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4篇“ 斯氏并殖吸虫“的相关文章
- 斯氏并殖吸虫线粒体COI基因标准全序列及其扩增引物、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斯氏并殖吸虫线粒体COI基因标准全序列及其扩增引物、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公布了斯氏并殖吸虫COI基因标准全序列,填补了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COI基因全序列的空白,为并殖...
- 陆定尚婧晔李荣智陈琳徐亮刘阳钟波
- 重组酶介导的斯氏并殖吸虫等温扩增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检测效果初步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AA)技术的斯氏并殖吸虫快速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从溪蟹样本中分离出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分子鉴定。以斯氏并殖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ytochrome coxidase 1, cox1)基因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制备、筛选引物及探针。以河南省济源市和洛阳市宜阳县斯氏并殖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检测方法验证。以含斯氏并殖吸虫cox1基因序列的不同浓度重组质粒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应用建立的荧光RAA法同时检测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从溪蟹样本中分离出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经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确认其与Gen Bank中并殖吸虫标准株基因序列具有同源性。成功建立了斯氏并殖吸虫荧光RAA检测方法,可在5 min内扩增到河南省济源市和洛阳市宜阳县采集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基因组DNA,而阴性对照无扩增。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荧光RAA法最低检出限为10拷贝/μL重组质粒,且均在5 min内出现阳性扩增;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可检测到的最低模板DNA浓度为10 pg/μL,且均在10~15 min内出现阳性扩增。荧光RAA法检测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和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RAA技术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斯氏并殖吸虫核酸检测方法,在斯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溪蟹现场快速检测与虫种鉴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邓艳刘燕红陈伟奇张雅兰蒋甜甜李素华艾琳蔡茂荣应清界刘颖张红卫
-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核酸检测
- 用于区分鉴定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的试剂盒和使用方法
- 一种用于区分鉴定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的试剂盒,含有用于扩增卫氏并殖吸虫的引物和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的探针,还含有用于扩增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的引物和检测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的探针。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试剂盒的使用方法。本...
- 陈韶红郑彬卢艳蔡玉春艾琳宋鹏陈家旭周晓农
- 文献传递
- 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宿主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考察福建北部地区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螺、蟹种群及其孳生地,比较生态环境改变前后感染率,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方法 2009-2019年,以并殖吸虫病例为线索,对福建省北部南平市的建瓯市小桥镇涤上村、东峰镇桂林村、城关镇七里街村和建阳区崇雒乡上洋村、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岭腰乡前溪村以及三明市的三元区居阳村等11处调查点进行现场采集螺、蟹,并考察其生态环境,设框(33 mm2)检测螺分布密度,计算螺的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和蟹的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囊蚴采用人工感染健康犬(2只)和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序列、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 (CO1)基因进行鉴定。考察原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复查螺、蟹的感染率、感染度,分析环境变化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1处调查点查见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等3种螺。山涧水源小沟或渗水湿地等微型生态环境为螺的适宜孳生地,螺多栖息于沟内水线上下5 mm的潮湿环境,主要附着于沟内潮湿的陈旧落叶、枯枝,其次为石块上,泥砂中较少。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156/框、179~291/框和12~266/框;各调查点均有螺查出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唐氏拟小豆螺、建瓯拟小豆螺和小桥拟钉螺的感染率分别为0.22%(4/1 851)、0.38%(36/9 420)、1.10%(102/9 247)。11处调查点查见福建华溪蟹、福建博特溪蟹、角肢华南溪蟹和待定种华南溪蟹等4种溪蟹。溪蟹多栖息于水流缓慢的山涧,白天潜伏于石块下,夜间四出觅食。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99%~96.77%,平均感染率为80.21%(231/288),平均感染度为19.8个囊蚴/蟹。PCR结果显示,囊蚴样品扩增出的ITS2序列约500 bp,与GenBank中斯氏并殖吸虫相似性为99%;CO1基因序列约450 bp,与GenBank中宫崎并殖吸虫相似性为100%。人工感染实验
- 蔡茂荣罗鋆艾琳廖奇卓鸣莺陈佳陈锦钟柳建发程由注
-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种群孳生地感染率分子鉴定
- 昭通地区不同宿主体内斯氏并殖吸虫的鉴定及亲源性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云南省昭通市流行的并殖吸虫虫种进行鉴定,分析其亲源关系,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病例感染地线索在昭通市8个县区采集溪蟹1851只,分离并殖吸虫囊蚴;用采自盐津普洱溪蟹的囊蚴感染犬,待发育后从犬肺中获取成虫。对囊蚴和成虫分别进行形态特征分析,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并殖吸虫部分核糖体基因第二间隔区(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COI)并测序。将核苷酸序列输入Genbank中Blast比对,通过ITS2和COI的同源性判断并殖吸虫种类。结果并殖吸虫囊蚴在溪蟹中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呈现为非常不均一的聚集性分布,平均感染度为3.78个/只。14个ITS2基因和14个COI基因DNA序列均分别聚类在UPGMA最优树的一个分支内,且与其他参比序列分开,13个来自昭通不同县区的囊蚴和1条来自昭通盐津的成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同源性高,综合形态学特征判定昭通地区流行的并殖吸虫虫种为斯氏并殖吸虫。结论昭通地区为斯氏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该虫种在形态和基因上接近四川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zechuanensis),可为当地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龙应欢王阳峰顾芳周义相龙先鸣刘仁泉曹继东
