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736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文章
-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 2025年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走上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快车道,逐步实现了由资源小省、经济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现代化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面对“一穷二白”的发展基础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封锁,对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
- 郭占恒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历史生成、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 2025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围绕“治党兴国”“兴党富国”“强党强国”三个主题,经历了在实践中孕育、生成并走向深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阶段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主题各有侧重,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内蕴的核心要义却是一以贯之的,主要包括双维驱动的联合动力机制、固本培元与正本清源相统一的行为逻辑和内外兼修的复合性目标体系三个维度。在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精准把握“谋”与“干”、“点”与“面”、“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 曾天雄余文茜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生成历史周期率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与实践探析
- 2025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战略目标规划和战略安排等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示范和启迪。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政治概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毛泽东时代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等进行了调整与修正,有力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新的擘画,大大拓展和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小平是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者和推进者,习近平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集大成者和引领者。正是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接续奋斗之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注定将彪炳史册的伟业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 申红利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纪检监察体制的演进与启示
- 2025年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纪检监察体制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及时将纪检监察体制建设提上日程,纪检监察体制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纪检监察体制的演进启示我们,深化党在新征程上对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检监察理论,必须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作为主题,必须紧密结合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一系列重要的党内关系,必须依规依纪依法并注重形成合力。
- 林怀艺
- 关键词:新中国中国共产党
- 新中国成立以来阿拉伯文学汉译研究
- 2025年
- 本文将1949年至2023年阿拉伯文学作品汉译历程分期,并介绍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翻译方式,分析译入作品的总体特征及选择原因。声援阿拉伯革命的文学翻译时期(1949-1977)聚焦翻译声援阿拉伯世界反帝、反封建、反殖民运动题材的文学作品,政治目的强,以诗歌为主;把阿拉伯文学介绍给中国的文学翻译时期(1978-2013)译入的作品兼具文学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体裁丰富,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文学翻译时期(2014至今)侧重翻译能反映阿拉伯民族属性和伊斯兰文化特质的作品,以文学促文明互鉴,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译作以国别小说为主。阿拉伯文学汉译热度与阿拉伯文学发展水平呈“非对称性”,因为它极大程度受到外交政策和中阿关系的影响。
- 黄超金海娜
- 关键词:阿拉伯文学汉译译介研究
-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史研究述评
- 2025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在深耕古代粮食史研究的同时,亦不遗余力地推动着近现代乃至当代粮食史研究,历经70余年,收获硕果累累,其体系大致涵盖当代粮食研究综述、粮食管理制度探析以及粮食流通状况考察三大板块。尤其是在粮食流通状况的探究中,细致入微地涉及了粮食的获取途径、供应机制及保管方式等多个层面。通过对当代粮食史进行回顾,有助于了解我国粮食管理的政策演变、城乡居民的饮食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进而发现新的学术热点,深化对当今粮食安全工作的理解。
- 任仟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
- 2025年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对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经历了巩固与探索、调整与完善、强化与创新三个阶段,在党的领导学说、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主要经验在于: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前提;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武器;秉持和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动力来源;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保障;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法宝。
- 张振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中国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 2025年
-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改革的实践经历与理论根基之上,延续和发展了国内外对于改革的思想意识,全面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怎样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这四个根本问题。
- 宋梦妮王敏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外交语言浅探
- 2025年
- 军事外交语言作为新型战斗力已跃身于国家战略层面,掌握军事外交语言发展脉络,有助于军事外交语言形成系统性研究,实现军事战斗力多样化的目的。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共收集了151篇军事外交语言相关文献,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主题分类,分析各个主题研究现状以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反思。
- 刘颖哲
- 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 2025年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命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历程充分证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事业是相辅相成的,执政党建设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而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与使命引领,既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主线、朝着党的建设目标来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长期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与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地坚持、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的实践成效,最终要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成效来检验。
- 刘红凛
- 关键词:新中国执政党建设
相关作者
- 姜爱林

- 作品数:626被引量:2,07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
- 研究主题: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城市环境治理
- 郭辉

- 作品数:110被引量:265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抗战时期 纪念日 记忆 话语 历史记忆
- 宋乃庆

- 作品数:331被引量:4,226H指数:3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小学数学 小学生 数学教育
- 李斌雄

- 作品数:196被引量:1,2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党内法规 思想政治教育 从严治党
- 王思明

- 作品数:296被引量:1,631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业文化遗产 南瓜 引种 农业 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