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篇“ 方法论批判“的相关文章
- 经济解释如何可能 一个方法论批判
- 本书批判性地探讨了经济学如何借助“理性原则”的一般形式和具体内容来解释其对象-无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消费循环、稀缺资源配置,还是市场组织结构。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澄清经济学在认识论层面的边界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经济学的职责...
- 李成作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证主义思潮的方法论批判
- 2022年
- 19世纪的科学主义大潮使西方形而上学失去主导地位,时代呼唤新的哲学和新的方法,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大思潮几乎同时应运而生。实证主义思潮立足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主义,综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传统并贯彻于一切科学研究,而马克思主义思潮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唯物辩证法,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实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在对实证主义思潮的方法论批判中,马克思发展历史辩证法,批判孔德实证科学的“无历史感”;恩格斯基于自然辩证法,批判孔德实证科学方法的机械性和科学分类法;列宁站在唯物主义一般原则的立场上,批评马赫实证科学方法的绝对客观化。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观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历史观的不同,使它们在解决现代性问题时走上不同的道路。比较分析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差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清晰认识实证主义固有的缺陷,突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本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决现实问题。
- 郭台辉付正发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批判
- 中国旅游研究的方法论批判被引量:3
- 2022年
- 中国旅游研究正面临思想和理论创新滞后的窘境,对旅游哲学和方法论的忽视是主要原因。旅游研究的哲学困境有其历史根源,方法论层面缺乏深刻省思和批判争鸣是其关键原因。当前,中国旅游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过度"和三个"缺失":研究主题过度政策和行业导向,研究范式过度实证主义倾向;对旅游问题的社会根源反思缺失,旅游研究的批判性思维缺失,旅游思想史和方法论研究缺失。需要对旅游、旅游业和旅游研究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将旅游所涉及三个基本层面:个体性、社会性和经济性进行统合思考。基于旅游研究的跨学科特征以及旅游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重构旅游研究理论的路径有三个:首先,必须唤醒学科的理论意识,并重塑旅游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其次,需要注重旅游思想史研究,并鼓励方法论争鸣,形成旅游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谱系;最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推进旅游、旅游业与旅游研究的辩证统一,实现精神的自由、社会的交流和学术的独立。
- 张清源叶超
- 关键词:旅游旅游学哲学认识论范式
- 方法论批判视域中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 2021年
- 经济学对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论证得出利润率的变动趋势迥异,已构成“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其实,利润率下降规律不是因下降的结果而存在,而是因下降的趋势驱动历史的上升运动而存在,而且这种上升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对这一规律实证论证的结果无论是利润率上升还是下降,都陷入方法论的窠臼,因为通过计算得出的利润率与“利润率下降规律”中的利润率并不相同,这种计算方法遮蔽了与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相统一的资本积累、生产力提高和资本内在否定性,这必然导致技术层面可计算的利润率上升亦或下降的不确定结果。构成这一迷局的关键不在于上升还是下降,而在于出发点上方法论的不同。
- 宁殿霞
- 关键词:资本有机构成方法论批判
- “佐米亚”理论预设反思与方法论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遮蔽下的《逃避统治的艺术》被引量:1
- 2021年
- 斯科特在《逃避统治的艺术》一书中运用了可视为人类学学科标识的整体论、互动论和比较方法,倡导反中心主义、反进化论观念,并通过系统论证,试图提炼出阐明高地族群逃避国家统治的策略性及合理性的一种"佐米亚"理论。然而该书却在深层次上陷入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窠臼:国家与高地二元对立冲突的精简论证结构,植根于对高地族群秉持绝对化自由价值观的预设;基于"手段—目的"逻辑导致的系列论断错误,源自对高地族群具备"原始"工具理性的预设。而与之匹配的旨在构建普世性理论的演绎法,也没有真正实现预期的、创新研究方法的目标。可见,基于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理论预设及其方法论问题才是该研究遭到广泛质疑和持续批判的根本原因所在。
- 郑宇张梦尧
- 关键词:斯科特理论预设方法论
- 关于儒学非意识形态化诉求的方法论批判
- 2021年
