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8篇“ 放牧强度“的相关文章
春季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利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在LG处理下最高,硝态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在LG处理下最高;土壤氮利用与植被特征和土壤性状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氮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熵权-TOPSIS排序结果:土壤氮利用从高到低依次是LG>MG>HG>CK>SG。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春季草场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氮利用最高。
随奇奇尹亚丽赵文董怡玲宋江琴火久艳郑文贤李世雄
关键词:放牧强度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古菌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2025年
古菌因其独特且多样化的遗传和代谢特征,在全球碳氮循环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放牧家畜啃食、排泄和践踏等行为将影响土壤古菌群落,但关于放牧对高寒草地古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设置了对照组(禁牧)、轻度放牧(1头牦牛/ha)、中度放牧(2头牦牛/ha)和重度放牧(3头牦牛/ha)4个放牧强度,每个强度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土壤古菌群落在各放牧强度之间的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轻度放牧均增加了土壤古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泉古菌门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广古菌门和小古菌门相对丰度在轻度放牧中最高,对照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放牧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含水率;重度放牧使土壤全磷降低、有效磷增加;泉古菌门与全磷和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广古菌门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古菌门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轻度放牧有增加土壤古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趋势,不同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受土壤碳氮影响较大,表明放牧可能通过改变土壤养分进而影响古菌群落结构。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估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科学基础。
弋维艾鷖吴萌田黎明泽让东科
关键词:高寒草甸牦牛放牧强度青藏高原
基于BMogLSTM-KAN模型的草原放牧强度估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MogLSTM‑KAN模型的草原放牧强度估算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草原管理技术领域,在该方法中,获取待估算区域的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遥感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和放牧活动因子,然后基于训练好的草原放牧...
王宏苏静茹
放牧强度对亚高山草甸两种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影响
2025年
亚高山草甸通常在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如云杉、冷杉林)遭到破坏并经历长期放牧利用后形成。亚高山草甸优势植物通过调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来响应和适应长期的放牧干扰。本研究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两种优势植物翻白委陵菜(Potentilla discolor)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这两种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轻度和重度放牧相比,翻白委陵菜在中度放牧强度下具有更小的叶面积和比根面积,地下干物质含量则更高。野草莓则在中度放牧干扰下具有相对较大的叶面积和根面积,其比叶面积和综合性状PCA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地下干物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这些发现表明叶面积和地下干物质含量是草本植物响应放牧干扰的关键功能性状。(2)翻白委陵菜和野草莓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相关性最为显著,说明在中等放牧干扰下,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存在强烈的权衡,即植物增加对地上资源的投资往往以牺牲地下资源的投资为代价。
魏兆喆李春兰陈扬张彩彩黄志旁
关键词:高寒草甸优势种功能性状放牧干扰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025年
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对于制定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策略和内蒙古地区“双碳”目标实现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排放的影响,设置了不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这4种处理,利用静态暗箱-红外光谱法测定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呼吸和CH_(4)排放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HG处理较CK处理显著降低了生态系统呼吸排放总量的31.43%,CH_(4)排放总量各处理间均不显著,HG处理较LG处理显著降低了N_(2)O排放总量的94.03%(P <0.05);(2)各处理的生态系统呼吸对数值均与土壤温度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 <0.001),CK和HG处理下的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线性关系(P <0.05),且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除LG处理,其余处理的CH_(4)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现二次相关关系,各处理的CH_(4)排放通量均与土壤含水量线性相关(P <0.01),且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LG下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线性相关(P <0.05);(3)与CK相比,HG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总碳(TC)、总氮(TN)及植被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显著增加了土壤温度和土壤容重(BD)(P <0.05);重度放牧虽然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但是也降低了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碳氮养分,因此不利于维持草地的生态平衡.研究结果为评估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源汇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吴越强马文红李智勇李智勇
关键词:放牧强度温室气体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放牧强度对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2025年
丛枝菌根真菌(简称AM真菌或AMF)是草原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以及植物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的生物量、植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逐渐减少,土壤结构也遭到破坏,间接导致AM真菌的多样性发生变化,但针对不同草地类型和不同建群种(优势种),放牧强度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不同。最后,就今后草原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的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李娜娜张冬冬李鑫刘小东李海江李宜璇
关键词:放牧强度丛枝菌根草地类型多样性
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5年
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放牧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放牧强度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上,研究放牧强度对不同深度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荒漠草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未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OG)5个放牧强度处理下的不同深度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未放牧草地相比,0~20 cm土层中,LG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在门和属水平上,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在所有放牧强度处理下,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以及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的相对丰度出现了显著下降;LG处理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0~40 cm土层中,MG处理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RB41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OG处理下红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3)RDA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pH是驱动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细菌门、属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类群的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主要与铵态氮、硝态氮、含水量、有机质相关。本研究解析了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来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构成。研究成果对实现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宇涵王珍任海燕
关键词: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因子
放牧强度对长茎藁本的构件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长茎藁本构件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青海省贵南县不同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采用全株挖掘法进行长茎藁本构件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其构件特征和资源分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拉直叶长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退化样地的叶片厚度和地上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叶干重、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根冠比极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1)。退化样地的分蘖数显著低于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样地(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长茎藁本分蘖数与地下生物量、生殖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株高与自然叶长、叶宽、拉直叶宽、叶干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上生物量、生殖枝直径和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强度显著改变了长茎藁本的生殖分配,构件特征对放牧产生了适应性改变。
孙丁一王娅琳赵凌平
关键词:放牧强度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25年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受到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调控,但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尚不明确。为探讨放牧强度对优势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放牧对照(CK)、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3个处理进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和优势分析方法,探究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优势种群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基于绝对数量关系,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放牧强度响应较为敏感,基于相对数量关系和综合数量关系,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MG处理区下变化幅度较大,均匀度指数在HG处理区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处理区内,优势种群优势排序不因数量关系的相对与绝对发生变化,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排序则受相对与绝对数量关系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伴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优势种群与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可以通过调整其关联强度来适应放牧强度的影响。
王梓晗吕世杰杨溢文闫宝龙王忠武刘红梅
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强度优势种群物种多样性
放牧强度对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繁殖性状的影响
2025年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土地退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脆弱性,易受到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通过从土壤中获取并分配资源来确保生长和繁殖。然而,不同放牧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植物繁殖性状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在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的长期试验,探讨了禁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优势物种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土壤化学计量比及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放牧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促进土壤中全碳和全氮积累,降低全磷含量,适度放牧可优化土壤表层C∶N;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土壤C∶N、C∶P和N∶P呈现增长趋势,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2)土壤C∶N被认定为影响植物繁殖的关键因子。红砂灌丛有机质分解可能受磷元素限制,而生长繁殖更多受氮元素限制。(3)放牧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比,间接影响了红砂的生长和繁殖。红砂通过减少种子数量、提高种子质量应对放牧压力。放牧显著降低了红砂的平均种子数,但提高了种子的百粒重、结籽率和雌性适合度。
汪正蛟一陈敏王怀海白浩江宋兆斌张晓雪
关键词:放牧强度繁殖性状

相关作者

韩国栋
作品数:310被引量:3,163H指数:3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放牧 载畜率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董全民
作品数:318被引量:2,275H指数:3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放牧强度 高寒草地 放牧 牦牛 黑土型退化草地
赵新全
作品数:458被引量:5,320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放牧强度 牦牛 根田鼠
马玉寿
作品数:400被引量:2,847H指数:36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草地 青海草地早熟禾 黑土型退化草地 退化草地 高寒草甸
赵萌莉
作品数:206被引量:2,187H指数:2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载畜率 放牧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