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8篇“ 改土归流“的相关文章
清代改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交融
2024年
从明朝开始,中央王朝陆续推行改土,清朝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主动地、大规模地开展改土。朝廷废除“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移民不仅将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引入改区,也引入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社会风俗等。由此,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认同呈现出全面交融的特征。
左岫仙
关键词:民族文化交流改土归流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央王朝道德伦理社会风俗
清朝在改土地区实行的保甲制度
2024年
在南方土司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是清朝进行的一项重要社会改革。清朝施治较重视法治。在规划改土时,统治者提出在改土地区将推行保甲制度。清朝在在改地区实行保甲制度,经历了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的过程。雍正朝在改土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大致分为针对外来移民、本地民族的两种类型。乾隆朝更为深入地推行保甲制度,形成团练与保甲并行,以及任命土目、寨长管理基层的制度。在云南澜沧江以南的地区,大体保留了土司制度。
方悦萌
关键词:改土归流保甲制度
湖南慈利改土后各民族交往交交融研究
2024年
湖南省西部山同脉,水同源,民俗民风也大致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在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西部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慈利县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相连,东南与桃源县连接,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接壤,可以被看作是“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但就是在这个小县城,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多民族交往交交融事例,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文进
关键词:改土归流
见识宏深 谋划周详——鄂尔泰《改土疏》赏析
2024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问题。改土便是明清时期针对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政治举措,通过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制度,设立官治理,促使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中华民族的主。雍正初年,作为皇帝心腹重臣的鄂尔泰主持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运动,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改土疏》上于雍正四年(1726年),为鄂尔泰推行改土时所上奏折中最为著名也极为重要的一篇[2],全文计800余字,中心突出、论述充分,可视为这次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
刘长悦
关键词: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改土归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行动纲领
清代“改土”与鄂地南剧表演艺术的演进被引量:1
2024年
南剧,又称“南戏”,是行于鄂西土家族地区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颇有影响的古老剧种。作为土家族土司制度主导下的戏曲活动,南剧在早期生成过程中由容美土司带领下与土家族外界进行戏曲交。清代施行“改土”后,土、汉两族在鄂地的共存进一步促进了南剧艺术在民族特性的基础上产生表演体系的融合,出现了戏曲地方性的改变。南剧在土家族表演文化与其他地方戏曲表演艺术的影响下形成以“重功”为核心的表演艺术特征。
贾晨颖
关键词:古老剧种南剧改土归流鄂西土家族容美土司戏曲活动
清代改土后西南边疆地区文化认同变迁谫论
2024年
改土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对于推动国家统一、和平、稳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规模的改土始于清代,西南地区是重要地区。通过对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前后文化认同状况进行历史比较,可以纳出文化认同变迁具有如下三种特征:政治文化认同的“一体化”变迁从“间接”转变为“直接”;思想文化认同的“儒家化”变迁从“特权”走向了“普遍”;民族文化认同的“交融化”变迁从“有限”趋近了“全面”。深入总结清代西南边疆地区改土中文化认同的变迁历史经验与规律,能为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智慧与启迪。
左岫仙
关键词:改土归流文化认同西南边疆大一统
清朝改土与土司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演进
2024年
土司地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形成发展史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铸史是紧密相关的,但是西南地区由于“土”壁垒的存在,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发展相对缓慢。清朝通过改土,将官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治理模式推行于原土司地区,促进了改土地区人口的迁徙融居和互嵌式社会结构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交往交交融的进程明显加快。可以说,清朝改土的历史就是一部推动土司地区各民族居住地域互嵌、经济生活互嵌、文化习俗互嵌、历史轨迹互嵌的中华民族凝铸史。
马亚辉
关键词:清朝改土归流
制度变迁与民族关系重构——以鄂西南“改土”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2024年
在中国民族史上,改土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改土的实施把各民族交往交交融推向历史新高度。就鄂西南地区而言,改土之前,在“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禁令下,土民与汉民的交往互动受到阻碍。土司辖区在中央朝廷间接统治治理框架下推行“因俗而治”的管理策略,松散的治理空间为土司对封建王朝时叛时服、对治下土民肆意盘剥、对邻近非土司区域出兵袭扰以及各土司之间因利时常发生纷争留下制度空隙。雍正十三年(1735)鄂西南完成改土,改土后政治调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文化演进消除了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制度障碍,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互嵌发展。改土重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交交往交融。
石云妹
关键词:鄂西南改土归流
《土官底簿》视域下明代改土的时间、空间与原因探析
2024年
《土官底簿》载录有众多改土的事例,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土司政策和地方治理提供了重要史料。从这些改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看,明嘉靖中期以前改土的高潮集中于正统和成化时期的云南地区。究其原因,正统麓川之役和成化吏治败坏与之关系密切。这些改土的原因复杂多样,反映了明代土司承袭制度的完备性和灵活性。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土官底簿》对改土的详细记载亦暴露出明王朝的土司政策与地方施政存在较大程度的背离。
颜丙震杨胤焓
关键词:明代改土归流土司制度
从“田舜年案”看康熙朝容美土司未改土的原因
2024年
康熙朝发生的“田舜年案”,导因于容美土司与地方官、容美土司内部之间的矛盾,围绕“田舜年案”的处理,引发了容美等土司改土问题争议。康熙帝鉴于漠西蒙古的威胁、湖广苗疆形势严峻、容美土司周边局势等原因,对“田舜年案”涉案土司及官员以革职、安插内地、降级、罚俸等处置,并未对容美土司实施改土
杨俊鹏瞿州莲
关键词:容美土司改土归流

相关作者

郗玉松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遵义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改土归流 湖广 土家族 土司制度 后土
蓝武
作品数:89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土司制度 明代 元代 改土归流 土司
莫代山
作品数:65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土家族 土司 改土归流 民族地区 旅游背景
瞿州莲
作品数:74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
研究主题:宗族组织 土司 村民自治 土家族 改土归流
郭胜利
作品数:41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改土归流 畏兀儿 土司制度 民国 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