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1篇“ 教师课程理解“的相关文章
-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乡村教师课程理解的个案研究
- 乡村教师课程理解的在地深化是乡村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一种独特视角转化。在我国,乡村教育与乡土社会紧密相连,因此应该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乡村教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态,而不是简单地将城市教育模式套用于乡村教育之中。...
- 杨天为
- 关键词:乡村教师课程理解地方性知识个案研究
- “双减”后教师课程理解的高质量转向研究:逻辑及路径
- “双减”政策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学生的学业负担,通过减负的形式“倒逼”学校教育提质增效。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媒介,是学校提质增效的着力点。而教师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的中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状况影响着“双减”政策提质...
- 郭振鹏
- 关键词:教师课程理解
- “三坊七项”:提升职初教师课程理解力的创新教研模式
- 2024年
- “三坊七项”式研修是一种包含“理论思辩坊”“实践创作坊”“交流展示坊”三个阶段及七项情境主题研修内容的共同体教研模式。我们基于园所职初教师在园本戏剧课程中存在课程理解力不足的问题,针对教师对课程解读简单化、实施形式化以及反思表面化三大表现,以儿童戏剧为特色载体,打破以往自上而下、机械灌输式的研训方式,通过戏剧游戏体验、课例设计实践、戏剧教育故事交流等方式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升职初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从而打造园所研修新文化。
- 叶炜炜
- 关键词:教师研修
-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被引量:1
- 2023年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对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能力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的关键能力。其中,课程理解能力是基础支撑,对课程能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构成,并探究其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路径,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指导,助力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郑惠元户清丽
-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
- 幼儿园主配班教师课程理解差异性研究
-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将文本的课程转变为运作的课程,幼儿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将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从而影响着幼儿园课程质量。由于幼儿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是由主班教师、配班教师和保育员组成,主要对...
- 丁怡闻
- 初任教师课程理解研究
-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课程开发范式的式微以及课程理解范式的兴起,教师在课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得到凸显,教师的课程理解问题逐渐走入研究者们的视野。初任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怎样理解课程、理解得怎样关乎其在课程中的...
- 张雨晴
- 关键词:课程理解视域融合初任教师
- 追问意义 生成智慧——运用课程故事提升教师课程理解力
- 2023年
- “课程故事”是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课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并对其进行意义阐释的一种专业表达。[1]课程故事中融合了教师的课程理念和实践智慧,它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教育叙事,也是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的绝佳素材。在区域教研活动的组织中,我们会寻找一些能反映教师实践困惑的、具有典型性的课程故事,组织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故事的对话,以引发教师对当下课程实施中一些共性问题的思考,在多重对话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
- 张丹
- 关键词:课程故事反思性实践教育叙事理解力
- 走向创造性:乡村教师课程理解的困境与转化策略
- 2023年
- 乡村教师课程理解是指乡村教师通过与课程文本的对话,建构整体性课程主张的过程。深化乡村教师课程理解,有助于乡村教师省察课程经验,吸纳乡土知识,传承乡土文化,增强乡村学校变革的文化信心。在现代性的扩张下,竞争文化的加剧,乡村教师角色外溢日渐突出,乡村教师课程理解出现了表层化、碎片化、同质化的困境。深化乡村教师课程理解,需要尊重乡村教师的专业主体地位,厘清教师的职业边界;直面乡村学校的课程实践,注重叙事反思;营造乡村教师课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专业对话。
- 张金运程良宏
- 关键词:乡村教师课程理解教师专业成长
- 教师课程理解的叙事研究
- 课程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内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并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探讨与争锋。因为各学科对课程的理解是非常多样的,部分情况下还会存在一定冲突,所以这...
- 陈铭杰
- 关键词:教师课程理解叙事研究
- 相遇文本 对话学生——回归教师课程理解的原点
- 2022年
- 教师的课程理解贯穿着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能情意与思维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课程现象、文本、事件等方面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与自身、文本、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逐渐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教育理念和对课程问题的基本判断,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课堂的实施效果。
- 刘俊
-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师课程理解教学活动教育理念
相关作者
- 孙宽宁

- 作品数:65被引量:3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师 课程理解 教师课程理解 民俗文化 课程改革
- 王明

- 作品数:18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教师课程理解 哲学解释学 视域融合 学生课堂 本体论解读
- 杨丽

- 作品数:76被引量:4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理论 有机哲学 教学 教师课程理解 教师
- 李栋

- 作品数:17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课程理解 课程理解 本体论 新课程改革 理解力
- 李树军

-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师课程理解 课程理解 应然取向 课程改革 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