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5篇“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相关文章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处置措施分析
- 2025年
- 探究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处置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 李芬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副作用护理措施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微创贴”护理效果的观察
- 2024年
- 目的 浅析婴幼儿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微创贴”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百白破疫苗接种者5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签护理,观察组采用“微创贴”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针刺后以及接种后不同时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4±1.23)分高于对照组(89.58±3.23)分(t=3.398,P<0.05)。观察组婴幼儿配合度评分为(84.56±3.34)分高于对照组(78.43±3.45)分(t=20.185,P<0.05)。结论 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者实施“微创贴”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强防护。
- 曾慧琳熊虹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护理效果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
- 2023年
- 分析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症状以及对出现副作用的处置措施展开分析,并让疫苗接种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的辖区中(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600例年龄在3个月之上的儿童(600位家长),对600例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自身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随后执行有效预防副作用的措施。总结600例婴幼儿其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作为婴幼儿家长在护理工作上的整体满意程度(采取问卷调查表)、处于3个月和4个月,5个月以及18~24个月年龄阶段的幼儿产生异常反应的发生率等多种参数指标也需要进行观察。结果 600例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婴儿里共计有20例婴儿产生了不良反应,占到整体人数比例的3.33%(20/600),并未产生不良反应的婴儿占到了整体的96.67%(580/600);20例不良反应里3个月婴儿其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可以达到5.00%(1/20)、4个月婴儿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可以达到10.00%(2/20)、5个月婴儿产生的异常反应发生率可以达到50.00%(10/20)、18~24个月幼儿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5.00%(7/20),不同年龄阶段其不良反应出现率进行对比,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婴幼儿家长对于当前护理工作整体的满意率可以达到99.67%(598/600)、不满意率可以达到0.33%(2/60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相对较高,在对婴幼儿展开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严格完成操作方式的规范。
- 陶彩霞邹洪月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护理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微创贴”护理效果的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价婴儿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后使用“微创贴”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5月龄接种DTaP疫苗的婴儿作为目标人群,分为干预组(“微创贴”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棉签护理)。干预组在疫苗接种30 min后,将“微创贴”揭除,记录接种后7 d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4877人次纳入分析,其中干预组2387人次,对照组2490人次;两组3针次局部不良反应均为1级和2级,无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96%和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1,P<0.05);均以红晕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38%、16.95%,其次为硬结,发生率分别为7.04%、14.34%。干预组红晕、硬结、皮疹、触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肿胀、瘙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各针次、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有99.12%的家长认为使用“微创贴”护理比传统棉签护理更安全,97.99%认为“微创贴”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98.45%认为“微创贴”更能减少疫苗接种后宝宝的哭闹。结论3~5月龄婴儿接种DTaP疫苗后,接种部位使用“微创贴”护理比传统棉签护理更为安全和有效。
- 魏明伟王文娟张鹏何卫华武景亮梅茂冬梁祁潘红星
-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护理效果安全性
- 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联合疫苗(combined vaccine)是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生物体或提纯抗原通过物理方法混合后制成的单一疫苗制剂。联合疫苗的使用能够减少免疫针次,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及家长的接受度;降低运输、储存和管理成本;避免漏种,提高疫苗接种率。目前,国外已有多种联合疫苗上市,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国内已有部分联合疫苗上市,还有多种联合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近年,随着国内组分百日咳疫苗、Sabin株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研发的成功,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为基础的联合疫苗得到了较大发展。本文就国内外已上市和临床试验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为基础联合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联合疫苗的研发提供思路。
- 屈旭成王婷婷刘建凯郑海发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联合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同接种部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改变优先接种部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为人群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0年9月—2022年8月苏州市吴江区百白破疫苗AEFI监测数据,并选择同时段吴江区所有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百白破疫苗的接种信息,对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臀部接种AEFI报告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接种部位(P<0.05);加强免疫AEFI报告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础免疫(P<0.05);不同接种部位接种后发生AEFI的临床症状以局部红肿为主,局部红肿、局部硬结、瘙痒及其他症状(嗜睡、异常哭闹等)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种部位局部红肿反应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前外侧接种红肿严重程度低于其他接种部位(P<0.05),上臂三角肌接种后局部红肿强反应(>5.0 cm)明显高于臀部(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不同部位接种后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大腿前外侧接种值得推广。
