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68篇“ 政治科学“的相关文章
政治科学
这是一本被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教科书。该书坚持与时俱进,基本上每三年更新一次。该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它既不是一本关于美国政府的教科书,也不是单纯的比较政治学课本。相反,它同时运用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例子...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
关键词:政治学
政治科学
本书分政治基础、政治态度、政治互动、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五编,包括:关于政治科学;民族、国家与政府;政治意识形态等。
(美)迈克尔·罗斯金(Michael
关键词:政治学
在“田野”中发现和发展政治科学被引量:1
2024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6期,15000字政治学是对政治现象的知识系统化和学科化的结果,它包括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种思路与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的“逻辑与观察”——“科学的两大支柱”可以获得“可检验的”“科学的陈述”,则属政治科学范畴。有学者针对政治科学政治现象割裂的状况指出。
陶庆石园园
关键词:知识系统化学科化政治学
《国际政治科学》2024年总目次
2024年
政治科学研究中概念的属性及其测量
2024年
政治哲学所讨论的规范性概念不同,政治科学所建构的描述性概念应具有良好的可分析性和操作性。作为“标准研制”工程,概念与量表工具的科学建构和开发,对于政治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功能。然而,国内政治学界对此仍未予以应有重视,以致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与技术积累,生产出大量难以服众的成果。
肖唐镖
关键词:政治学界描述性
沃格林《新政治科学》对现代心灵失序的诊断
2024年
沃格林对现代社会科学中实证主义的不满,与其对现代西方文明中心灵失序问题的全面检讨有关。在《新政治科学》中,沃格林开篇对韦伯的批评是他全书对现代内在主义或“灵知主义”之革命问题进行诊断的开端。由于偏离了前现代灵魂秩序中人性与神性的参与性经验,现代灵知主义的精神倾向无法给出关于实在秩序的全面表征,而只能返回信心与良知等内在维度。在这一倾向转向宗教化的激进主义实践时,必然要求一整套带有实证意涵的政治技术作为其创制新秩序的保证。这样的代表机制实则延伸到现代主权国家的法权建构原则当中,并为现代意识形态政治提供了原型。由此,沃格林认为,从发生原因、内在机制和历史效果来看,现代的实证主义倾向和灵知主义倾向,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二面。
冯庆
关键词:实证主义内在性
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以必修教材为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这四项素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逻辑上...
王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推动政治科学与区域国别学共同进步的方法论路径:“混合田野调查路径”初探
2024年
长期以来,区域国别研究与政治科学研究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区域国别研究成为一级学科的当下,政治科学与区域国别研究具有实现共同进步重要契机,而两学科研究方法的对话联通将起到重要作用。田野调查作为区域国别中的常用方法,可成为连接区域国别与政治科学的重要方法路径。但是传统田野研究方法由于案例数量少、信息类型单一、侧重内部效度等问题,其科学论证程度受到政治科学研究的质疑,甚至导致两个学科隔阂的产生。因此,本文尝试提出“混合田野调查路径”概念,试图将区域国别中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政治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假设检验、过程追踪、多重定位等思路相融合。“混合田野调查法”可有效提高田野调查的论证效力,同时有助于区域国别研究与政治科学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发挥。通过两个具体田野调查案例,本文阐释了“混合田野调查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周亦奇
关键词:田野调查
凸显“三性”,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精神素养评价的效度
2024年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着教学评统一的原则,研究有效的测评方式,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对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三大素养研究得较多,而对科学精神素养评价研究得较少,教师应对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大量试题进行对比、研究,从增强信息解读的精准性、强化问题分析的过程性和提升问题分析的层次性三个角度提高科学精神素养评价的效度。
吴玉环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评价效度
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政治科学分析
2024年
人工智能大模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rge Models,AILMs)及人形机器人(Android)已经成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和典型标志。在新一轮数字技术与产业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大国博弈与竞争的重要领域和工具。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及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相关政策及应对措施。人工智能作为使用机器模拟人类思维和智能活动的系统,不仅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还能够为人类社会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提供新的途径。
保建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大国博弈技术创新

相关作者

马雪松
作品数:136被引量:705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新制度主义 政治科学 政治制度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视域
应奇
作品数:66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政治哲学 哲学 罗尔斯
何俊志
作品数:68被引量:83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地方人大 选举 人大代表 历史制度主义 政治科学
王炳权
作品数:86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民民主 政治学 全过程 社会思潮 中国政治学
马文辉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科学 政治文化 政治 绿党 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