- 目前国内意识形态基本结构呈现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儒学三分的局面。今日的儒学已沦为各派思想斗争的话语工具,尤其是自由主义利用儒家的话语来表达自由主义思想,构成儒家自由主义,即所谓儒学的非意识形态化诉求。实际上是指自觉或不自觉地确立起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有别的隐晦的意识形态,反主流意识形态。儒学传播中的非意识形态化诉求有三种方法:一是断章取义,搁置文本的整体语境而孤立地执着于具体词句;二是抽象继承,忽视文本的历史背景而抽象掉其核心内涵;三是旧瓶新酒,以文本为工具性载体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置换。今天对儒学思想的传播,在借助儒学文本对其作诠释时,对所批判的三种方法应该保持警惕,有原则地使用,其原则即坚守意识形态底线,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
- 李元
- 关键词: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断章取义
-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构建的方法论批判——新科技革命时代的法律伦理与法律技术被引量:2
- 2020年
-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必将遇到诸多法律问题,但现行法律体系足以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立法层面最多只需因应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对既有制度规范做适应性的调整和适用领域的扩张即可。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肯定论的诸多理由并不足以彻底动摇现有的法律人格理论和制度框架,其多种构建方法也都存在根本性争议。法律人格是法学上纷繁复杂权利义务关系在形式和内容上聚合的交会点,不宜动辄创设。无论是适用于自然人的伦理性法律人格,还是适用于法人的工具性、技术性法律人格均有其构建、适用的前提,人工智能不能套用这些既存的理论和制度。人工智能的伦理性问题不能靠法律本身解决,亦非人类自身可以单独决定,从法律功能角度考虑也无需为人工智能构建独立的技术性法律人格。法学家、立法者需要谨慎冷静地面对新科技革命时代的法律伦理与法律技术问题。
- 聂卫锋
-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人格伦理人格
-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心理历史学派”的方法论批判———读美国学者白鲁恂《作为领袖的毛泽东》
- 2020年
- 出于理解当时中国状况和转变毛泽东研究范式的目的,美国学者白鲁恂在其毛泽东研究中引入心理历史分析方法,从情感视角剖析毛泽东的性格心理,着力阐释毛泽东的个性心理对其政治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心理历史分析尽管为从历史微观视角丰富毛泽东思想肖像提供了启示,但也暴露出其方法论缺陷,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对其开展严肃批判。
- 贺银垠
- 关键词:毛泽东
- 当代比较和国际教育研究方法论批判
- 2019年
- 比较和国际教育研究长期以来面临认识论上的根本问题。这一学科领域在西方和非西方社会都受到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支配,而西方学术话语本身便存在着问题,全球化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随着比较教育学在世界各地大学的建立,其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弱点日益显现。社会科学建制的全部历史一直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比较和国际教育学者声称反对地方偏狭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以尊重他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为傲,追求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 杨锐叶薇
- 关键词:国际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种族中心主义西方学术西方中心主义
- 从东方学方法论批判反思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范式被引量:3
- 2019年
- 萨义德的《东方学》着眼于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开创了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萨义德对东方学的方法论基础进行了否定,揭示了东方学服务西方殖民东方的学术工具立场、西方中心的"我们—他者"二元对立思维、单一静止的本质主义类型化概括、丧失客观性的反经验阐释与表述等研究缺陷。但在批判的过程中其方法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漏洞,造成对东方学的部分误读。反思东方学的方法论基础,有助于审视处于东方学范畴内的中国研究,从"互构"视角寻求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方式,着眼于"我们"与"他者"的共同在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视角,问题与研究的彼此观照,经验与理论的相互促动,坚定中国话语体系的中国表达。
- 杨奎臣杨萍郭西
- 关键词:东方学东方主义方法论批判
相关作者
- 龙斧

- 作品数:81被引量:1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方法论 混合所有制经济 新古典经济学 国有企业 唯物主义
- 王今朝

- 作品数:121被引量:2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方法论 新古典经济学 唯物主义 经济学
- 叶超

- 作品数:67被引量:79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城镇化 地理学 城乡关系 人文地理学 城乡
- 叶险明

- 作品数:120被引量:78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 研究主题: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 方法论 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杨锐

- 作品数:14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 社会科学 创业教育 方法论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