- 沈敏刘存芳钱一丹陆志荣
- 关键词: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部位局部红肿
- 2019-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河南省漯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点。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漯河市2019-2021年DTaP AEFI个案信息,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DTaP接种剂次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接种DTaP 204 488剂次,报告AEFI病例551例,报告发生率269.45/10万剂;2019-2021年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74/10万剂、329.98/10万剂、206.37/10万剂,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1.32∶1,2岁以下儿童占93.28%;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在5-7月,占39.20%;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8.73%,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生AEFI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率为36.12%,不同年度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漯河市DTaP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应加强监测,规范开展接种告知。
- 贾孝提刚孩赵桂让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接种DTaP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个案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常见的比例报告比(PRR)和报告比值比(ROR)及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和模糊贝叶斯伽马-泊松收缩论(GPS)四种方法分析DTa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疑信号。结果 经过核实修订,2 457例有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纳入分析范围,其中DTaP311例,占12.66%;采用PRR、ROR、BCPNN发现的可疑信号均为3个,为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GPS发现2个可疑信号,分别为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DTaP无菌性脓肿、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可疑信号增高;可疑信号仅是通过报告数量上的分析得出,提示可能存在升高的风险,并非确定存在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日常AEFI监测和可疑信号的识别与评价。
- 史鲁斌杨凯朝杜冰会姬艳芳李军张肖肖徐瑾张延炀
- 关键词:数据挖掘疫苗疫苗安全性
- 2019年中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脱漏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常规免疫脱漏情况。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2019年全国分县区的DTaP免疫接种数据,计算不同省份DTaP的累计接种率和脱漏率;依据各省份县区DTaP脱漏率的P_(25)、P_(50)、P_(75),将各省份所辖县区分为4组(Q_(1)~Q_(4)),分别计算4组县区的DTaP平均脱漏率和绝对差值(Q_(4)组与Q_(1)组县区DTaP平均脱漏率之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绝对差值与省级DTaP脱漏率、第1剂次DTaP(DTaP_(1))和第3剂次DTaP(DTaP_(3))接种率的关系。结果2019年中国各省份DTaP1接种率在92.98%~99.94%之间,M为99.55%;各省份省级DTaP脱漏率在0.36%~28.66%之间,M为3.54%。省级DTaP脱漏率超过10%的省份有甘肃和贵州,分别为28.66%、17.19%;各省份绝对差值在4.02%~39.22%之间,M为10.16%;绝对差值较大的省份有甘肃、青海、辽宁和贵州,分别为39.22%、34.48%、23.31%和21.3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差值与省级DTaP脱漏率呈正相关,rs为0.492(P=0.004),与DTaP_(1)、DTaP_(3)接种率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542(P=0.001)和-0.562(P=0.001)。结论2019年中国部分省份县区间的DTaP脱漏率存在差异,西部省份县区差异性相对较高。
- 叶家楷曹雷余文周宋祎凡尹遵栋
- 关键词:免疫规划接种率
- 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
- 2022年
- 小儿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时,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患儿120例为研究样本,纳入时间范围即2021.1-2021.12,经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讨论,60例患儿/组,对比组、试验组,一般护理措施干预对比组,护理干预方案用于试验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接种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较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接种成功率、接种及时率与对比组相比较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较对比组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比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措施于小儿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过程中使用时,患儿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升,促进了接种成功率与及时率,是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的医疗措施,对降低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促进影响。
- 蒙莉
-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满意度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相关作者
- 马姗姗

- 作品数:35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预防接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
- 邱睿

-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过敏反应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预防接种 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暴露人群
- 潘红星

- 作品数:52被引量:208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安全性 免疫原性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疫苗
- 郑海发

- 作品数:80被引量:2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疫苗 免疫原性 B型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 联合疫苗
- 徐瑾

- 作品数:113被引量:6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麻疹 抗体水平 流感 脊髓灰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