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新现象学“的相关文章
现象学
(德)赫尔曼·施密茨(Hermann
关键词:现象学
现象学视域下博物馆建筑氛围营造方法研究
张舒涵
认识论三问——兼谈现象学的认识论
2022年
认识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真实确信的判断,明证性则是真实确信的依据和保证,因而也是认识的目的。这是一般认识论涉及和涵盖的基本问题。西方哲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纭,讨论迄今仍在继续。笔者觉得对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认识对象?如何确信所获得的认识?本文同时兼谈德国现象学家赫尔曼·施密茨对这三问的独特思考与回答。认识的对象是什么?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界有两种基本观点。
庞学铨
关键词:新现象学赫尔曼认识论明证性西方哲学
现象学情境理论视域下小语文口语教策略研究
口语既是个体日常交际最直接、最便利的沟通方式,又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对公众的口语素养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以提升口语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口语课程便成为语文课程中备受关注...
杨君
关键词:新现象学情境理论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认识论三问——兼谈现象学的认识论被引量:2
2022年
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认识对象?如何证明并确信所获得的认识?这是一般认识论所涉及和涵盖的三个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西方哲长期以来观点纷呈,讨论和论辩迄今依然不断并且仍将继续,显示了认识论作为哲根本问题之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笛卡尔、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哲和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经典现象学,特别是施密茨的现象学,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研究,将展示出认识论问题在探讨和论辩中不断发展与深化的状态与进程。
庞学铨
关键词:认识论主体性哲学胡塞尔施密茨
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管窥被引量:10
2021年
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德国当代现象学家施密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阐述了一系列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概念,提出了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重建了一个日常生活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基础和源泉是未经意识加工的原初生活经验,它是在批判传统哲的思维范式中揭示和开显出来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的内容无限丰富,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主观事实及由其奠基的具体主体性、事态、情境和作为氛围的情感等。现象学的身体则是关联各个要素和结构的纽带,身体理论主要涉及的身体性、身体动力和身体交流,是这一纽带的集中体现,由此而使现象学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的重构得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现象学也是一种身体现象学
庞学铨
关键词:新现象学施密茨
气氛与身体共鸣 ——基于赫尔曼·施密茨“现象学”的空间设计研究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对物质层面的过多追求,导致了其与精神层面的需求程度出现的了不平衡现象,这一现象也直接的体现在空间设计之中。理性思维占据设计主导方向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忽略了身体对于空间感知的重要性。对...
冯文婷
关键词:新现象学身体情感场域
身体空间——从赫尔曼·施密茨的现象学出发解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兴起
2019年
从尼采的“一切从身体出发”开始,西方重审视原本被贬低的身体。一直到赫尔曼.施密茨建立了一个真正可以被称为身体哲现象学现象学的出现,让建筑师思考人是身体的体验感官和空间体验的关系。然而,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是以经济作为基础和主导作用,且受政府主义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建造开始向快速、简洁、经济、功能性等方面进一步地探索。因此,在这过程中缺乏了人本身对建筑空间的情感化感知体验。而 之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都处于一种对立的立场——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并提倡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要重视人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以现象学人的空间感知作为切入点,探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冯文婷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新现象学
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现象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该文对印度公路和道路运输部所规定的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分点疲劳试验,并评价了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加载为频率10Hz的正弦加载,温度为20℃。所有混合料的空隙率都控制在(4.0±0.2)%,同时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间接拉伸强度的测试以评价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现象学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弹性改性沥青疲劳寿命最长,并且具有最低的应变敏感性。塑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太脆导致在高应变水平下表现较差,SMA的疲劳寿命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高近5倍。的模型不仅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而且在统计上也比传统模型更加可靠。
冯新军杨强赵弘正Nikhil SabooBhaskar Pratim DasPraveen Kumar
关键词:沥青沥青混合料
现象学对慢性病治疗的思考和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应该对疾病和健康进行哲反思,尤其针对慢性病的治疗要让哲呈现出意义,将人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研究的中心。所以针对慢性病所具有的动态性、复杂性、多样性和非稳定性的特征,不能完全依据自然科的治疗方式。现象学以身体的整体性、情境的意蕴为慢性病治疗提供了的理论依据。现象学对患者的身体性进行定位,使可感身体成为治疗的基础,从人身体的整体性、情境思考和反生理主义的入手,在自然科的图示化的基础上回归人的体验,使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相互连接,让身体现实性、身体的整体感觉通过身体情境构建,在情境中(望、闻、问、切)寻找患者的疾病特征。
李昕桐
关键词:身体情境

相关作者

李昕桐
作品数:58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情境 新现象学 施密茨 身体 现实性
庞学铨
作品数:72被引量:21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新现象学 休闲学 休闲文化 休闲 胡塞尔
冯芳
作品数:14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徐訏 新现象学 身体 上半叶 爱欲解放
徐献军
作品数:40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现象学 精神病理学 身体 人工智能 知识
冯芳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生命哲学 新现象学 主体性 重审 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