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2篇“ 新诗史“的相关文章
- 诗歌史书写的史料意识与求真意志——论陆耀东的新诗史写作
- 2025年
-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第二代”奠基性学人之一,陆耀东以新诗研究见长。从最早研究郭沫若、闻一多等诗人开始,他就与新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间,他致力于诗集、诗选和相关报刊等第一手资料的寻获,试图以严谨的史料意识和“水磨功夫”写出一部堪称“信史”的新诗史。直到古稀之年,他才以毕生积累来撰写三卷本《中国新诗史(1916—1949)》。陆耀东反对以论代史,在保持求真意志中以真实细节和个体诗人作为撰史依据,致力于建构出基于史料真实的新诗情境史,这一选择打破了过去以流派和思潮来写文学史的历史格局,突出了诗人应位于新诗史的主体地位的诉求。其新诗史的撰写不仅立足于史,且同样注重诗艺本身的演进,作者对于诗人的阐释与评价客观、公允,且不乏综合性的审美判断,为新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启示。
- 刘波
- 关键词:新诗史
- 诗人译诗:新诗史上一种有意味的批评形式
- 2025年
- 不论活跃与否,常规的诗歌批评一直存在。除此之外,在诗歌史上至少还存在着“审读润诗”“以诗论诗”和“诗人译诗”这三种看似另类、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诗歌批评形式。其中,从中国新诗史的角度来看,“诗人译诗”值得特别关注。就一位具体的诗人而言,譬如戴望舒或穆旦,他身上的“诗人译诗成分”不仅往往与其诗人写诗成分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难分轩轾,甚而至于前者在特定的情形下,往往还能超越后者。那么,“诗人译诗”究竟何为,或何以成为可能--在对五位重量级中国现当代“诗人译诗”践行者的深度打量同对九种经典外诗的“诗人译诗”式译解中,应该能摸到一些棱角、找到一些影像。
- 于慈江
- 关键词:新诗史诗歌批评以诗论诗
- 从何为本体到本体何为——新诗史研究“历史化”的经验与省思
- 2025年
- 作为富有活力的研究范式,“历史化”参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转型。新诗史研究内嵌于整个当代文学的研究体系中,其“历史化”与后者的范式转型有着某种同构性。由于文类特殊性,新诗史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 许再佳
-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诗史研究范式转型同构性本体
-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的重构
- 2023年
-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新兴的现代白话新诗就进入史家视野,中国文学史著作开始叙述新诗。一百年来不同时期的文学史家,依据自己的史、诗立场,构建出不同特征的新诗发生发展史,提供了认识百年新诗的不同路径与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重视传播接受现象、引人传播接受概念的新诗史,使得新诗史对新诗历史本相的还原大打折扣。正因为此,本文提出重返创作与传播历史空间,从传播接受维度重建新诗史的问题,对重构的理由、重构原则、具体路径进行论述,阐释重构过程中应审慎处理的关系范畴,并揭示重构的价值与意义。
- 方长安
-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白话新诗文学史家百年新诗
- 决绝的“现代”——新诗史上穆旦的意蕴
- 2023年
- 如果要深入认识和实际把握穆旦这位杰出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意蕴,可以借助同属“中国新诗派”的袁可嘉在《我们底难题》一文中做出的十分富于洞见的论断:新文学运动实质上不但有着“题中应有之义”的“文学性”,更富于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性”,某种程度上甚至“文化性”要超过“文学性”。由此出发,我们或许可以从更为宽广的“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去审视穆旦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唐曦
-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中国新诗史文化维度意蕴
-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
- 2023年
-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白话新诗,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诗学浪潮。20世纪30年代,以象征派和现代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引领了新一次美学观念的变革。早期的白话诗由于需要突显极端的自由而显得缺少诗美,新月派由于对格律形式的追求而显得逐渐僵化,现代派对两种形式进行了融合和调整,但难免也给传统的研究者和广大的读者带来了一种陌生性,使诗歌变得难以读懂。
- 胡晋
-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诗歌流派白话新诗象征派废名新月派
- 凿通古今诗艺的心灵源泉——试谈谢冕先生新诗史研究的文化渊源
- 2023年
- 谢冕先生以治中国新诗史而闻达于天下,但他的学养却贯通古今中外的广阔疆域,也覆盖了诗歌散文与文学史的诸多领域。或者说,他的新诗史研究是建立在古今中外广大范文本空间中的心灵对话,个体与个体的对话,也是集体与集体的对话,更是各种文体间的互文性话语交响。《新诗萃》最能体现他对新诗从发生到演进的系统性梳理,而《1898:百年忧患》作为他最重要的学术专著,则为中国诗歌从文言旧体到白话新诗转型摹写出前因后果的历史关节点。
- 季红真迟晓旭
-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白话新诗心灵对话文本空间诗艺
- 当代人写当代史——孟樊《台湾新诗史》访谈录
- 2023年
- 访谈著作《台湾新诗史》:本书于2022年5月由中国台湾新北市联经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孟樊、杨宗翰两人共同撰写,耗时近20年,写下逾40万字的内容。该部诗史以通史形式讲述了台湾地区新诗的历史演变。
- 孟樊谭谋远
- 关键词:新诗史当代史当代人历史演变访谈录
- 佚诗,与新诗史的缺失——从罗念生一首小作品谈起
- 2023年
- 腰乐队有一首歌,名叫《晚春》,它的歌词有些来历,据说是主唱刘弢有一年冬天在某旧货店的墨盒盖上碰到,上面的书法镌刻得诚恳又清雅,稍作分节,是这样:成辉哥哥你今回的北游觉悟了生命的充实领略了友情的真挚社会阵场上的勇将在轰烈的炮火中间别忘却身心的和睦奋勇呀然后休息呀完成你伟大的人生懋 德几年来,这些字句常常萦绕于心,以至于我决定把它当作一首诗来读。
- 辛北北
- 关键词:新诗史墨盒
- 中国当代诗坛走向世界第一人——吉狄马加的新诗创作与当代新诗史
- 2023年
-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以部落的节奏吟唱着彝人之歌,感恩大地讴歌土地,描绘故乡芸芸众生,描绘故乡的山川风物,抒写真诚的渴望与梦想。吉狄马加的诗歌是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以其充满激情的抒情表达方式,在彝族古典诗歌和民谣的浸淫中,借鉴域外诗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率真朴实、深沉隽永的风格,丰富与拓展了中国当代新诗的艺术形式。吉狄马加的诗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是中国当代诗坛走向世界第一人。
- 杨剑龙
- 关键词:新诗创作诗坛
相关作者
- 霍俊明

- 作品数:241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
- 研究主题:诗歌 诗歌写作 诗人 诗歌批评 新诗史
- 张桃洲

- 作品数:159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诗 诗歌 中国新诗 新诗研究 诗学
- 古远清

- 作品数:381被引量:20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台湾新诗 作家 现代诗
- 方长安

- 作品数:139被引量:3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诗 中国新诗 选本 日本文学 文学
- 张洁宇

- 作品数:78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鲁迅研究 格律 新诗史 野草 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