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80篇“ 斑块稳定“的相关文章
- 关于CTA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评估CTA与MR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狭窄程度评估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这次研究里,65位患者通过CTA和MRI进行了检查。结果 MRI图像质量的好评率达到95.38%,比CTA略高一点,在用来确认斑块上,MRI的能力也明显强于CTA,发现率高到98.46%,而CTA是89.23%,差别显著(P=0.0342)。对于狭窄的识别,MRI同样表现得更好,检出率有96.92%,明显超过CTA的86.15%(P=0.0242)。谈到诊断的满意度,MRI超越CTA也很明显,满意者占到98.46%,而用CTA的只有87.69%(P=0.0142)。通过具体数据的对比,MRI在这些关键点上都显示了更优的表现。结论 MR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狭窄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比CTA更优越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中优先考虑使用MRI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 陈大伟
- 关键词:CTAMR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前白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PAB)、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2-12广安门医院治疗的100例AC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稳定组(n=32)、不稳定组(n=48)及未形成斑块组(n=20)。收集4组对象的PAB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PAB及中性粒细胞与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AB水平[(260.75±17.53)mg/L]低于对照组[(290.94±16.71)mg/L],中性粒细胞计数[(6.84±1.97)×10^(9)个/L]高于对照组[(5.26±1.34)×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7.42±1.67)×10^(9)个/L]高于稳定组[(6.50±2.30)×10^(9)个/L]及未形成斑块组[(5.93±1.63)×10^(9)个/L],PAB水平[(256.15±13.82)mg/L]低于稳定组[(264.98±12.63)mg/L]及未形成斑块组[(279.44±13.6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证实PAB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53,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颅内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31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PAB是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PAB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AB及中性粒细胞与ACI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存在一定关联性。
- 王颖辉付征远庚齐文升
- 关键词: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
- 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联合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检测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联合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1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与超声指标,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此类超声指标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糖尿病史、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D-二聚体、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股总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颈动脉IMT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是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814,灵敏度分别为69.28%和77.80%;特异度分别为84.35%和82.82%,最佳诊断值分别为4.65分和2.78 mm。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3,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5)。结论:股总动脉斑块稳定性、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复发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脑梗死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脑梗死复发的高危人群进行鉴别和危险分层。
- 苗涛卫国赵清
-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
- 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患者被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labela、TSG-6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la-bela、TSG-6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elabela、TSG-6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结果:不稳定组血清elabela、TSG-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并且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和0.502,P<0.05)。血清elabela和TSG-6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751和0.723,表明这两种标志物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结论: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方面展现出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有效工具。
- 李华莉罗敏姜萍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 PCSK9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初步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PSCK9)抑制剂(Evolocumab)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9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在ACS发作后至少24 h开始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d。联合用药组患者在ACS发作后1周接受Evolocumab(每2周140 mg)治疗。他汀类单药治疗组患者仅服用瑞舒伐他汀。在急诊PCI后4周和12周,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评估Evolocumab对纤维帽厚度(FCT)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结果12周的随访中,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总胆固醇(TC)和LDL-C的降低值(δTC和δLDL-C)更低,但同时HDL-C升高值(δHDL-C)更高(P<0.05)。OCT分析显示,与他汀类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用药组随访4周时的最小FCT更大(P<0.05)。随访12周时,联合用药组的最小FCT大于他汀类单药治疗组,同时最大脂质弧和脂质斑块长度低于他汀类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中加入PCSK9抑制剂可能会导致FCT增加和富含脂质的斑块的消退,同时LDL-C水平降低程度更显著。
- 刘庆力杨丽牛少琼刘思蕾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系统性炎症评分与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炎症评分(SIG)与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14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8.2±8.9)岁,男124例,女25例。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70)和斑块易损组(n=79)。收集患者术前血液实验室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并将二者联合计算出SI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G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易损组糖尿病史患者占比[36.7%(29/79)比20.0%(14/70)]及IL‑6[0.43(0.31,0.64)比0.34(0.17,0.44)ng/L]均高于斑块稳定组(均P<0.05)。斑块易损组mGPS评分及SIG评分均高于斑块稳定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2.82,95%CI:1.23~6.48)、IL‑6水平高(OR=1.16,95%CI:1.01~1.33)和SIG评分高[以SIG=0为参照,OR(SIG=1)=1.76,95%CI:1.21~2.41;OR(SIG=2)=2.21,95%CI:1.51~3.01;OR(SIG=3)=4.47,95%CI:2.42~6.52;OR(SIG=4)=3.19,95%CI:2.01~4.36]是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G cut‑off值为1.5分时,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4.3%,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66~0.825,P<0.001)。结论SIG评分高是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王庆贺唐晨蔡晶王宜梅郑磊赵飙范丽桢倪茜梁子舜乔彤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斑块稳定性指标、血清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斑块稳定性指标、血清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采用心脏冠脉造影Gensini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并记录斑块稳定性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颈动脉超声特征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IMT数值分为IMT<1.0 mm组、IMT 1.0~1.5 mm组、IMT≥1.5 mm组。结果:以Gensini法分类三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水平、颈动脉超声特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水平、颈动脉超声特征相关指标数值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中度组相关指标数值又高于轻度组(P<0.05);以IMT分类三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1.5mm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1.0 mm≤IMT<1.5 mm组相关指标数值又高于IMT<1.0mm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超声特征指标及Gensini评分与斑块稳定性指标、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斑块稳定性指标、血清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通过检测斑块稳定性指标、血清Hcy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程度。
- 王莹张丽王婷婷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超声斑块稳定性HCY老年
- 强化他汀治疗对不同性别脑动脉硬化患者血脂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差异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强化他汀治疗对不同性别脑动脉硬化(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CAS)患者血脂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4年3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84例CAS患者开展研究,将其按照性别差异分为男性组(n=42)与女性组(n=42),两组均开展强化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水平、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男性组总有效率较女性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两组血脂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且男性组较女性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两组斑块稳定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更低,且男性组较女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CAS患者血脂水平、斑块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且男性血脂水平与斑块稳定性改善程度优于女性。
- 魏列君李晓赵丽丽
-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强化他汀治疗血脂斑块稳定性性别
- 血清PAI-1、ANXA2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膜联蛋白A2(ANXA2)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31例TIA患者为TIA组,另选取同期4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64例)和稳定斑块/无斑块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AI-1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NXA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AI-1、ANXA2水平对TIA患者CAS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IA组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无斑块组比较,不稳定组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P<0.05)。吸烟、TIA高风险、PAI-1水平升高、ANXA2水平升高为影响TIA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血清PAI-1、ANXA2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0.783(P<0.05)。结论血清PAI-1、ANXA2水平升高与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血清PAI-1、ANXA2水平联合预测TIA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价值较高。
- 赵全钱时德胡子奇焦冬生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膜联蛋白A2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于邢台市中心医院2024年1月-12月接收,且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胆红素血脂指标检测等,然后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等超声特征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MT和Gokmen积分与TC/(HDL-C+TBIL)、LDL-C/(HDL-C+TBIL)、CTSK、MMP-1、MMP-9水平均呈正比(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关系。
- 赵薇薇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超声胆红素斑块稳定性
相关作者
- 韦立新

- 作品数:220被引量:1,43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临床病理分析 病理 预后 动脉粥样硬化
- 蒋知新

- 作品数:132被引量:4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石怀银

- 作品数:293被引量:1,46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病理 病理学 免疫组化
- 孙璐

- 作品数:81被引量:34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 PET-CT
- 郭爱桃

- 作品数:113被引量:69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免疫组化 病理学 斑块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