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新型氮肥“的相关文章
新型氮肥增效剂N-lifeⅡ对棉田土壤氮素供给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Ⅱ(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N-lifeⅡ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浙大12号为供试棉花品种,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N-lifeⅡ施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2.5 kg和0 kg(对照),副区为纯氮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85.0 kg(常规用量)、256.5 kg(减氮10%)、228.0 kg(减氮20%)和199.5 kg(减氮30%,仅2022年)。分析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脲酶、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羟胺氧化还原酶(hydroxylamine oxidoreductase,HAO)、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nitrite oxidoreductase,NXR)、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活性的变化。【结果】同一施氮水平下,与各自的对照处理相比,N-lifeⅡ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吐絮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全氮、P2O5和K2O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与所有对照处理的平均值相比,吐絮期N-lifeⅡ处理的土壤平均全氮含量显著提高6.10%~6.63%,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平均P2O5、K2O含量均显著降低。施用N-lifeⅡ可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脲酶、AMO、NR和NiR活性,降低苗期土壤NXR活性,增强吐絮期土壤脲酶活性,在正常施氮水平下增强吐絮期土壤NiR活性,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HAO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施氮水平下,N-lifeⅡ可通过抑制土壤脲酶、AMO、NXR、NR和NiR的活性,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提高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石钇琦祝越熠马心雨祝水金赵天伦
关键词:土壤养分含量
一种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的新型氮肥增效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肥增效剂,本发明的氮肥增效剂,包括氮肥和群体感应抑制剂,所述群体感应抑制剂为penicillic acid。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氮肥增效剂在提高土壤中氮肥利用率中的用途。本发明将penicillic a...
高婕马安周 王秋颖庄国强
新型氮肥对玉米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长期施用新型氮肥对玉米连作体系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群落的影响,采集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始)玉米吐丝期根际土壤样品,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同常规尿素(CU)相比,3种新型氮肥[控释尿素(SU)、稳定性肥料(SF)、硫包衣尿素(SCU)]的施用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高于施氮肥处理,不同氮肥处理中,稳定性肥料处理的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3.4×10^(6)copies·g^(-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H(相对影响值为44.51%)和有机质(相对影响值为35.01%)是影响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的主要因素。与不施氮肥相比,氮肥施用降低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新型氮肥提高了nifH基因的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属水平主导物种为Desulfovibrio(相对丰度为14.11%~33.39%)、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为2.66%~17.72%)和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为2.68%~6.32%)。是否施氮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01),但施用不同新型氮肥处理与常规尿素相比对群落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P=0.1)。研究表明,施用新型氮肥提高了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富度,改变了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董思奇周彤张冰冯国忠周雪高强
关键词:新型氮肥
新型氮肥对水稻生长、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新型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氮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不同类型适合辽河平原区水稻施用的新型氮肥及施肥方式,以实现北方粳稻高产高效。在等氮量210kg/hm^(2)施用条件下,设置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不同新型氮肥处理,以普通尿素作为对照,研究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氮肥能够提高后期水稻株高9.68%~17.07%,同时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使水稻成穗率提高了21.28%~27.90%;控失尿素、含锌尿素和腐植酸尿素有利于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穗长,并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分别增加6.09%、5.65%和3.2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3.30%、26.21%和30.42%,经济效益提高了5.80%~10.25%。而控失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与普通尿素相比减产17.17%,经济效益降低了35.5%。因此,辽河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适宜施用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3种新型肥料,同时结合基追的施肥方式可提高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刘艳曲航邢月华王晓辉宫亮
关键词:新型氮肥水稻氮肥利用率
一种新型氮肥增效剂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化肥减施的效果初探
2023年
为解决施肥不合理和过量施肥等生产问题,达到肥料减施增效的目的,本试验将一种新型氮肥增效剂与尿素复配,对其在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过程中化肥减施的效果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尿素减施20%复配新型氮肥增效剂后,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产量,其中,添加0.2%新型氮肥增效剂的效果最好,产量较对照提高了6.44%。本次试验初步验证了新型氮肥增效剂在氮肥减施的情况下,在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过程中能够起到明显稳产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对氮肥减少量、新型氮肥增效剂复配浓度、施用方法等进行研究。
冯焱胡殿丽桑有顺陈涛淳俊汤云川张庆沛王雪玲宋玉菡
关键词:氮肥增效剂马铃薯原原种
新型氮肥增效剂N-life对棉花生理特性、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氮肥增效剂N-life(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花的作用效果,为N-life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浙大12号为试验材料,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大田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N-life施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5 kg和0 kg),副区为纯氮用量(每667 m^(2)分别施用19.0 kg、17.1 kg、15.2 kg和13.3 kg,19.0 kg为正常氮用量,其他为减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探究N-life对棉花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用N-life的对照相比,施用N-life可以显著提升减氮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棉花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2年盆栽试验中,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显著提高植株含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减少氮损失。同一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可有效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提高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2021年和2022年籽棉分别增产12.80%~30.63%和0.08%~5.96%,皮棉分别增产11.33%~34.25%和0.31%~6.57%。施用N-life可提高棉花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改善马克隆值,对断裂伸长率无显著影响。【结论】每667 m2施用1.5 kg N-life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光合效率,提升棉株对氮肥的利用率,且在减氮20%的条件下(每667 m^(2)用量为15.2 kg)依然能保持高产。
马心雨祝越熠石钇琦祝水金赵天伦
关键词:棉花氮肥硝化抑制剂纤维品质
新型氮肥长期施用对玉米氮素利用及固氮菌nifH基因群落的影响
施用新型肥料能够实现减量施用氮肥的同时满足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2014年在东北黑土区开始的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控释肥(SU)...
