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2篇“ 教养方式“的相关文章
- 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
- 2025年
- 情景小A,现在小学4年级,他的父母担心他贪玩会耽误学业。小A喜欢出门玩或者玩电子游戏,如果第二天不上学,前一天晚上玩电子游戏时常会玩到半夜12点钟。小A父母想要去管教孩子,但是又不太清楚是应该严厉批评和管束,还是温柔地劝导,或是暂时不去管孩子。如果直接说小A不应该把太多的时间用于玩耍,小A嘴上回复着“好”,但是行为上还是老样子,这让父母觉得非常生气。但斥责小A后,他则表现为情绪非常崩溃,父母看着也担心。小A的父母对如何更好地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养方式而困惑,从而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 王志豪
- 关键词:电子游戏父母教养方式
-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采用本土化PSDQ量表,结合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605名4至6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专制型教养方式的比例逐渐增加,而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得分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尤其在五年级和六年级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研究进一步揭示,年级、学生和家长性别均是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年级变化调整其教养策略,母亲的权威型教养方式得分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同时,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的专制或放纵策略。此外,父亲在权威和专制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低于母亲,但在放纵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则高于母亲。
- 朱哲民
-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小学生家长
- 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
- 2025年
- 维护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养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及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法等验证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并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影响机制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显著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与忽视型教养方式相比,权威型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尽责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和集体融入感的积极发展,且优于放任型教养方式;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亲子关系间接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使亲子冲突的发生率降低,并增加青少年对家长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从而促进社会心理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对改善亲子关系并正向影响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效果不如权威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容易引起亲子冲突,并使青少年削减对家长的信任与依赖,不利于其社会心理健康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女孩、乡村、10~12岁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效果更佳;专制型教养方式对10~12岁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负面效果更明显;放任型教养方式对男孩社会心理发展的促进效果更显著。选择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儿观,通过陪伴、互动和交流建立亲子间信任桥梁,要设定明确的教育期望和行为界限;要不断学习新的育儿技巧、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顺应时代背景适当调整教养策略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根据孩子
- 杨雪宋佳殷
-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 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自信心关系的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家庭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的关注,尤其是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是将家庭教育从家事提升到了国事地位。然而,家庭教养风格多样,主要包括权威型、专制型、纵容型和忽视型等不同类别,有些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自信心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自信心,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展开研究,从而深入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升儿童自信心。
- 张小燕
- 关键词:教养方式小学生自信心
- 强迫症患者家庭教养方式和顺应性与强迫症状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究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顺应性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在某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招募强迫症患者216例(轻度强迫症状59例,中度强迫症状121例,重度强迫症状36例),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强迫症家庭顺应性行为量表患者版(FAS-PV)评估。结果:重度强迫症状者的父母积极教养得分最低,父母消极教养得分、FAS-PV总分最高(均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强迫症状程度更轻(OR=0.22);受教育年限越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得分越低,强迫症状越重(OR=0.87、0.98、0.97);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得分越高、FAS-PV总分越高,强迫症状越重(OR=1.02、1.04)。结论:本研究提示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顺应性有关。重度强迫症患者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更少,父亲消极教养方式更多,家庭顺应性更高。
- 梁燕杨航怡黄悦琦唐文新江小英
- 关键词:强迫症父母教养方式
- 亲子依恋对青少年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家庭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 2025年
- 自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和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二孩、三孩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家庭这一微观环境中,孩子数量的增加促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并给家庭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原先的孩子不仅需要面对父爱母爱有所分散的事实,还需要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做出调整。
- 赵晗旭
- 关键词:微观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中介作用
-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互联网娱乐使用与青少年自我教育期待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互联网现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大多着眼于互联网对青少年当下身心健康和学业状况的影响,但缺少其对青少年长远教育影响的关注。重点探讨互联网娱乐使用与青少年自我教育期待的关系,并对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结果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20年个人库与家庭关系库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使用网络玩游戏或看短视频会显著降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期待,互联网娱乐使用总体上起着削弱青少年教育志向的作用。此外,家庭教养方式对短视频使用的负面效应改善作用不明显,但对网络游戏使用的负面效应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与忽视型教养方式相比,宽容型教养方式有利于抑制网络游戏所带来负面效应。
- 何晓斌刘志鹏王畅
- 关键词:网络游戏教养方式
- 教养方式对同伴关系的影响: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和教师期望的调节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以及问题行为和教师期望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伴提名法及家庭教养方式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教师期望问卷,对1094名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生的同伴关系显著优于男生(t=3.79,P<0.001);问题行为的总检出率为11.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6.21,P<0.001)。家庭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及惩罚和严厉维度能同时预测问题行为和同伴关系。问题行为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教师期望在问题行为与同伴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随着问题行为的减少,高教师期望学生的同伴关系会有更明显的改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成立。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高年级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可能通过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产生间接影响。教师期望能够调节问题行为对同伴关系的预测作用。
- 陈彦垒孔玉荣姜晓芳
-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教师期望高年级小学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调查ADHD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并分析ADHD与家庭教养方式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确诊为ADHD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DHD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ADHD与家庭教养方式间的相关性。结果问卷调查回收率:问卷调查共计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在孕期母亲是否服用过药物、孕期母亲是否有过饮酒史、孕期母亲是否有过吸烟史、胎儿喂养方式、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是否存在ADHD、父母亲学历、家庭相处是否和睦、父母双方(或有一方)是否使用过暴力、孩子是否偏食、入睡是否困难及是否有兴趣爱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胎儿是否为早产儿、羊水是否正常、胎儿分娩方式、居住地以及孩子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母亲有吸烟史(OR=1.870,P<0.05)、孕期母亲有饮酒史(OR=1.684,P<0.05)、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存在ADHD(OR=2.351,P<0.05)、家庭相处不和睦(OR=1.655,P<0.05)、父母双方(或有一方)使用暴力(OR=2.036,P<0.05)、孩子入睡困难(OR=1.939,P<0.05)及孩子无兴趣爱好(OR=2.010,P<0.05)为引起儿童出现ADHD的独立危险因素。由Conners父母用评定问卷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的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同时由两组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儿家长纵容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
- 孙芳马莉娟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庭教养方式儿童
-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希望感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 2025年
- 为了考察初中生自我控制和希望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简式自我控制量表和儿童希望感量表对贵州五所初中9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希望感、自我控制能够显著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2)父母积极教养方式能够通过希望感和自我控制间接正向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3)父母消极教养方式能通过希望感和自我控制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父母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还能间接通过希望感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 张贵玲卢永彪陈衍
- 关键词:教养方式自我控制
相关作者
- 程灶火

- 作品数:256被引量:2,964H指数:26
- 供职机构: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信度 阿尔茨海默病 心理健康 儿童
- 李丹

- 作品数:330被引量:1,745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心理适应 中介作用
- 张文新

- 作品数:431被引量:4,965H指数:4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研究主题:青少年 抑郁 青少年早期 同伴侵害 儿童
- 陈会昌

- 作品数:274被引量:2,984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孩子 气质 父母 社会适应
- 刘新民

- 作品数:152被引量:79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 大学生 SCL-90 心理干预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