-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ITS2COI分子鉴定
-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体壁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60 d后,实验组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3 d后剖杀两组大鼠,回收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破坏;肌层坏死;细胞质线粒体变性,内质网扩张。对照组虫体体壁由外至内由皮层、外环肌、内纵肌及其皮层细胞组成;皮层从外至内由外质膜、基质及基质膜组成;肌层的肌纤维丝清晰,皮层细胞大,细胞核及细胞膜均清晰。结论三氯苯达唑造成斯氏狸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损伤。
- 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马智勇
-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斯氏狸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
- 斯氏并殖吸虫蛋白质组学研究
- 2017年
- 目的对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囊蚴、童虫和成虫蛋白质组进行研究。方法在贵州省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开阳、毕节采集溪蟹,从中分离囊蚴置于PBS中,灌胃感染SD大鼠3只(10个囊蚴/只),喂食感染雄性犬3只(20个囊蚴/只)。感染大鼠后1个月解剖取童虫,感染犬后3个月解剖取成虫。将囊蚴、童虫和成虫中加入中性组织裂解液,冰上超声破碎提取总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双向凝胶电泳,采用PDquest 8.0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分析寻找差异点。对差异点进行酶解、质谱鉴定。最后进行NCBI在线及本地数据库检索。结果 SDS-PAGE显示囊蚴、童虫和成虫总蛋白主要集中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Mr)25 000~116 000。双向凝胶电泳共筛选出51个差异蛋白点,分别为囊蚴20个、童虫25个、成虫6个。因成虫差异点灰度值两两间的比值变化远小于囊蚴与童虫,故未进行质谱鉴定。36个囊蚴和童虫的肽段序列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线检索蛋白种类主要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lyticus)蛋白酶Ⅰ(一种赖氨酸特异性的丝氨酸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DHAR2类似物、热激蛋白Hsp82及Hsp96-β、肌动蛋白和半胱氨酸酶抑制剂等;本地复殖目数据库检索主要蛋白种类是半胱氨酸酶、肌动蛋白和热激蛋白。结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与童虫蛋白组成有差异,囊蚴含有肌动蛋白,童虫含有解毒及应激蛋白,两者都含有水解酶类及半胱氨酸酶。
- 李安梅吴玛莉黄雨婷郭志来
- 关键词:斯氏并殖吸虫蛋白质组囊蚴童虫成虫
- 人参皂苷Rg1对ERK信号通路在斯氏狸殖吸虫致肝纤维化的影响
-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l对斯氏狸殖吸虫所致的肝脏纤维化影响,探讨Rgl是否通过影响ERK信号通路缓解肝脏的纤维化。[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即正常组,斯氏狸殖吸虫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组,Rgl治疗低剂...
- 戚健君
-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人参皂苷RG1肝纤维化ERK
- 文献传递
- 人参皂干Rg1对NOX3致斯氏狸殖吸虫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干Rg1对NOX3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肝纤维化中的影响,以期发现潜在的治疗肝纤维化药物。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囊蚴15只。8周后分别用低、中、高剂量Rg1溶液罐胃治疗该虫引起的肝纤维化,1次/d,连续8周。处死大鼠,取各组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NOX3蛋白,qPCR检测NOX3mRNA含量;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中NOX3蛋白的表达,分析Rg1对斯氏狸殖吸虫引起肝纤维化的作用。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大鼠NOX3含量较正常组升高(t=18.7,P<0.055,F=5.019,R square=0.9832);Rg1罐胃治疗组NOX3含量降低(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低组(t=67.84,P<0.01,F=26.48,R square=0.9832),中组(t=55.41,P<0.01,F=4.269,R square=0.9980),高组(t=70.55,P<0.01,F=4.017,R square=0.8269)。qPCR检测模型组NOX3mRNA含量相对正常组升高(t=7.447,P<0.01,R square=0.9739),治疗组含量降低。低组(t=3.648,P<0.01,F=11.07,R square=0.9269),中组(t=5.558,P<0.01,F=4.679,R square=0.9374),高组(t=6.924,P<0.01,F=12.96,R square=0.8888)。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NOX3高表达,肝细胞结构紊乱,可见成纤维细胞浸润。Rg1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NOX3依次降低,肝细胞形态好转。结论 NOX3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肝纤维化中高表达,且在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Rg1能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降低NOX3的表达,可作为潜在治疗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纤维化药物。
- 戚健君王文林李树德
-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肝纤维化
- 闽西斯氏并殖吸虫新疫区的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调查龙岩市新罗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的虫种和宿主。方法以患者为线索,于2015年10月收集螺蟹和野外猫、犬粪便标本,利用常规法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结果新罗区五星村为旅游点,检查放逸短沟蜷98只,拟小豆螺32只,建瓯拟钉螺5只,未查及尾蚴。第2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感染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达31.43%(22/70),阳性蟹和蟹组织携带囊蚴数分别为1.64个/只和0.21个/g。结论龙岩市新罗区福建华溪蟹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较高,建议评估对其防控的必要性。
- 李燕榕何春荣谢汉国陈宝建张榕燕
-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斯氏并殖吸虫
相关作者
- 程由注

- 作品数:84被引量:3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并殖吸虫 斯氏并殖吸虫 广州管圆线虫 新种记述 中间宿主
- 陈韶红

- 作品数:123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循环抗原 试剂盒 寄生虫 寄生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
- 张锡林

- 作品数:176被引量:37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
- 研究主题:约氏疟原虫 斯氏狸殖吸虫 肺吸虫病 大劣按蚊 抗原
- 张光玉

- 作品数:54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 研究主题:人体寄生虫学 斯氏狸殖吸虫 旋毛虫 肺吸虫病 小鼠
- 李莉莎

- 作品数:93被引量:5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病 感染率 寄生虫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