周彤
关键词:玉米氮素利用固氮菌
施用不同新型氮肥对广东地区水稻减肥增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新型氮肥对广东地区水稻减肥、增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效果差异。[方法]以广东水稻土、粤香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单施尿素)为对照,研究氮肥增效剂(含脲酶抑制剂)及其减氮、多功能氮肥(硫包衣尿素)及其减氮、五粮旺(内含脲醛缓释氮)及其减氮对水稻产量、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五粮旺(内含脲醛缓释氮)及其减氮处理的实产显著增加了35.9%、27.9%,五粮旺处理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9.9%、110.0%、35.1%,五粮旺减氮处理的氮、磷、钾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6.0%、70.0%、23.3%,达到了减肥、增效、增产的目的;增效氮肥(含脲酶抑制剂)、多功能氮肥(硫包衣尿素)处理及其减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产生的效果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效果相类似。[结论]不同新型氮肥按照减肥增收效果表现为五粮旺=五粮旺减氮20%>增效氮肥≈常规尿素>多功能氮肥减氮20%≈多功能氮肥≈增效氮肥减氮20%。
杨依彬程凤娴邓兰生张承林
关键词:水稻新型氮肥减肥养分吸收
耕作模式与新型氮肥对土壤-作物系统氨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
探索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相协调的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氮肥作为重要生产资料,在增加玉米产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通过调控氮肥类型可能提高玉米对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壤-作物系统...
王甄烨
关键词: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
新型氮肥对潮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新型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潮土大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用以探明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科学合理施氮及适宜氮肥品种。从2016年6月开始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轻壤质潮土上设置了3种氮肥(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和6个施氮水平(0、100、150、200、250、300 kg·hm^-2)的长期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共16个处理。小麦收获期测产,并统计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都有显著影响。3种氮肥,冬小麦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与不施氮相比,分别增产29.0%~66.2%、27.7%~79.7%、13.9%~59.4%。其中,控失尿素的增产效果显著,与腐植酸尿素和普通尿素相比,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达到最大产量7 970 kg·hm^-2,比普通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分别提高了8.1%和12.7%。3种氮肥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小麦每公顷穗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且控失尿素和腐植酸尿素小麦平均每公顷穗数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2.8%和17.3%。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穗粒数达到34.6粒·穗^(-1),比普通尿素增加了23.1%。对于3种施氮肥处理,小麦地上部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小麦产量表现一致的趋势。其中以控失尿素的小麦地上部平均吸氮量最大,为161.3 kg·hm^-2;其次是腐植酸尿素,为154.7kg·hm^-2,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9.6%和5.1%。与普通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平均氮肥利用率提高了9.6个百分点,施用控失尿素能够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
岳克钟雯瑾宋晓张珂珂郭斗斗黄绍敏杨自超张水清
关键词:新型氮肥冬小麦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土壤全氮

相关作者

张志明
作品数:37被引量:1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效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 双氰胺 氮素利用率 腐植酸
毕庶春
作品数:26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效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 氮肥 电镜观察 长效尿素
高强
作品数:288被引量:2,421H指数:2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春玉米 黑土 施肥 土壤
张福锁
作品数:1,232被引量:25,815H指数:8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小麦 土壤 冬小麦 氮肥
陆玉芳
作品数:39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二醇 根系分泌物 荧光假单胞菌 氮素损失 反硝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