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老年人群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患病率
- 帕丽达·买买提

- 作品数:28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研究主题:膝关节挛缩 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综合征 废用性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