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篇“ 接触变质带“的相关文章
- 接触变质带中的脱碳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地球大气中的碳含量控制着地球长期(百万年尺度)和短期气候。最近的一些工作表明,地质历史中温室气候的时期和高强度的岩浆作用之间可能存在时间上的重合。从而提出假设,即火山和侵入岩与地壳碳酸盐岩之间相互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在调节外生系统的长期碳收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Pangea超大陆裂解的过程中,特提斯体系大陆弧与白垩纪环太平洋弧的活动时间上重合。这些剧烈的大陆弧活动导致的接触变质作用释放的CO_(2)可能有助于形成白垩纪的温暖气候。除了这些宏观假设之外,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碳通量仍有待岩石学研究来解决。岩浆的加热和流体的渗透会促使围岩发生脱碳反应。富含H_(2)O的流体渗透会显著降低CO_(2)或其它含碳组分的活度,并有效地从系统中移除反应产物,从而促使通过发生更多的脱碳反应来恢复化学平衡。因此,渗透流体的通量和模式,无论是岩浆还是天水来源,对研究碳通量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岩浆侵入周围的热量和流体传输以及碳酸盐岩和碳质变泥质岩组合的脱碳反应。对现代火山弧的观察表明,如果岩浆与上覆板块的碳酸盐岩地层相互作用,则会产生大量的碳通量。白垩纪大陆弧中丰富的矽卡岩和钙硅酸盐地体为量化从露头到造山尺度的碳通量提供了多样的野外研究机会。最后,本文概述了未来研究将要探索或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流体来源和流动模式、含盐流体的相平衡以及脱碳的时间尺度等。
- 初旭周振昊
- 关键词:接触变质作用碳循环
- 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528号脉接触变质带锂等稀有元素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被引量:3
- 2021年
- 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矿田,No.528号脉是矿田中最具代表性的铌钽矿脉,围岩接触变质带发育较好。本次研究垂直No.528号脉走向布置了1条穿越两侧变质带及矿体的剖面,采用连续捡块法采集了8件围岩蚀变岩石进行了稀有元素分析,并采用LA-ICP-MS对堇青石、白云母、黑云母等主要接触变质矿物进行了单矿物微区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变质岩中Li、Cs、Rb等稀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Li2O平均值达到了伴生稀有金属综合利用的边界品位,可以进行综合利用。Li等稀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成赋存于新生白云母及黑云母之中,是引起接触变质岩石稀有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
- 唐屹黎诗宏潘蒙付小方郝雪峰梁斌
- 关键词:接触变质岩赋存状态
- 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接触变质带储层发育与分布特征
- 次火山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岩浆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浅成次火山岩接触变质带为研究对象,从接触变质带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等方面入...
- 吴峻
- 关键词:溱潼凹陷储层发育次火山岩有利区预测
- 文献传递
-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8
- 2018年
-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和井震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解剖了典型接触变质带油气藏的储层发育特征,据此,对溱潼凹陷浅层侵入岩接触变质带的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围岩受侵入岩的影响发生蚀变,形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接触变质带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高自然伽马、中等声波时差、中等自然电位和高电阻率等特征。接触变质带在垂向上发育在侵入岩上、下两侧,在发育厚度上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的厚度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发育在火山通道附近且厚度较大的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 吴峻陈孔全张锋沈均均刘金帅谭静
- 关键词:侵入岩溱潼凹陷苏北盆地
-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伟晶岩接触变质带铯元素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
- 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中的矿床规模大、品位富、矿种多、埋藏浅、选矿性能好、地质特征代表性强,是全国稀有金属矿的典型代表。稀有金属伟晶岩脉侵位及形成过程中,在其围岩中形成富有稀有元素的接触变质岩。因此,本论文在其中选取...
- 黎诗宏
- 关键词:接触变质带
- 文献传递
- 1:25万马尔康幅热接触变质带划分
- 2017年
- 1:25万马尔康幅范围内有多个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体,呈大小不一的岩株或岩基产出,侵入三叠系西康群地层,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边部,发育大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受原岩成分的差异和受烘烤时的温度差异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在空间上表现出由接触内带到外带递减的接触变质圈(带),这种规律性的圈(带)呈环带状产出。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将角岩化带、斑点板岩带和黑云母角岩带划为绿帘—钠长角岩相;将堇青石角岩带、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和矽线石角岩带划为角闪石角岩相。
- 黄成王琦张宽忠李振江
- 关键词:变质带变质相
- 北京房山接触变质带云母片岩的KMnFMASH体系相平衡研究
- 北京房山岩体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燕山期中酸性钙碱性侵入岩之一,其周缘发育中国典型的接触变质带,依次为矽线石带、石榴子石-十字石带和红柱石带,叠加在早期区域变质作用之上。由于前人得到的房山岩体的侵位深度和利用单变线得到的变质压...
- 刘小丽
- 关键词:接触变质带云母片岩房山岩体
- 文献传递
- 岩浆岩接触变质带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研究岩浆侵入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带来的影响,对采自于朱庄和朱仙庄矿两个井田内的10块煤样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煤质分析、等温吸附试验等室内实验,分析了煤样的兰氏体积与其距岩浆岩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煤储层吸附能力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各个煤矿岩浆侵入实际情况的不同,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别,研究区内煤的变质程度仍然是影响煤储层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煤中水分在侵入体上部部分范围内失去影响作用;侵入体上部和下部煤储层的吸附能力出现差异,在距岩浆岩体同等距离时,侵入体上部煤储层吸附能力比下部强。
- 程乔胡宝林刘会虎杨高峰
- 关键词:岩浆侵入煤储层镜质组反射率煤质分析
- 接触变质带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及瓦斯赋存特征研究
- 平顶山煤田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燕山晚期,本区构造活动强烈,有中酸性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侵入煤层,造成煤的接触变质,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变化。本文在详细调研区域地质背景、煤系演化史、煤层瓦斯涌出量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井下...
- 郭国鹏
- 关键词:接触变质天然焦XRD瓦斯涌出量
- 文献传递
- 接触变质带中冷凝收缩缝裂缝参数定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模拟岩浆侵入时期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获取围岩中温度及应力的分布,综合应用应变能及表面能理论,建立热应力与冷凝收缩缝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对裂缝参数作出定量预测,进而总结变质带中冷凝收缩缝的发育规律。对GY凹陷北斜坡接触变质带研究发现:变质带厚度随侵入岩厚度增大而增大,侵入岩厚度小于20m时无变质带;热应力随着距离侵入岩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冷凝收缩缝主要靠近侵入岩体分布,裂缝线密度最大值约为13条/m;远离侵入岩体裂缝线密度迅速变小,至变质带外边缘,裂缝线密度降为3~6条/m。整体上,上变质带孔渗性能稍好于下变质带孔渗性能。冷凝收缩缝孔隙度最大值位于侵入岩厚度最大部位;短轴方向裂缝渗透率与铅直方向渗透率分布相似,两者值均大于长轴方向渗透率。岩心统计资料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 王军王军崔红庄戴俊生
- 关键词:热应力应变能表面能孔隙度渗透率
相关作者
- 韩畅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角岩 建筑物基础 接触变质带 土工试验 地质条件
- 袁同星

- 作品数:10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 研究主题:岩浆岩 岩浆活动 井田 接触变质带 二叠纪
- 刘军锋

- 作品数:19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北秦岭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超镁铁质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 杨竹森

- 作品数:250被引量:2,875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红色粘土型金矿 铅锌矿床
- 刘会虎

- 作品数:108被引量:5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构造煤 煤层气 煤层气水平井 沁水盆地南部 洞穴